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卫觊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卫觊字伯儒, 河东安邑人也。少夙成, 以才学称。太祖辟为司空掾属, 除茂陵令、尚书郎。觊以治书侍御史使益州, 至长安, 道路不通, 觊不得进, 遂留镇关中。时四方大有还民, 关中诸将多引为部曲, 觊书与荀彧曰:“关中膏腴之地, 顷遭荒乱, 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万余家, 闻本土安宁, 皆企望思归。归者无以自业, 诸将各竞招怀, 郡县贫弱, 不能与争, 兵家遂强。一旦变动, 必有后忧。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彧以白太祖。太祖从之, 始遣谒者仆射监盐官, 关中服从。乃白召觊还, 稍迁尚书。时关西诸将, 外虽怀附, 内未可信。司隶校尉钟繇求以三千兵入关, 外托讨张鲁, 内以胁取质任。太祖使荀彧问觊, 觊以为“西方诸将, 皆竖夫屈起, 无雄天下意, 苟安乐目前而已。今国家厚加爵号, 得其所志, 非有大故, 不忧为变也。宜为后图。若以兵入关中, 托讨张鲁, 鲁在深山, 道径不通, 彼必疑之;一相惊动, 地险众强, 殆难为虑!”彧以觊议呈太祖。太祖初善之, 而以繇自典其任, 遂从繇议。兵始进而关右大叛, 太祖自亲征, 仅乃平之, 死者万计。太祖悔不从觊议, 由是益重觊。明帝即位, 进封乡侯。时百姓凋匮而役务方殷, 觊上疏曰:“当今千里无烟, 遗民困苦, 陛下不善留意, 将遂凋弊不可复振。当今之务, 宜君臣上下, 并用筹策, 计校府库, 量入为出。深思勾践滋民之故事, 由恐不及, 而尚方所造金银之物, 渐更增广, 工役不�。廾胰粘�, 帑藏日竭。诚皆圣虑所宜裁制也。”觊历汉、魏, 时献忠言, 率如此。觊好古文, 鸟篆、隶草, 无所不善。建安末, 尚书右丞河南潘勖, 黄初时, 散骑常侍河内王象, 亦与觊并以文章显。觊薨, 谥曰敬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二十一》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B.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C.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D.夫盐/国之大宝也/宜如旧置使者监卖/以其直益市犁牛/若有归民/以供给之/勤耕积粟/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必日夜竞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部曲, 借指军队。文中是指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 带有人身依附的性质。
        B.质任, 指用绝对武力威迫、压制。文中指针对关西诸将军心不稳采取的措施。
        C.故事, 文中是指先例、旧事, 现在是指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D.古文, 上古文字, 泛指秦以前留传下来的篆文体系的文字, 如金文、籀文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卫觊镇守关中, 善于观察形势。他认为关中割据的诸位将领招引还民, 势力会不断强大, 而地方郡县财乏势弱, 一旦发生变化, 必定有后患。
        B.卫觊出策献计, 受到曹操重视。他建议监管食盐, 招募百姓, 使关中归服;他认为关西诸将不是真心归服, 以后要解决后患, 曹操因此看重他。
        C.卫觊关注民生, 敢于进献忠言。当时, 百姓生活贫困, 劳役又繁重, 卫觊提醒皇帝要好好留意, 否则国家就将凋零衰敝, 不能再振兴起来了。
        D.卫觊年少早成, 凭借才学著称。他年少就有文名, 喜欢古文, 鸟篆、隶草样样精通, 与建安末年的潘勖、黄初年间的王象, 一起以文章著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初善之, 而以繇自典其任, 遂从繇议。
        (2)当今之务, 宜君臣上下, 并用筹策, 计校府库, 量入为出。
        14.卫觊同意钟繇进兵关西的主张吗?为什么?(3分)
         
         
         
        答案:
        10.D(3分)正确断句应为:“夫盐, 国之大宝也, 宜如旧置使者监卖, 以其直益巿犁�!H粲泄槊�, 以供给之。勤耕积粟, 以丰殖关中。远民闻之, 必日夜竞还。”
        11.B(3分)质任是指被扣押的人质, 一般是古代君主为防止将领或臣子叛变采取的一种控制手段。
        12.B(3分)“招募百姓”理解不准确, 原文是给返回的百姓提供犁和牛, 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曹操因此看重他”因果不当, 卫觊建议不宜进兵关中, 曹操没有采纳, 结果损失惨重, 曹操因而更加看重他。
        13.(1)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认为…说的好或同意), 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主管)此事, 于是就听从(听取、采纳)了钟繇的建议。(共4分, “善”“典”“从”,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句意1分。)
