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徐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 | 宋史 徐积, 字仲连, 楚州山阳人。孝行出于天禀。三岁父死, 旦旦求之甚哀, 母使读《孝经》, 辄泪落不能止。事母至孝, 朝夕冠带定省。从胡翼之学。所居一室, 寒一衲裘, 啜菽饮水, 翼之馈以食, 弗受。应举入都, 不忍舍其亲。登进士第, 举首许安国率同年生入拜, 且致百金为寿, 谢却之。母亡, 水浆不入口者七日, 悲恸呕血。庐墓三年, 卧苫枕块, 衰绖不去体, 雪夜伏墓侧, 哭不绝音。翰林学士吕溱过其庐适闻之, 为泣下曰:“使鬼神有知, 亦垂涕也。”既终丧, 不彻筵几, 起居馈献如平生。
中年有聩疾, 屏处穷里, 而四方事无不知。客从南越来, 积与论岭表山川险易、镇戍疏密, 口诵手画, 若数一二。客叹曰:“不出户而知天下, 徐公是也。”自少及老, 日作一诗, 为文率用腹稿, 口占授其子。尝借人书策, 经宿还之, 借者绐言中有金叶, 积谢而不辨, 卖衣偿之。乡人有争讼, 多就取决。州以行闻, 诏赐粟帛。
元祐初, 近臣合言:“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乃以扬州司户参军为楚州教授。每升堂, 训诸生曰:“诸君欲为君子, 而劳己之力, 费己之财, 如此而不为, 犹之可也。不劳己之力, 不费己之财, 何不为君子?乡人贱之, 父母恶之, 如此而不为, 可也。乡人荣之, 父母欲之, 何不为君子?”又曰:“言其所善, 行其所善, 思其所善, 如此而不为君子者, 未之有也。言其不善, 行其不善, 思其不善, 如此而不为小人者, 未之有也。”闻之者敛衽敬听。居数岁, 使者又交荐之, 转和州防御推官, 改宣德郎, 监中岳庙。卒, 年七十六。(节选自《宋史•徐积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B.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C.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D.积养亲以孝著╱居乡以廉称╱道义文学╱显于东南╱今年过五十╱以耳疾不能出仕╱朝廷方诏举中外学官╱如积之贤╱宜在所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孝经, 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 是集中阐述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的著作。
B.同年, 指同时, 中国古代称同时入学又同一年参加科举考试考中的人为同年。
C.庐墓, 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的小屋, 居住其中守护坟墓。
D.诸生, 中国古代读书人的一种称呼, 最早指有学问的士人, 文中是指众弟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积天性孝顺。三岁时父亲去世, 他天天要找父亲, 十分伤心;后来进京应试, 他也不忍心丢下母亲。
B.徐积为人廉正。他考中进士时, 第一名许安国等人拜见他的母亲, 送了重金为他母亲祝寿, 他谢绝不受。
C.徐积关心国事。他虽然隐居在偏僻之处, 但对四方之事无所不知, 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
D.徐积劝人向善。他认为一个人做君子既不需要出力, 也不需要破费钱财, 而且是乡人和父母都赞同的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尝借人书策, 经宿还之, 借者绐言中有金叶, 积谢而不辨, 卖衣偿之。
(2)言其所善, 行其所善, 思其所善, 如此而不为君子者, 未之有也。
[答案]
10.D。
11.B。(“同年”不一定是同时入学的人。)
12.C。(“关心国事”的概括和“尤其关注岭南的山川地势和镇守情况”的分析有误, 文中只是强调徐积“不出户而知天下”。)
13.(1)(徐积)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 过了一夜归还, 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 徐积道歉而不辩解, 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采分点:“尝”“经宿”“绐”“谢”“偿”)
(2)说的、做的、想的都是好的事物, 这样做了却不能成为君子, 没有这样的事。(采分点:互文修辞手法, “如此”, 宾语前置句“未之有也”)
【参考译文】
徐积, 字仲连, 是楚州山阳人。他天性孝顺。三岁的时候父亲去世, 他天天要找父亲, 十分伤心, 母亲让他读《孝经》, 他就流泪不止。他侍奉母亲十分孝顺, 早晚衣饰整齐向母亲问安。他跟从胡翼之求学。住在一间小屋里, 天冷了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 饿了吃豆羹, 渴了喝清水, 胡翼之送给他的食物, 他不肯接受。他进京应举, 不忍心丢下母亲。考中进士时, 第一名许安国率领同时考中的进士们拜见他母亲, 并且送了一百两金子为他母亲祝寿, 徐积谢绝不受。母亲去世时, 他七天不进食, 悲痛得吐出血来。他为母亲守墓三年, 睡在草垫上, 头枕着土块, 丧服不离身, 雪夜趴在墓旁, 哭声不�!:擦盅柯冷诰拿┪萸『锰娇奚�, 为他流下了眼泪说:“如果鬼神有知, 也会流泪的。”丧期满了以后, 他也没有撤去祭祀的桌子, 每天奉送祭品像平常一样。
他中年的时候耳朵聋了, 隐居在偏僻的乡里, 可是四方的事情无所不知。有个客人从南越来, 徐积和他谈论岭南山川的险易、镇守的疏密, 嘴里说着, 手里画着, 好像数数一样熟悉。客人叹服说:“不出门就能知道天下事, 徐公就是这样的人。”徐积从小到老, 每天写一首诗, 写文章大多打腹稿, 口中念出给儿子记下。他曾经借了别人的书籍, 过了一夜归还, 借给他书的人欺骗他说书中有金叶子, 徐积道歉而不辩解, 卖了自己的衣服偿还别人。乡里人有了纠纷, 大多到他那里找他解决。州里把他的事迹上报朝廷, 朝廷下诏赐给他粮食和衣物。
元祐初年, 朝中近臣共同进谏说:“徐积赡养父母以孝闻名, 在乡里以廉正著称, 他的道德和才学, 在东南一带很出名。现在他年过五十, 因为耳聋不能出来做官。朝廷正在下诏举荐内外学官, 像徐积这样的贤才, 应该在推荐的奏章中。”于是以扬州司户参军的身份担任楚州州学教授。每次给学生上课, 教导学生说:“各位都想成为君子, 如果为此而耗费了你的精力和钱财, 你不想做, 尚且说得过去。如果不需要你出力, 也不需要你破费, 为什么不做君子呢?如果同乡人都鄙视君子, 父母也讨厌君子, 你不想做君子, 也说得过去。如果同乡人以做君子为荣耀, 父母也希望你成为君子, 为什么不做君子呢?”他又说:“说的、做的、想的都是好的事物, 这样做了却不能成为君子, 没有这样的事。说的、做的、想的都是不好的事物, 这样做了却没有变成小人, 没有这样的事。”听他讲课的人都整理衣襟恭敬聆听。过了几年, 使者又接连推荐他, 他被调任和州防御推官, 又改任宣德郎, 任中岳庙监。去世时年龄七十六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