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崔日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崔日用, 滑州灵昌人, 其先自博陵徙家焉。进士举, 初为芮城尉。大足元年, 则天幸长安, 路次陕州。宗楚客时为刺史, 日用支供顿事, 广求珍味, 称楚客之命, 遍馈从官。楚客知而大加赏叹, 盛称荐之, 由是擢为新丰尉。无几, 拜监察御史。
        神龙中, 秘书监郑普思欲纳女后宫, 潜谋左道, 日用遽奏劾之。普思方承恩, 中宗不之省。日用廷争恳至, 词甚抗直, 普思竟伏其罪。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递为朋党, 日用潜皆附之, 骤迁兵部侍郎兼修文馆学士。中宗暴崩, 韦庶人称制, 日用恐祸及己。知玄宗将图义举, 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钭越崮�, 潜谋翼戴。玄宗尝谓曰:“今谋此举, 直为亲, 不为身。”日用曰:“此乃孝感动天, 事必克捷。望速发, 出其不意, 若少迟延, 或恐生变。”及讨平韦氏, 其夜, 令权知雍州长史事。以功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 参知机务, 封齐国公, 食实封二百户。
        为相月余, 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 于中书忿竞, 由是转雍州长史, 停知政事。寻出为扬州长史, 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因入奏事, 言:“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上曰:“诚如此, 直恐惊动太上皇, 卿宜更思之。”日用曰:“臣闻天子孝与庶人孝全别。庶人孝, 谨身节用, 承顺颜色;天子孝, 安国家, 定社稷。今若逆党窃发, 即大业都弃, 岂得成天子之孝乎!伏请先定北军, 次收逆党, 即不惊动太上皇。”玄宗从其议。及讨萧至忠、窦怀贞之际, 又令权检校雍州长史, 加实封通前满四百户。寻拜吏部尚书。
        十年, 转并州大都督长史。寻卒, 时年五十, 赠吏部尚书, 谥曰昭。后又赠荆州大都督, 子宗之袭。日用才辩过人, 见事敏速, 每朝廷有事, 转祸为福, 以取富贵。及先天已后, 复求入相, 竟亦不遂。
        选自《旧唐书·崔日用》有删节
        崔日用, 是滑州灵昌人, 他的先祖从博陵迁居到此。崔日用进士及第, 一开始做芮城尉。大足元年, 武则天巡视长安, 中途驻扎在陕州。宗楚客当时为陕州刺史, 崔日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 到处寻找山珍美味, 谎称是宗楚客的命令, 送给每一个随从武则天出行的官员。宗楚客知道后十分赞赏, 在武则天面前大力称赞举荐他, 因此被破格提拔为新丰县尉。没过多久, 他又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唐中宗神龙年间, 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 暗中谋划, 使用邪魔歪道, 崔日用得知后立刻上奏弹劾他。当时郑普思正深得恩宠, 中宗不想追查这件事。崔日用在朝堂之上极其恳切地谏诤, 言辞刚正不屈, 郑普思最终被治罪。当时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等相继结党营私, 崔日用暗中都依附于他们, 很快升迁至兵部侍郎, 同时兼任修文馆学士。后来中宗突然驾崩, 韦庶人(韦皇后, 后被贬为庶人)代行皇帝的职权, 崔日用担心会祸及自己。他知道玄宗打算铲除韦氏极其党羽, 于是(崔日用)通过和尚普润、道士王晔秘密到籓邸去拜见, 表示愿意为此效劳, 暗中辅佐拥戴玄宗。玄宗曾经对他说:“我现在谋划这件事举, 只是为了李唐的天下, 不是为了自己。”日用曰:“此举孝心感动上天, 事情一定会成功。希望您尽早行动, 出其不意, 如果稍有延迟, 也许会有其他的变故。”等到平定了韦氏极其党羽, 当晚, 就让崔日用暂且担任雍州长史之职。后来, 崔日用凭借功劳被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 参与处理朝中重大事务, 朝廷加封他为齐国公, 食邑实际拥有二百户。
         
          做宰相一个多月后, 崔日用和中书侍郎薛稷有了矛盾, 两人在中书省内忿怒相争, 因此(崔日用)被改任为雍州长史, 停止参与管理朝中事务。不久, 崔日用又被迫离开京城, 担任扬州长史, 后来先后担任了婺、汴二州刺史、兗州都督、荆州长史等职务。崔日用趁机入宫陈奏事务, 他对玄宗说:“太平公主早就想谋逆了, 陛下过去住在王府, 想要讨伐逮捕她, 尚且有子道、臣道的限制, 必须用计谋, 借助外力。现在您已经登上天子之位, 只需下一道诏令, 谁敢不听从呢?万一让犯法作乱的坏人暂时得逞, 那么�:σ欢ê艽�。”玄宗说:“如果真的这样做, 只怕惊动了太上皇, 你应该再想其他办法。”崔日用说:“我听说天子的孝道和百姓的孝道是不同的。百姓的孝道, 只是修整自身的行为, 节省其用度, 顺从承受长辈的颜色;天子的孝道, 必须使江山社稷安定。如果现在逆党暗中发动叛乱, 连江山社稷都不复存在了, 怎么能成就天子的孝道呢!我请求先稳定北衙禁军, 接着逮捕逆党, 这样就不会惊动太上皇了。” 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等到讨伐萧至忠、窦怀贞的时候, 又让他暂且负责雍州长史的事务, 增加了他的实际封邑封, 连同之前的共400户。不久崔日用被任命为吏部尚书。
