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清史稿·朱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
        朱轼, 字若瞻, 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 举乡试第一。三十三年, 成进士, 改庶吉士, 散馆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俗敝赋繁, 轼令免耗美, 用法必持平。四十八年, 出督陕西学政。五十二年, 擢光禄寺少卿。 
        上以山、陕旱灾, 发帮五十万, 命轼与光禄寺卿卢询分往动粜治赈。轼往山西, 疏请令被劾司道以下出资赡饥民, 富民与商人出资于南省籴米, 暂�;窗病⒎镅舻裙孛姿�;饥民流徙, 令所在地方宫安置, 能出资以赡者得题荐;饥民群聚, 易生疠疫。设厂医治。疏请令山西各县建社仓, 引泉溉田。上谓:“社仓始于朱子, 仅可行于小县乡村。若奏为定例, 官吏奉行, 久之, 与民无益。山、陕山多水少, 间有泉源, 亦不能畅引溉田。轼既以为请, 即令久驻山西, 鼓励试行。”轼自承冒昧, 乞寝其议, 上不许。未几, 年爨尧劾凤翔知府甘文煊亏帑, 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鞫, 上命轼往勘, 得实, 论如律。六十一年, 乞假葬父, 归。 
        世宗即位, 召诣京师, 充圣祖实录总裁, 赐第。雍正元年, 命直南书房。二年, 兼吏 部尚书。二月, 轼遭母丧, 赐内帮治丧, 敕江西巡抚俟轼至家赐祭。轼奏谢, 乞终制, 上 允解任, 仍领水利营田, 期八月诣京师。十三年, 议筑浙江海塘, 轼请往董其役, 上俞之,  敕督抚及管理塘工诸大臣咸听节制。 
        乾隆元年, 克世宗实录总裁。九月, 病笃, 上条临视疾。轼力疾服朝服, 令其子扶掖,   迎拜户外。翌日, 卒。遗疏略言:“万事根本君心, 用人理财, 尤宜慎重。君于小人, 公 私邪正, 判在几微, 当审察其心迹而进退之。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  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四海苍生之�!!鄙险鸬糠�, 复亲临致莫, 发帮治丧。  赠太傅, 赐祭葬, 谥文端。 
        (选自《清史稿·朱轼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祈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B.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C.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实 
        四海苍生之福/ 
        D.至国家经费本/自有馀/异日倘有言利之/臣倡加赋之税/伏析圣心乾断/永斥浮言/ 
        实四海苍生之福/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政, 是清代地方文化教育行政官。掌管全省学校政令和岁、科两次考试。按期巡视所属各府、厅、州, 考查师儒优劣, 生员勤惰。 
        B.吏部, 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 长官为吏部尚书, 号称“天官”。吏部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C.敕, 在古代多指皇帝发出的诏令, 有命令、告诚之意。如提拔官员时, 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 本文即如此。 
        D.实录, 编年体史书的一种, 多是指对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按照时间顺序如实记录, 一般以皇帝的谥号或庙号为书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湖北潜江地区的风俗不好, 赋税繁重, 朱轼任知县时为民着想, 免除了官员以损耗为借口而加征的钱税, 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 
        B.朱轼上疏在山西建社仓, 引泉水灌溉农田, 但皇帝认为山、陕山多水少不宜推行, 仅可试行。后有官员上疏请求搁置, 但皇帝没有同意。 
        C.朱轼病重时, 皇帝亲自上门来探视, 朱轼扶病出迎。在听到其去世的消息后, 皇帝十分伤心, 并停止处理政务, 又亲临祭奠。 
        D.朱轼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元老, 曾经先后担任过编纂两朝皇帝实录的主管官员, 由此可见雍正、乾隆两代皇帝对他的器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请特简亲信大臣会鞠, 上命轼往勘, 得实, 论如律。(4分) 
        (2)乞终制, 上允解任, 仍领水利营田, 期八月诣京师。(4分) 
        14.朱轼在山西救灾时提出了哪些方略?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3分)B项。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本句的意思为“至于国家的经费, 本来自然有节余。将来如果有谈论牟利的臣子, 提出增加赋税, 我伏下身子请求陛下作出决断, 永远斥退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论, 这样做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故选B项。 
