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赵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列小题。
        赵云字子龙, 常山真定人也。本属公孙瓒, 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 云遂随从, 为先主主骑。【云别传曰:云身长八尺, 姿颜雄伟, 为本郡所举, 将义从吏兵诣公孙瓒。时袁绍称冀州牧, 瓒深忧州人之从绍也, 善云来附, 嘲云曰:“闻贵州人皆愿袁氏, 君何独回心, 迷而能反乎?”云答曰:“天下讻讻, 未知孰是, 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 从仁政所在, 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遂与瓒征讨。时先主亦依讬瓒, 每接纳云, 云得深自结讬。】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 弃妻子南走, 云身抱弱子, 即后主也, �;じ史蛉�, 即后主母也, 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先主入蜀, 云留荆州。【云别传曰: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从平江南, 以为偏将军, 领桂阳太守, 代赵范。范寡嫂日樊氏, 有国色, 范欲以配云。云辞曰:“相与同姓, 卿兄犹我兄。”固辞不许。时有人劝云纳之, 云曰:“范迫降耳, 心未可测;天下女不少。”遂不取。范果逃走, 云无纤介。】先主自葭萌还攻刘璋, 召诸葛亮。亮率云与张飞等俱泝江西上, 平定郡县。至江州, 分遣云从外水上江阳, 与亮会于成都。成都既定, 以云为竭军将军。【云别传曰:益州既定, 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 无用家为, 今国贼非但匈奴, 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 各反桑梓, 归耕本土, 乃其宜耳。益州人民, 初罹兵革, 田宅皆可归还, 今安居复业, 然后可役调, 得其欢心。”先主即从之。孙权袭荆州, 先主大怒, 欲讨权。云谏曰:“国贼是曹操, 非孙权也, 且先灭魏, 则吴自服。操身虽毙, 子丕篡盗, 当因众心, 早图关中, 居河、渭上流以讨凶逆, 关东义士必裹粮策马以迎王师。”先主不听。】建兴六年, 亮出军, 扬声由斜谷道, 曹真遣大众当之。亮令云与邓芝往拒, 而身攻祁山。云、芝兵弱敌强, 失利于箕谷, 然敛众固守, 不至大败。军退, 贬为镇军将军。七年卒, 追谥顺平候。
        (节选自裴松之注《三国志·卷三十六·蜀书》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B.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C.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D. 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驳, 驳议, 就他人所论予以辩驳, 臣属向君主上书的一种, 其他有章、奏、表等。
        B. 关中, 函谷关以西地区, 此地围绕着天然地形屏障, 四面各有关口, 故称“关中”。
        C. 建兴, 三国时蜀汉君主刘禅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
        D. 注, 解释古书原文的注释, 宋文帝以《三国志》记事过简, 命裴松之作补注。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赵云很有见识。他看出赵范投降并不是真心的, 拒绝娶赵范的寡嫂, 免受牵累;他反对刘备伐吴, 提出早图关中的构想, 体现出一定的战略眼光。
        B. 赵云能征善战。他在长阪坡救下了刘备的妻儿;跟随先主平定江南;与诸葛亮分兵两路夹击成都;在箕谷大战曹真, 虽兵少战败却未大败。
        C. 赵云不贪财物。平定益州后, 有人主张把成都的田宅分给诸将, 赵云引霍去病故事上奏刘备表示反对, 主张把田宅归还给百姓以安其心。
        D.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 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 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鄙州论议, 从仁政所在, 不为忽袁公私明将军也。
         
        (2)须天下都定, 各反桑梓, 归耕本土, 乃其宜耳。
         
         
        答案:
        10. 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的断句类试题, 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句的理解, 同时也要注意文句中的标志性的词语, 本题中标志性的词语有“初”“者”“曰”“也”“顷之”。
         11. C试题分析:C.“年号纪年法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纪年法”错。
        12. D   . 试题分析:D. 赵云深得刘备赏识信任。在公孙瓒帐下时, 刘备就主动结交他;刘备战败时也坚信他不会弃己而去;后来又多次升迁他的职位, 死后还追谥他为顺平侯。在公孙瓒帐下时, 刘备就主动结交他理解有误, 而且追赠赵云谥号的是刘禅。
        13. (1)我们州里人商量, 要投奔施行仁政的地方, 不是忽视袁绍而是偏爱明将军您。
        (2)等到下天下都安定了, 百姓都各自返回故乡, 回到土地上耕种, 才是合适的时候。
         试题分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 翻译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1)论议:商量, 从:投奔, 私:偏爱。(2)定:安定, 桑梓:故乡, 耕:耕种。
        点睛: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 “留”, 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 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 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 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 , 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 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 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 活译有关文字。
         
         



        相关文言文练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
        《三国志·许褚传》《诸葛亮传略》
        《吴书·黄盖传》《隆中对》
        《三国志·司马朗传》《曹公有马鞍在库》
        《王粲字仲宣》《三国志·甘宁传》
        《三国志·虞翻传》《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三国志·全琮传》《三国志·高柔传》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隆中对》(二)
        《出师表》《出师表》(二)
        《三国志·贾诩传》《三国志·刘晔传》
        《三国志·贾诩传》(二)《三国志·蒋济传》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三国志·袁术传》
        《永州韦使君新堂记》《宋史·薛居正传》
        《黄生借书说》(二)《周节妇传》
        《明史·郑赐传》《游沙湖》
        刘基《苦斋记》(一)《爱莲说》(三)
        《晏殊初仕》《宋史·吕端传》
        《明史·熊廷弼传》《爱莲说》《芙蕖》
        《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唐雎不辱使命》
        《丞相牛公应举》《愚公移山》
        《墨池记》《明史·刘基传》(二)
        《六一居士传》《司马穰苴列传》
        《西湖七月半》韩愈《马说》
        《桃花源记》《爱莲说》(四)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