        开元十年, 崔日用转任并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就去世了, 享年50岁, 朝廷追赠他为礼部尚书, 谥号“昭”。后来, 朝廷又追赠他为荆州大都督, 儿子崔宗承袭了他的官爵。崔日用论辩才能出众, 对事情的发展预判得准确而迅速, 朝廷每有不祥之事都会因他而转祸为福, 他也因此为自己谋取了富贵。崔日用料定先机之后, 还想着能入朝为相, 最终未能如愿。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B.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D.太平公主谋逆/有期陛下往/在宫府欲有讨捕/犹是子道臣道/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但须下/一制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则祸乱不小
        10. 答案:C(太平公主谋逆有期, 陛下往在宫府, 欲有讨捕, 犹是子道臣道, 须用谋用力。今既光临大宝, 但须下一制, 谁敢不从?忽奸宄得志, 则祸乱不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尉, 古代官名, 一般是武官, 如县尉、都尉、卫尉、太尉。文中的“芮城尉”和“新丰尉”是指同一级别的官员。
        B.雍州, 历史上的九州之一, 在秦汉隋唐时期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文中崔日用被暂时任命为雍州长史, 说明了朝廷对他的倚重。
        C.社稷, 社稷本义是指土神和谷神, 君主为了祈求安定和丰收, 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 后来社稷就被用来借指国家。
        D.检校, 检校之衔始于晋朝, 最初有审查、核实的职责, 后来指在本官之外暂时兼任他职, 朝廷对宠信、敬重的大臣多加此名。
        11. 答案:A(文中崔日用因为善于讨好上官, 受到宗楚客的推荐, 被从芮城尉破格提拔为新丰尉, 由此可见两者官衔不同)
        12. 下列各项中, 对于文中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崔日用善于交接, 升职很快。他在负责调度行旅宴饮所用之物时打着陕州刺史宗楚客的名号为武则天的随行官员送上山珍美食, 因而得到宗楚客的推荐。后又周旋于宗楚客、武三思、武延秀之间, 很快做到了兵部侍郎。
        B.崔日用恪尽职守, 刚正为官。秘书监郑普思想把女儿送到后宫, 暗中谋划, 使用邪魔歪道, 崔日用据理力争, 极力弹劾他, 最终让深得中宗恩宠的郑普思认罪伏法, 受到惩戒。
        C.崔日用审时度势, 善于自谋。他担心韦皇后专权会祸及自己, 就主动去拜见还是王子的唐玄宗, 表示愿意效劳, 同时劝说鼓励玄宗尽早行动铲除韦氏党羽。成功之后, 被朝廷任命为雍州长史。
        D.崔日用才能出众, 死后荣宠。朝廷每有祸事, 他往往能预判准确迅速, 让朝事转危为安。为此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 但他最终没有答应。死后他被追赠多职和谥号, 子孙也蒙受其荫庇。
        12. 答案:D 朝廷再次请他出任宰相之职, 但他最终没有答应与原文内容不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乃因沙门普润、道士王晔密诣籓�。钭越崮�, 潜谋翼戴。(5分)
        131)于是(崔日用)通过和尚普润、道士王晔秘密到籓邸去拜见, 表示愿意为此效劳, 暗中辅佐拥戴玄宗。
        (2)与中书侍郎薛稷不协, 于中书忿竞, 由是转雍州长史, 停知政事。(5分)
        132)崔日用和中书侍郎薛稷有了矛盾, 两人在中书省内忿怒相争, 因此(崔日用)被改任为雍州长史, 停止参与管理朝中事务。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唐书·杜甫传》《旧唐书·高适传》
        《李白传》《旧唐书·唐临传》
        《旧唐书·张延赏传》《旧唐书·范希朝传》
        《旧唐书·颜杲卿传》《旧唐书·任瑰传》
        《旧唐书·房玄龄传》《旧唐书·裴耀卿传》
        《旧唐书·薛仁贵传》《旧唐书·于休烈传》
        《旧唐书·程知节传》《旧唐书·褚亮传》
        《旧唐书·唐休璟传》《旧唐书·薛存诚传》
        《旧唐书·李敬玄传》《旧唐书·韦思谦传》
        《旧唐书·徐坚传》《旧唐书·李憕传》
        《旧唐书·苗晋卿传》《旧唐书·高士廉传》
        《旧唐书·殷峤传》《旧唐书·杜景俭传》
        欧阳修《吉州学记》张岱《余若水先生传》
        《旧唐书·裴耀卿传》《明史·张孟男传》
        《隋书·梁彦光传》《晋书·袁宏传》
        《宋史·陈师道传》辛文房《白居易传》
        《明史·孙承宗传》《北史·李苗传》
        《唐柳先生文集》后序《晋书·荀勖传》
        欧阳修《浮槎山水记》王守仁《训蒙大意示教读注》
        苏洵《谏论》《隋书·李谔传》
        戴表元《送张叔夏西游序》《宋史·张宪传》
        姚鼐《朱竹君先生传》姚鼐《袁随园君墓志铭》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苏轼《晁错论》
        《明史·顾佐传》《史记·滑稽列传·优孟》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