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年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年富, 字大有, 怀远人。本姓严, 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 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 上言:“府军前卫幼军, 本选民间子弟, 随侍青宫。今死亡残疾, 佥补为扰。请于二十五所内, 以一所补调, 勿更累民。”议多施行。
        迁陕西左参政, 寻命总理粮储。又会计岁用, 以筹军饷, 言:“臣所部岁收二税百八十九万石, 屯粮七十余万石。其间水旱流移, 蠲逋负, 大率三分减一, 而岁用乃至百八十余万, 入少出多。请减冗卒, 汰驽马, 杜侵耗之弊。”帝可其奏。三边士马, 供亿浩繁, 军民疲远输, 豪猾因缘为奸利。富量远近, 定征科, 出入慎钩考, 宿弊以革, 民困大苏。迁河南右布政使。富至河南, 岁饥, 流民二十余万, 公剽掠。巡抚于谦委富辑之, 皆定。景泰二年春, 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 提督军务。时经丧败, 法弛, 弊尤甚。富一意拊循, 奏免秋赋, 罢诸州县税课局, 停太原民转饷大同。
        富遇事, 果敢有为, 权势莫能挠, 声震关中。是时, 富威名重天下, 而诸豪家愈侧目, 相与摭富罪。山西参政林厚力诋富, 帝曰:“厚恕富、诬富耳, 朕方付富边事。”削厚官。天顺元年革巡抚官, 富亦罢归。顷之, 石彪以前憾劾富, 逮下诏狱。帝问李贤, 贤称富能祛弊。帝曰:“此必彪为富抑, 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 宜早雪之。”谕门达从公问事, 果无验, 乃令致仕。
        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特召任之。富酌赢缩, 谨出纳, 躬亲会计, 吏不能欺。由是部事大理。富廉正强直, 始终不渝, 与王翱同称名臣。宪宗立, 富请黜左布政孙毓, 吏部尚书王翱论富侵官。富力辩曰:“荐贤为国, 非有所私也。”因乞骸骨。帝慰留之, 为黜毓。顷之, 病疽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有删改)
        [注]①佥qiān, 都, 皆。②蠲:juān, 免除, 除去。③拊循:抚巡, 抚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B.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C.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D.四年春/户部缺尚书李贤/举富左右/巧阻之/帝语贤曰/户部非富不可/人多不喜富/此富所以为贤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副榜, 科举时代一种不同于正式录取的榜示, 即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 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名列副榜者可参加下科会试, 但不得参加殿试。
        B.提督, 全称为提督军务总兵官, 为武职官名, 提督分为陆路提督与水师提督, 负责统辖一省的陆路或者水路的官兵。
        C.税课局, 古代的官署名称。明朝置于地方各县的税务部门。掌一县商业税及财产税的征收。
        D.户部, 隋唐至明清中央行政机构的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之一, 掌管全国土地、户籍、赋税、水利、财政等事。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宗继位, 年富曾上书进言, 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 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 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 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
        B.年富在陕西管理粮食储备时曾上书, 他管辖的地区费用大, 收入少支出多, 可裁减闲散多余兵员, 淘汰劣等军马, 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 最终奏章被采纳。
        C.河南闹饥荒, 百姓流离失所, 不法者甚至公开抢劫掠夺, 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 百姓最终得到安定。
        D.年富遇到大事, 果断勇敢有所作为, 权势不能使他屈服, 声名震动关中。这时, 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也对他另眼相看, 不再怨恨、诬陷年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曰:“此必彪为富抑, 不得逞其私耳。”贤曰:“诚如圣谕, 宜早雪之。”
        (2)富酌赢缩, 谨出纳, 躬亲会计, 吏不能欺。
         
         
        答案:
        10.C
        11.D
        12.D
