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梁书·萧昱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梁书

        萧昱字子真, 景第四弟也。天监初, 除秘书郎, 累迁太子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中书侍郎。每求自试, 高祖以为淮南、永嘉、襄阳郡, 并不就。志愿边州, 高祖以其轻脱无威望, 抑而不许。迁给事黄门侍郎。上表曰∶“夏初陈启, 未垂采照, 追怀惭惧, 实战胸心。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撰甲实衔泪愤懑潜伏东境, 备履艰危, 首尾三年, 亟移数处, 虽复饥寒切身, 亦不以冻馁为苦。夫自媒自衡, 诚哉可鄙;自誉自伐, 实在可羞。然量已揆分, 自知者审, 陈力就列, 宁敢空言?是以常愿一试, 屡成干请。圣监既谓臣愚短, 不可试用, 请解今职, 乞屏退私门。“高祖手诏答曰∶“昱表如此!古者用人, 必前明试, 皆须绩用既立, 乃可自退之高。往岁处以淮南郡, 既不肯行;续用为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太守, 又以边外致辞;改除招远将军、永嘉太守, 复云内地非愿;复问晋安、临川, 随意所择, 亦复不行。解巾临郡, 事不为�。兄麓�, 意欲何在?既表解职, 可听如启。“坐免官。普通五年, 坐于宅内铸钱, 为有司所奏, 下廷尉, 得免死, 徙临�?�。行至上虞, 有敕追还。昱既至, 恂恂尽礼, 改意蹈道, 高祖甚嘉之, 以为晋陵太守。下车, 励名迹, 除烦苛, 明法宪, 严于奸吏, 优养百姓, 旬日之间, 郡中大化。俄而暴疾卒, 百姓行坐号哭, 市里为之喧沸, 设祭奠于郡庭者四百余人。田舍有女人夏氏, 年百余岁, 扶曾孙出郡, 悲泣不自胜。其惠化所感如此。百姓相率为立庙建碑, 以纪其德。又诣京师求赠谥。诏赠湘州刺史。谥曰恭。(选自《梁书·列传第十八》, 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攫甲/实衔泪愤懑/
        │B.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搅甲/实衔泪愤懑/
        C.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搬甲/实衔泪愤懑/
        D.臣闻暑雨祁寒/小人犹怨/荣枯宠辱/谁能忘怀/昔在齐/季义师之始/臣乃幼弱/粗有识虑东西/阻绝归赴无由/虽未能负戈搬甲/实衔泪愤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解巾, 古代男子解去裹头的头巾, 换上儒雅的装饰。
        B. 启, 泛指奏书、公文、书函, 文中指萧昱写给皇帝的奏书。
        C. 敕, 指古代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文中指高祖的诏令。
        D.下车, 指君王初即位或官员初到任, 文中指萧昱到任晋陵太守。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萧昱经历坎坷, 备尝艰辛。他自述在东境的三年之中, 被迫多次更换居所, 有时受冻挨饿, 但都坚持过来, 并无怨言。
        B.萧昱勇于改过, 终受赏识。他因在家中铸钱被治罪, 迁徙临�?�。自临�?し祷睾�, 他痛改前非, 最终被任命为晋陵太守。
        C.萧昱励精图治, 为政有方。主政晋陵期间, 他用名望功业自我勉励, 清除苛捐杂税, 用法律严格约束奸猾的官吏, 很快就有了成效。
        D.萧昱优养百姓, 深受拥戴。他对百姓实行优养政策。在他死后, 许多百姓号啕痛哭, 前往祭奠, 并修庙树在以铭记其功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然量己揆分, 自知者审, 陈力就列, 宁敢空言?(4 分)
        (2)昱既至, 恂恂尽礼, 改意蹈道, 高祖甚嘉之。(4 分)
        14.萧昱被免去官职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高祖的手诏分条说明。(3分)