        11.(3分)C项。解析:本文不是“要求该官员要戒骄戒躁, 再接再厉”的意思, 只是一般命令。故选C项。 
        12.(3分)B项。解析:“后有官员上疏”错误, 由“轼自承冒昧”可知应为“朱轼自己”。 
        13.(1)(4分)(年羹尧)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同审问, 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 得到实际情况, 依照法律判处。(得分点:简、鞫、省略句和状语后置句“如律”) 
        (2)(4分)(朱轼)请求服满三年之丧(守满丧期), 皇上允许(他)解除职务, 仍然掌管(负责)农田水利工作, 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得分点:终制、领、期, 语义通顺1分) 
        14.(3分)①让政府官员出钱帮助饥民;②让有钱的富民和商人出钱购买粮食帮助百姓;③鼓励地方官安置、供养流民;④设立医疗机构, 防止瘟疫发生;⑤令各县建立社仓, 引泉水灌溉田地。(每点1分, 答对任意3点即得满分) 

        【参考译文】 
        朱轼, 字若瞻, 是江西高安人。康熙三十二年, 参加乡试考取第一。三十三年, 考中进士, 改任翰林院庶吉士, 任期结束后被授予湖北潜江知县。潜江风俗破陋。赋税繁重, 朱轼命令免除官员以损耗为借口加征的钱税, 使用法律一定秉持公平。四十八年, 出京督查陕西学政。五十二年, 被提拔为光禄寺少卿。皇帝因为山西、陕西发生旱灾, 拨出钱物五十万, 命令朱轼和光禄寺卿卢询分头前往鼓励卖粮, 教治赈济。朱轼前往山西, 上奏章请求命令被弹劾的司道以下的官员出资供养遭遇饥荒的百姓, 富人和商人出资到南方省份购买粮食, 暂�;窗病⒎缪舻裙乜ㄕ魇彰姿�;遭遇饥荒的百姓流离他乡, 命令他们所在之处的地方官给予安置, 能够出资来供养他们的人可以得到题名举荐;遭遇饥荒的百姓聚集在一起, 容易发生瘟疫, 要设立场馆进行医治。还上奏章请求山西各县建立义仓, 引来泉水灌溉农田。皇帝说:“社仓是从朱子开始建立的, 只可以在小县的乡村推行。如果上奏作为固定的制度, 官吏奉行, 时间长了, 对百姓没有益处。山西、陕西山多水少, 偶尔有泉水, 也不能顺利地接引过来灌溉衣田。朱轼既然拿这个作为请求, 就命令他长期驻守山西, 鼓励地方试行。”朱轼自己承认冒昧, 请求搁置这个提议, 皇帝没有答应。不久, 年囊尧弹劾凤翔知府甘文煊亏欠朝廷钱物, 请求专门选拔亲信大臣会同审问。皇上命令朱轼前去核查, 得到实际情况, 依照法律判处。六十一年, 朱轼向朝廷请求假期安葬父亲, 回到了家乡。清世宗即位, 把朱轼召到京城, 担任圣祖实录总裁, 赐给他宅第。雍正元年, 命令他在南书房值守。二年, 让他兼任吏部尚书。二月, 朱轼遭遇母亲去世, 皇帝赏赐内库的钱物给他处理丧事, 命令江西巡抚等朱轼到家再赐以祭莫。朱轼上奏章谢恩, 请求守满丧期, 皇上允许他解除职务, 仍然负责农田水利工作, 约定八月份回到京城。十三年, 朝廷商议修筑浙江海塘, 朱轼请求前往监督这项工程, 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命令总督、巡抚以及管理海塘工程的大臣们都听他的指挥管辖。乾隆元年, 朱轼担任世宗实录总裁。九月, 朱轼病情严重, 皇帝亲自到他家中探望。朱轼勉力带病穿上朝服, 命今自己的儿子搀扶起身, 到门外迎接跪拜。第二天, 朱轼去世。他的遗疏大致说:“天下万事的根本在于君主的思想, 任用官员, 处理财务, 特别应该慎重。君子和小人, 前者公正正直, 后者偏私邪恶, 区别只在细小的地方, 应当清楚地省察他们的思想行为来提拔或者贬斥他们。至于国家的经费, 本来自然有节余。将来如果有谈论牟利的臣子, 提出增加赋税, 我伏下身子请求陛下作出决断, 永远斥退这种不合实际的言论, 这样做实在是天下百姓的福分啊。”皇帝非常悲伤, 停止了朝会, 亲自登门进行祭奠。追赠朱轼太傅的官职, 赏赐祭祀、安葬的礼仪, 谥号文端。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清史稿·王弘祚传》《清史稿·阎若璩传》
        《清史稿·赵廷臣传》《清史稿·高士奇传》
        《清史稿·曾国藩传》《清史稿·童华传》(二)
        《清史稿·谢济世传》《清史稿·缪遜传》
        《清史稿·宋必达传》《清史稿·马如龙传》
        《清史稿·向荣传》《清史稿·吴琠传》
        《清史稿·阮元传》《清史稿·刘永福传》
        《清史稿·张树声传》《清史稿·刘统勋传》
        《清史稿·施闰章传》《清史稿·王夫之传》
        《清史稿·龚鉴传》《清史稿·李赓芸传》
        《清史稿·冯子材传》(二)《清史稿·魏琯传》
        《清史稿·魏象枢传》《清史稿·宋荦传》
        《清史稿·金德瑛传》《清史稿·张勇传》
        《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清史稿·尹会一传》
        《清史稿·方苞传》《清史稿·左宗棠传》
        《清史稿·陶澍传》《清史稿·丁宝桢传》
        《清史稿·薛允升传》《清史稿·汤金钊传》
        《清史稿·邓世昌传》《清史稿·黎士弘传》
        《清史稿·施琅传》《清史稿·李光地传》
        《清史稿·姚启圣传》《清史稿·杨芳传》
        《清史稿·纪昀传》《清史稿·陈宏谋传》
        《清史稿·李賡芸传》《清史稿·吴嗣爵传》
        《清史稿·慕天颜传》《清史稿·施世纶传》
        《清史稿·邓承修传》《清史稿·李长庚传》
        《清史稿·扬古利传》《清史稿·汪廷珍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