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
        道京师而东, 水浮浊流, 陆走黄尘, 陂天苍莽, 行者倦厌。凡八百里, 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 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 以为岩阜。蒲苇莲芡, 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 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 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 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 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 鱼鳖笋菇可以馈四方之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 由宋登舟, 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 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 自其伯父殿中君, 与其先人通判府君, 始家灵璧, 而为此园, 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 名闻一时。推其馀力, 日增治之, 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 岸谷隐然。凡园中之百物, 无不可人意者, 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 不必仕, 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 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 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 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 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 所以为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 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 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 燕游之乐, 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 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 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 行义求志, 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 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 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 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璧, 鸡犬之声, 幅巾杖履, 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 以与其子孙游, 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灵璧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的北面
        B.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狃:拘泥
        C.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泽:恩泽
        D.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老:衰老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文章, 前面记述, 后面议论, 环环相扣, 首尾圆合, 跟《石钟山记》的先议论后记叙再议论的写法明显不同。
        B.作品生动描摹了张氏园亭的景观, 引申表达了或“仕”或“隐”的独到见解, 抒发了作者追求散淡空灵、随缘自适的思想情愫。
        C.文章描写了张氏园亭的独特, 简述了园亭的修建和完缮, 然后围绕“不必仕, 不必不仕”这个论点, 对举阐释, 很有辩证性。
        D.苏轼通过对张氏园亭的记述, 认识到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爵禄, 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 因此他也想在彭城买地养老安度晚年。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2)幅巾杖履, 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 以与其子孙游, 将必有日矣。
        8.苏轼为什么喜欢张氏园亭?请简要概括。
         
         
         
        答案:
        5.D项, 老:动词, 养老, 终老。句意:将在泗水之滨购买田产, 并且终老于此。
        6.D项, “认识到一个人不必追求功名爵禄, 而应隐退于田园山林中”错误, 从原文“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可以看出, 作者对张氏子孙的出仕和隐退都是赞赏的, 选项只抓其一, 以偏概全。
        7.(1)因此他们做官的子孙都有善良守法才干出众的名声, 隐居不仕的都保持了谦让的品行。
        (2)(我)头裹幅巾拄杖散步, 一年之中按时节前往张家园亭, 与他们的子孙交游, 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8.①自然:园亭风景优美, 其地物产丰富;②人文:既可养生治性, 又能行义求志
        参考译文:
        取道京师向东行, 黄河里卷着浊浪, 道路上卷着黄尘, 高坡田野苍莽暗淡, 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 才来到汴水之北灵璧张家的园林。从外面就可以看到修竹茂密高颀, 乔木蓊郁幽深, 园中借汴水的支流, 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 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 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椅树梧桐桧树柏树, 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 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 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 物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分享邻里, 鱼鳖新笋可以馈赠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调任吴兴知府, 从应天府乘船, 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前来拜访, 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它。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 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 开始在灵壁县定居, 建造了这个园子, 在池边修建了一座兰皋亭来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 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 不断地增修扩建, 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 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 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 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
        古代的君子, 不是非要做官, 也没有必要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 一定不做官, 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 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居于乡野的人安于现状不愿外出做官, 外出做官的人为利益所拘泥而不愿退出。于是他们或因违拗亲情自命高洁受到讥讽, 或因贪图利禄苟且偷安受到诟病。如今张氏的先人, 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 所以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 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 建筑居室, 种植园林。凡衣食之需, 宴饮游览之乐, 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 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 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 推行仁义, 保持志节, 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做官的子孙都有善良守法才干出众的名声, 隐居不仕的都保持了谦让的品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恩泽。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 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 不忍心离去, 而徐州的父老也并不厌弃我, 将在泗水之滨购买田产, 并且终老于此。向南遥望灵璧, (听着)鸡犬的叫声, (我)头裹幅巾拄杖散步, 一年之中按时节前往张家园亭, 与他们的子孙交游, 一定会有这一天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记过合浦》苏轼《教战守策》
        苏轼《前赤壁赋》苏轼《庄子祠堂记》
        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苏轼《游兰溪》
        苏轼《论范增》苏轼《韩非论》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苏轼《记游松风亭》
        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决壅蔽》
        苏轼《上韩枢密书》《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墨宝堂记》苏轼《小儿不畏虎》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赤壁赋》《武昌九曲亭记》苏轼《石钟山记》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超然台记》(二)
        苏轼《孟轲论》苏轼《盖公堂记》(二)
        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论子胥种蠡》
        苏轼《论项羽范增》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
        苏轼《故龙图阁学士滕公墓志铭》苏轼《乐毅论》
        苏轼《凌虚台记》苏轼《万石君罗文传》
        苏轼《留侯论》苏轼《黄州安国寺记》
        苏轼《司马温公行状》《秦废封建》
        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苏轼《刚说》
        苏轼《答李琮书》苏轼《中和胜相院记》
        苏轼《荀卿论》苏轼《养生》
        苏轼《上王兵部书》苏轼《王定国诗集叙》
        苏轼《密州通判厅题名记》苏轼《富郑公神道碑》
        苏轼《醉翁操》(含赏析)苏轼《醉白堂记》
        苏轼《子思论》苏轼《宝绘堂记》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