         
        答案:
        10.(3分)C
        11.(3 分)A(解巾, 古代指除去儒装, 出任官职)
        12.(3分)B(“自临�?し祷睾蟆氨硎龃砦�。从原文看, 他并没有到达临�?�, 而是在上虞被赦免后就返回了京城
        13.(1)4分)然而衡量自己, 了解自己情况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才力), 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才去就任官职, 哪里敢说空话?
        (2)(4分)萧昱到了京城以后, 恭敬谨慎完全遵守礼法, 改变心思, 履行正道, 高祖非常赞赏他。
        (第一句, “量“审““陈力就列““宁”各1分, 句意不通顺的酌情扣分。第二句, “至““恂恂“蹈“嘉“各1分, 句意不通顺的酌情扣分)
        14.(3分)(1)萧昱没有建功立业却自我标榜。(2)对于朝廷授予的官职, 萧昱都找出理由推辞。(3)萧昱自己在奏书中请求免去现任官职。(每点1分, 共 3 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萧昱字子真, 是萧景的第四个弟弟。天监初年, 他被授予秘书郎, 连续升迁做过太子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中书侍郎。他常常请求自试(给予重用), 高祖任命他做淮南郡、永嘉郡、襄阳郡长官, 他都不赴任。他志愿到地处边境的州郡去, 高祖认为他轻佻不稳重, 没有威望, 就压制住他, 不许他去。(后来)改任给事黄门侍郎。萧昱上表给皇帝说∶“夏初我递上的陈述, 没有获得采纳允准, 追怀过去感到羞惭恐惧, 实在让我心中战栗。臣听说署天下大雨, 冬天大寒, 百姓尚且有怨言;对于政治上的得意还是失意, 受宠幸还是受羞辱, 谁能够忘怀呢!过去在齐朝末年, 义师初起的时候, 我还年幼, 刚刚有点懂事, 因为东西交通阻隔断绝, 没有办法回来投奔义师, 虽然没能手持戈矛, 身穿铠甲, 其实我也热泪盈眶, 满怀愤懑。我潜伏在东境, 尝遍了艰辛和危险, 前后一共三年, 转移了好几处地方, 虽然是饥饿寒冷交迫于身, 我也不认为受冻挨饿是苦的。自己给自己作介绍, 自己推荐自己, 确实是令人鄙视的行为;自己赞美自己, 自己夸奖自己, 实在是令人羞耻的行为。然而衡量自己, 了解自己情况的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才力), 能够施展自己的才力才去就任官职, 哪里敢说空话?因此常希望能试一试, 多次请托于人。圣上既然认为我愚笨有缺陷, 不可以试用, 请您解除我现在的职位, 我乞求隐退回到自己家中。“高祖亲手写诏书答复说∶“萧昱上表竞然说这样的话!古时候用人, 一定先要当面试用, 都必须立有功业, 效用很好, 才可以显扬自己谦让的高风格。过去几年里, 让你到淮南郡任职, 已经不肯去了;接着任用你做招远将军、镇北长史、襄阳郡太守, 你又以那是边远地区为借口推辞掉了;后来改授为招远将军、永嘉郡太守, 又说去内地不是你的愿望;再问你晋安、临川这两个地方, 随你自己选择, 也是又一次不肯去。除去头巾, 出任官职, 就没有微小的事情, 而你屡次都有说词, 你的意愿到底在哪里?既然你上表请求解职, 就依照你请求的办吧。“萧昱因此而被免除官职。普通五年, 萧昱因在自己家里铸造钱币而犯法, 被有关官员上奏, 下交廷尉, 得以免去死罪, 迁徙到临�?�。刚走到上虞这个地方, 就有皇帝的命令追来让他回去。萧昱到了京城以后, 恭敬谨慎完全遵守礼法, 改变心思, 履行正道, 高祖非常赞赏他, 任命他做晋陵郡太守。萧昱到任后, 以名望和功业勉励自己, 除去烦多的苛捐杂税, 申明法律宪章, 对奸猾的官吏严厉管制, 对百姓则实行优劣策, 时间不长, 晋陵郡境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久, 萧显得了暴病去世, 郡内老百姓不论是正在做什么事情, 听到消息后, 都号啕大哭, 街市巷里因此而一片喧哗沸腾, 有四百多人在郡府庭院里祭奠, 乡间有一个女人夏氏, 年纪已有一百多岁了, 扶着曾孙来到郡府, 悲伤地哭泣, 不能自已。萧显惠政的感化力量像这样巨大。百姓们相继为萧显建庙宇、立碑石, 用来纪念他的功德。他们又到京城去为萧昱请求赠谥。皇帝下诏, 追赠萧昱为湘州刺史。谥号恭。 




        相关文言文练习
        《梁书·康绚传》《梁书·孙谦传》(二)
        《梁书·江淹传》(二)《梁书·王志传》
        《梁书·冯道根传》(二)《梁书·萧秀传》
        《梁书·沈约传》《梁书·冯道根传》
        《梁书·到洽传》《梁书·柳忱传》
        《梁书·江淹传》《梁书·刘峻传》
        《梁书·萧伟传》《梁书·周舍传》
        《梁书·乐蔼传》《梁书·阮孝绪传》
        《梁书·傅昭传》《梁书·王锡传》
        《梁书·何敬容传》《梁书·张文蔚传》
        《梁书·刘之遴传》(二)《梁书·浔阳王大心传》
        《梁书·羊侃传》《梁书·萧恢传》
        《梁书·儒林传》《梁书·萧渊藻传》
        《梁书·良吏传》《梁书·王僧辩传》
        《梁书·张充传》《梁书·子云传》
        《梁书·裴子野传》《梁书·袁昂传》
        《梁书·王僧孺传》《梁书·王瞻传》
        《梁书·何胤传》《梁书·贺琛传》
        《梁书·明山宾传》《梁书·谢举传》
        《梁书·孙谦传》《梁书·谢胐传》
        《梁书·王亮传》《梁书·范述曾传》
        《梁书·吉翂传》《梁书·柳庆远传》
        《梁书·夏侯详传》《梁书·桥玄传》
        《梁书·韦放传》《梁书·刘孺传》
        《梁书·顾宪之传》《梁书·昭明太子统》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