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 朱衣道人者, 阳曲傅山先生也。初字青竹, 寻改字青主。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见天下且丧乱, 诸号为缙绅先生者, 多腐恶不足道, 愤之, 乃坚苦持气节, 不肯少与时媕婀①。 甲申②, 梦天帝赐之黄冠③, 乃衣朱衣, 居土穴, 以养母。天下大定, 自是始以黄冠自放。其子曰眉。每日樵于山中, 置书担上, 休担则取书读之。中州有吏部郎者, 故名士, 访先生。既见, 问曰:“郎君安往?”先生答曰:“少需之, 且至矣。”俄而有负薪而归者, 先生呼曰:“孺子, 来前肃客!”吏部颇惊。抵暮, 先生令伴客寝, 则与叙中州之文献, 滔滔不置, 吏部或不能尽答也。诘朝④, 谢先生曰:“吾甚惭于郎君。”或出游, 眉与先生共挽车, 暮宿逆旅, 仍篝灯课读经、史、骚、选诸书。诘旦, 必成诵始行, 否则予杖。 戊午, 天子有大科⑤之命, 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以先生荐。时先生年七十有四, 而眉以病先卒, 固辞, 有司不可。先生称疾, 有司乃令役夫舁⑥其床以行, 二孙侍。既至京师三十里, 以死拒, 不入城。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公卿毕至。先生卧床, 不具迎送礼, 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 诏免试, 许放还山。时征士⑦中报罢⑧而年老者, 恩赐以官。于是特加中书舍人以宠之。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益都强掖之使谢, 则仆于地。蔚州进曰:“止, 止, 是即谢矣。”次日遽归, 众皆出城送之。及卒, 以朱衣黄冠殓。著述之仅传者, 曰《霜红龛集》。 (选自全祖望《阳曲傅先生事略》, 有删节) 【注释】①媕婀(ān’ē):曲意顺从, 圆通处世。②甲申:崇祯十七年(1644)。是年李自成破北京, 清兵入关。③黄冠:道士的冠。后文的“朱衣”指道士服装。④诘朝:明晨。⑤大科:取士之科, 其科目由皇帝到场临时决定。⑥舁(yú):抬。⑦征士:旧称被皇帝征招过的隐士。⑧报罢:没有录取。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孺子, 来前肃客 揖拜 B.吾甚惭于郎君 羞愧 C.固辞, 有司不可 推辞、拒绝 D.于是益都冯公首过之 指责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愤之, 乃坚苦持气节 益都乃诣先生曰 B.休担则取书读之 著述之仅传者 C.蔚州魏公乃以其老病上闻 家世以学行师表晋中 D.俄而有负薪而归者 时征士中报罢而年老者
7.下列句子中, 都能表现傅山先生“有气节”的一组是 �。�3分) ①不肯少与时媕婀 ②天下大定, 自是始以黄冠自放 ③抵暮, 先生令伴客寝 ④必成诵始行, 否则予杖 ⑤而眉以病先卒, 固辞 ⑥先生卧床, 不具迎送礼 ⑦诏免试, 许放还山 ⑧益都强掖之使谢, 则仆于地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②⑥⑧ D.③④⑤⑦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看到明朝末年那些达官贵人多贪腐作恶, 傅山先生非常气愤。清朝入主中原后, 傅山先生做了道士。 B.傅山先生的儿子傅眉非常勤奋, 每天利用上山砍柴的间隙博览群书, 但是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 C.经名士举荐, 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 朝廷赐给他中书舍人的官职。 D.傅山先生死后, 是按照道士的丧葬仪式安葬的。他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 叫《霜红龛集》。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面文段断句。(4分) 益都乃诣先生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与叙中州之文献, 滔滔不置, 吏部或不能尽答也。 ②益都强掖之使谢, 则仆于地。