        13.(1)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 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 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
        (2)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 严格地支出、收入, 亲身参加计算, 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
         
        译文:
        年富, 字大有, 是怀远县人。本来姓严, 错成“年”。他凭借会试中副榜被授官德平县训导。年龄刚刚超过二十岁, 严肃稳重得像老年(年长)的儒生一样。明朝英宗皇帝继位, 年富上书说:“皇帝亲军中府军前卫的补充兵, 本来选自民间百姓人家的子弟, 随时侍奉在太子身边。现在(因为)死亡或残疾, 全部补充兵源会成为打扰百姓的一件事。请求从二十五个驻军卫所内, 用一个卫所的兵士补充选调, 不要再牵累老百姓了。”(年富)上书中所议事情多数被实施执行。
        年富升任陕西左参政, 不久任命他负责管理粮食储备。又恰逢计算每年用粮情况, 用来筹划军费, 年富(上奏章)说:“我所管辖的地区每年收二次税共一百八十九万石, 囤积粮食收入七十多万石。这期间水灾、旱灾、(人口)流动、转移, 免除拖欠、亏欠(的赋税), 大概三份要减去一份, 可每年的费用就达到一百八十余万石, 收入少支出多。请求裁减闲散多余的士卒, 淘汰劣等马匹, 杜绝侵占耗费资源的弊端。”皇帝同意了他的奏折。边疆的兵士马匹, (钱粮等)按需要而供给的数量浩大繁多。军民因远途运输而疲乏, 强横狡诈不守法纪的人因为这个缘故做违法的事情牟取利益。年富计算路途远近, 核定征收赋税, 支出或收入(一律)谨慎地探求考核, 过去的弊端得以革除, 老百姓的困苦得到大大缓解。(年富)升任河南右布政使。年富到河南, 那年闹饥荒, 流离失所的百姓有二十多万, (不法者)公开抢劫掠夺。河南巡抚于谦委任年富安抚流亡百姓, (河南流亡的百姓)都安定了。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春天, 年富凭借右副都御史身份出任大同巡抚, 管理军政事务。当时经历丧乱战败, 法律松弛, 弊端尤其严重。年富一心一意抚慰体恤民众, 上奏请求免除了秋赋, 撤除几个州县的税课局, 停止让太原的民众从大同转运出粮饷。
        年富遇到大事, 果断勇敢有所作为, 权势不能阻挠(使他屈服), 声名震动关中。这时, 年富的威望名声远扬于天下, 可是许多有钱有势的人家更加憎恨(他), 互相收集年富的罪名。山西参政林厚竭力诋毁年富, 皇帝说:“林厚怨恨年富、诬陷年富�。艺桓赌旮槐叻朗挛�。”(于是)免除林厚官职。天顺元年朝廷革除巡抚官职, 年富也被罢官回家。不久, 石彪因为从前的怨(仇)恨弹劾年富, 年富被逮捕投入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皇帝征询李贤, 李贤称赞年富能够祛除弊政。皇帝说:“这一定是石彪被年富遏制, 不能够满足他的私欲罢了。”李贤说:“果真如圣上所说, 应该尽早洗刷年富的罪名。”于是派门达去了解事情的始末, 果然没有证据, 就让年富回家去了。
        天顺四年的春天, 户部缺少尚书(一职的人�。�, 李贤推举年富。皇帝身边一些大臣委婉地阻止让年富任户部尚书。皇帝对李贤说:“户部不能没有年富, 人们大多不喜欢年富, 这就是年富被称为贤能的原因。”因此特意召年富任命他担任尚书官职。年富斟酌赢利和亏欠, 严格地支出、收入, 亲身参加计算, 一些官吏不能欺瞒他。因此, 户部事情得到了很好的办理。年富为官清廉正派, 刚强正直, 自始至终不改变, 与王翱一同被当时的人们称作是有名的大臣。明宪宗继位, 年富请求罢黜左布政使孙毓, 吏部尚书王翱说年富侵夺官职。年富全力争辩说:“举荐贤良人才是为了国家, 没有个人的私心。”于是请求辞官告老还乡。皇帝抚慰并挽留年富, 为他罢黜李毓。不久, 年富生疽�。ǘ敬┧劳�。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王骥传》《明史·鹿善继传》(二)
        《明史·汤显祖传》《明史·刘宗周传》
        《明史·杨言传》《明史·杨爵传》(二)
        《明史·杨爵传》《明史·王家屏传》
        《明史·耿九畴传》(二)《明史·罗侨传》
        《明史·粱梦龙传》《明史·�:痛罚ǘ�
        《明史·陆炳传》(二)《明史·崔亮传》
        《明史·陶鲁传》《明史·毛士龙传》
        《明史·山云传》(二)《明史·曹震传》
        《明史·萧近高传》《明史·陈性善传》
        《明史·熊概传》(二)《明史·解学龙传》
        《明史·张祐传》《明史·高谷传》
        《明史·朱谦传》《明史·李祯传》
        《明史·凌义渠传》《明史·李邦华传》
        《明史·毛伯温传》《明史·康茂才传》
        《明史·雍泰传》《明史·�:啻�
        《明史·孙维城传》《明史·耿定向传》
        《明史·弋谦传》(二)《明史·弋谦传》
        《明史·佞幸传》《明史·傅宗龙传》
        《明史·朱英传》《明史·薛瑄传》
        《明史·吴廷举传》《明史·杨选传》
        《明史·刘忠传》《明史·张瑄传》
        《明史·张瀚传》《明史·王汝调传》
        《明史·聂豹传》《明史·硃鉴传》
        《明史·童仲揆传》《明史·邓继曾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