        (2)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事务, 译为名词), 应该是君臣上下, 都用心筹划对策, 核查(计算校对)府库的储备, 根据收入确定开支。(共4分, “务”“筹策”“计�!�,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句意1分。)
        14.不同意。原因:(1)关西诸将胸无大志, 没有变故不会作乱;(2)张鲁在深山之中, 道路不通, 行军困难, 如出兵, 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3)关西地势险要, 势力强盛, 若出兵惊扰对方, 恐难以应对。(共3分, 观点1分, 原因两点, 一点1分, 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卫觊字伯儒, 是河东郡安邑县人。他年少早成, 以才学著称。征召他担任司空府属官, 后来又任命他担任茂陵县令、尚书郎。卫觊以治书侍御史的身份出使益州, 到了长安, 由于道路不通, 卫觊不能前进, 于是留驻镇守关中。当时有许多逃难的百姓从四方返回关中, 关中很多将领把这些百姓招引为自已的部卒。卫觊写信给荀彧说:“关中是土地肥沃的地方, 不久前因遭受饥荒战乱, 流亡到荆州的百姓有十多万家。他们听说故乡已经安定下来, 都希望返回故土。但是返回来的人无法自己立业, 诸将争相招抚, 郡府州县物质贫乏、力量弱�。荒苡胨蔷赫�, 诸将的力量于是更加强大。一旦发生变化, 必定有后患。食盐, 是国家很宝贵的财富, 应该像过去一样设置使者监管食盐出售, 用卖盐的钱多买犁和�!H绻蟹祷氐陌傩�, 便供给他们使用。让他们勤勉耕种、多积粮食, 使关中财物丰富。远方的百姓听到消息, 一定日夜兼程地争着赶回。”荀彧将他的意见禀告太祖。太祖听从了他的意见, 开始派遣谒者仆射监督盐官, 关中归服。于是禀告朝廷召卫觊回来, 不久升任尚书。当时关西的诸位将领, 虽然表面是依附朝廷, 但实际上却不可深信。司隶校尉钟繇请求曹操派给他三千兵进入关中, 对外打着征讨张鲁的号令, 实则是凭借威胁的手段取得关西诸将的质子和任子。曹操派荀彧询问卫觊, 卫觊认为“关西诸将是低贱之人兴起, 并没有征服天下的志向, 不过是苟且偷安罢了。如果朝廷多给封爵, 让他们小小的志向得到满足, 除非有大的变故, 根本就不用担心他们会作乱。关西诸将应该放在以后来解决。此时如果带兵进入关中地区, 假托讨伐张鲁, 而张鲁在深山之中, 道路不通, 行军困难, 到时候关西诸将必然会产生疑心;一旦惊动了他们, 关西地势险要, 诸将势力强盛, 恐怕就很难对付, 值得忧虑了。”荀彧将卫觊的建议呈报给太祖, 曹操开始认为他说的对, 但因为钟繇亲自主持此事, 于是就听从了钟繇的建议。大军刚出发, 关西诸将就已经大规模叛乱了, 太祖亲自出征, 只是平定叛乱而已, 死伤士兵上万人。太祖后悔没有听从卫觊的意见, 因此更加看重他。明帝即帝位后, 进封为閺乡侯。当时, 百姓贫穷困苦而劳役又繁重, 卫觊上奏疏说:“当今方圆千里没有人烟, 残存下来的百姓生活困苦, 陛下不好好地留心, 将会使国家衰微, 不能再振兴起来了。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是应该君臣上下, 都用心筹划对策, 核查府库的储备, 根据收入确定支出。追慕越王勾践繁衍百姓的旧例, 尚且还担心来不及, 而尚方署制造的金银器皿, 却逐渐增多, 工程不断, 奢侈之风一天天增长, 国库储藏一天天衰竭。这的确都是圣上应该考虑并管束裁处的。”卫觊经历汉、魏两朝, 经常献忠言, 大都如此。卫觊喜欢古文字, 鸟篆、隶草, 没有写不好的。建安末年, 尚书右丞河南潘勖, 黄初年间, 散骑常侍河内王象, 也与卫觊一起以文章著称。卫觊逝世后, 谥为敬侯。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第二》《三国志·杨仪传》
        《三国志·许靖传》《三国志·孙登传》(二)
        《三国志·曹仁传》《三国志·胡综传》
        《三国志·陶谦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二)
        《三国志·夏侯惇传》(二)《三国志·吴书·滕胤传》
        《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三国志·田豫传》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三国志·薛莹传》
        《三国志·薛综传》《三国志﹒华佗传》(四)
        《三国志·夏侯惇传》《三国志﹒华佗传》(三)
        《三国志·魏书·国渊传》(二)《三国志·吕范传》
        《三国志·杨阜传》《三国志·刘晔传》(二)
        《三国志·魏书·崔林传》(二)《三国志·典韦传》(二)
        《三国志·程昱传》(二)《三国志·杨沛传》
        《三国志·魏书·梁习传》(二)《三国志·刘巴传》
        《三国志·魏书·徐晃传》《三国志·周瑜传》
        《三国志·魏书·华歆传》《三国志·曹洪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国志·吴书·朱桓传》
        《三国志·钟会传》《三国志·孟光传》
        《三国志·吴志·贺邵传》《三国志·董昭传》(二)
        《三国志·辛毗传》《三国志·张嶷传》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二)《三国志﹒华佗传》(二)
        《三国志·陆胤传》《三国志·张温传》(二)
        《三国志·邓艾传》(二)《三国志·陆逊传》
        《三国志·夏竦传》《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三国志·夏侯尚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