10.阅读下面的唐诗, 然后回答问题。(7分) 5 文言实词 D.拜访 6 文言虚词 A A.都是副词, 于是, 就;B 代词, 它, 指代书;助词, 定语后置的标志;C介词, 把, 拿;介词, 凭借;D连词,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 表示修饰;连词, 表并列, 并且。 7 分析筛选 C ③④⑦不是表示气节的。 8 分析概括 A B“他的学问还是被中州的名士轻视”有误, 根据文意可知, “他的学问”让中州名士感到羞愧;C“傅山先生参加了清朝的科举考试”有误, 傅山先生并没有参加考试;D原文信息为“著述之仅传者, 曰《霜红龛集》”, 可见, 流传下来的著作只有一部, 并非“一生只写过一部著作”。 9. 断句和翻译。(10分) (1)(4分) 答案:益都乃诣先生 /曰/恩命出自格外/虽病/其为我强入一谢/先生不可/益都令其宾客百辈说之/遂称疾笃/乃使人舁以入/望见午门/泪涔涔下 (共10处, 断对2个得1分。总数断对, 但多断两处以上扣1分。) (2)(6分) ①(吏部郎)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 (傅眉)才学渊博, 滔滔不绝, 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 (置:放弃、弃置, 引申为停止;与(之), 省略句;或, 有时。各1分。) ②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 (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 (强:强行;掖:搀扶, 这里指“架着”;扑:倒。各1分。) 附:文言文翻译(试卷上原文有删节) 朱衣道人就是阳曲的傅山先生。最初他字青竹, 不久改字为青主。他家世代凭借学问高和品行好成为晋中地区的表率。他看到天下将要大乱, 那些所谓被称为缙绅的达官贵人, 其实多贪腐作恶, 其行为不值得称道, 为此他非常气愤, 就坚持自己的气节, 一点也不肯迎合当时的社会风气。 甲申年, 清兵入关, 他梦见天帝赏赐他道士黄冠, 从此就穿上道士衣服, 出家居住在山洞里, 并以此来奉养母亲。天下安定后, 才开始带上道士的黄冠并云游四方。他的儿子叫傅眉, 每天在山中打柴时, 把书放在担柴的担上, 放下担子休息时就把书拿出来阅读。中州有一个吏部郎的官员, 是以前的名士, 有一次去拜访傅山先生。见面后就问傅先生:令郎去哪里了?傅先生说:请稍等, 小孩一会就回来了。不一会, 一个挑着柴担的人回来了, 傅先生就叫他过来说:孩子, 快来谒见客人。吏部郎见后感到颇为惊奇。到了晚上, 傅先生就叫他小孩陪伴客人睡觉。吏部郎利用这个时间跟他谈中州的文献典籍, 小孩学问渊博, 滔滔不绝, 吏部郎有时还不能完全回答他的问题。第二天早晨, 吏部郎向傅山先生告辞说:相比你儿子的才学, 我感到羞愧啊。有时外出游玩, 傅眉就与傅山先生共同驾车, 到了天黑时就住在旅馆。这时傅眉仍然点灯阅读经史离骚文选之类的书籍。第二天早晨, 这些书必定要读到能够背诵才能继续出行, 否则他父亲就会杖责他。 戊午年, 天子发布诏令举行大考。给事中李宗孔、刘沛先把先生作为优秀人才向皇上推荐。当时傅先生已经有七十四岁了, 而且他的儿子傅眉也因为疾病早于他死了。因此坚决拒绝去参加考试, 但是有司坚决不同意。先生于是假称自己有�。兴揪兔畈钜厶ё潘拇睬巴�, 两个小孙子陪侍在身边。已经到了距离京城三十里的地方, 傅山先生以死来抗拒, 坚决不进城参加考试。这时益都冯公首先来拜访他, 然后其余的官员都来看望他。傅山先生躺在床上, 并不施迎来送往的礼节。蔚州魏公就把傅山先生年迈体弱的情况禀报了皇上。皇上就下诏令, 免除傅山先生参加考试, 并答应放他回家, 继续做道士。当时那些受征聘任而不肯受职的隐士中, 没有接受职务的那些年迈体弱者, 都受到恩赏赐以官职。于是特意加封傅山先生中书舍人的官职来表示对他的宠爱。益都就到傅先生家里拜访他说:皇命格外恩宠, 即使你生病了, 希望因为我而勉强来到皇庭表示谢恩。先生没有答应。益都就命令其他众多宾客百余人反复劝说他。傅山先生就假称病得很厉害。于是益都就让人把傅先生抬进宫。傅先生看见宫廷的午门, 眼泪潸潸而下。益都强行架着他让他谢恩, 傅山先生就倒在地上不起来。蔚州走上前说:�!⑼!⒄饩退闶切欢髁�。第二日, 傅山先生立刻返回, 大家都出城来为他送行。他死后, 按照道士的丧仪来安葬他。他一生所写的著作, 只有一部流传下来了, 叫做《霜红龛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