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王陵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王陵, 沛人也。始为县豪, 高祖微时兄事陵。及高祖起沛, 入咸阳, 陵亦聚党数千人, 居南阳, 不肯从沛公。及汉王之还击项籍, 陵乃以兵属汉。项羽取陵母置军中, 陵使至, 则东乡坐陵母, 欲以招陵。陵母既私送使者, 泣曰:“愿为老妾语陵, 善事汉王。汉王长者, 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妾以死送使者。”遂伏剑而死。项王怒, 亨陵母。陵卒从汉王定天下。以善雍齿。雍齿, 高祖之仇。陵又本无从汉之意, 以故后封陵, 为安国侯。
        陵为人少文任气, 好直言。为右丞相二岁, 惠帝崩。高后欲立诸吕为王, 问陵。陵曰:“高皇帝刑白马而盟曰:‘非刘氏而王者, 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 非约也。”太后不说。问左丞相平及绛侯周勃等, 皆 曰 高 帝 定 天 下 王 子 弟 今 太 后 称 制 欲 王 昆 弟 诸 吕无 所 不 可 太 后 喜。罢朝, 陵让平、勃曰:“始与高帝唼血而盟, 诸君不在邪?今高帝崩, 太后女主, 欲王吕氏, 诸君纵欲阿意背约, 何面目见高帝于地下乎!”平曰:“于面折廷争, 臣不如君;全社稷, 定刘氏后, 君亦不如臣。”陵无以应之。于是吕太后欲废陵, 乃阳陵为帝太傅, 实夺之相权。陵怒, 谢病免, 杜门竟不朝请, 十年而。
        (节选自《汉书·张陈王周传》)
        注:①亨, 即“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B.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C.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D.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古代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 以南向最尊, 次为东向, 再次为北向, 西向为侍坐。
        B. 古代对“死”的称呼不同, 天子死称“崩”, 诸侯死称“薨”, 大夫死称“卒”。
        C. 迁, 改官。用法较复杂, 常见的有三种情况。一是升迁, 二是改任, 相当于转调原职品级, 三是降职, 通常称“左迁”。
        D. 唼血为盟, 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唼血:古代会盟, 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 表示诚意。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高祖在沛县起事, 攻入咸阳时, 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 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 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B. 王陵敢于直言。吕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 王陵因“白马盟誓”而坚决反对吕后的做法, 太后十分不高兴。
        C. 王陵性格耿直。当陈平、周勃赞同吕后分封吕氏做王时, 王陵责备他们逢迎讨好、违背盟约, 有什么脸面在地下见高帝。
        D. 陈平具有大局观念。陈平虽然“与高帝唼血而盟”, 但他为国家安定、刘氏后代的大局着想, 并没有反对吕后的做法。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愿为老妾语陵, 善事汉王。汉王长者, 毋以老妾故持二心。  
        (2)陵怒, 谢病免, 杜门竟不朝请。
        【答案】10. C    11. A    12. A   
        13. (1)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 好好事奉汉王, 汉王是仁厚长者, 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
        (2)王陵十分生气, 称病辞职, 闭门不去朝见。
        【解析】
        10.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 “皆曰\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称制\欲王昆弟诸吕\无所不可\太后喜”, 这句话的含义是“都说:高帝平定天下, 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权力, 要封吕姓兄弟为王, 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 圈出句子中的名词或代词, 如“高帝”“天下”“子弟”“太后”“昆弟”“诸吕”“太后”, 再根据表对话的词语“曰”断开一处, 接着借助语法关系进行排除, “定”是动词, “天下”是宾语, 故二者不能分开, 排除BD两项;“王”, 名词做动词, 宾语是“昆弟诸吕”, 如把“欲王”放在前一句中, 就变成太后想要称王, 这与事实不合, 排除A项。
        1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平常的学习中, 考生应有意识的进行分类识记, 比如科考类、官职升迁贬谪类、官职名称类等等。A项, “以南向最尊, 次为东向, 再次为北向, 西向为侍坐”有误, 古代宴席的位次应是:以东向最尊, 次为南向, 再次为北向, 西向为侍坐。
        1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考生应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然后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A项, “高祖在沛县起事, 攻入咸阳时, 王陵不肯服从沛公。等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 王陵才带兵归汉。其母死后, 王陵才最终跟随汉王平定天下”, 这些内容不能体现王陵善于审时度势。选项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有误。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 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 须读全、读准题干, 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 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 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 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 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 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 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 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 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 全面理解, 综合分析, 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 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比如本题, 考生可以先到文中找到A项对应的内容, 考生可以根据“沛县起事”“攻入咸阳”“攻打项籍”等内容快速找到设题的区域, 在文章第一段, 分析这些事件可以发现, 这些事情与“审时度势”无关, 选项对人物形象分析有误。
        1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拿到句子之后, 应先回归文本, 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 然后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 再采取对译法, 逐字进行翻译。第一句中, “愿”, 希望;“为”, 介词, 替;“语”, 告诉;“善”, 好好;“事”, 侍奉;“汉王长者”, 判断句, 汉王是仁厚长者, “长者”, 古今异义, 仁厚之人, 品德高尚之人;“以……故”, 因为……缘故。第二句中, “免”, 辞职;“杜门”, 闭门;“朝”, 朝见。
        译文:
        王陵, 是沛县人。起初是县里的豪�。焊咦媪醢钌矸莸臀⑹毕穸孕殖ひ谎路钔趿�。到高祖在沛县起兵, 攻入咸阳时, 王陵也聚集党羽几千人, 驻扎在南阳, 不肯服从沛公。到汉王回师攻打项籍时, 王陵才带兵归汉。项羽抓捕到王陵的母亲并扣留在军中, 王陵的使者来了, 项羽便让她向东而坐, 想用这种办法招降王陵。王陵的母亲会见后暗中送使者, 哭着说:“希望替老妇告诉王陵, 好好事奉汉王, 汉王是仁厚长者, 不要因为老妇而有二心。我用死来为你送行。”于是伏剑自刎而死。项王十分生气, 烹煮了王陵母亲的尸体。王陵最终跟随汉王平定了天下。因为王陵和雍齿友好, 而雍齿是高祖的仇人, 王陵原本又没有追随汉王的意思, 所以(高祖开国封赏时)最后才策封王陵为安国侯。
        王陵为人缺少文雅含蓄之气, 喜欢直言。做右丞相两年, 惠帝去世。高后想立吕姓之人为王, 问王陵。王陵说:“高皇帝曾杀白马盟誓说:‘如果不是刘氏家族的人称王, 天下一起攻打他。’现在立吕氏做王, 不合规定。”太后不高兴。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等, 都说:“高帝平定天下, 立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行使皇帝权力, 要封吕姓兄弟为王, 没什么不可以的。”太后高兴。退朝, 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起初和高帝饮血盟誓, 各位不在吗?现在高帝去世, 太后作女主, 要立吕氏作王, 各位逢迎讨好违背盟约, 有何面目死后在地下再见高帝!”陈平说:“在朝堂上当面反驳争谏这一方面, 我们不如您;在保全汉室社稷、安定刘氏后代方面, 您也比不上我们。”王陵无言以对。因为这件事, 吕太后想罢免王陵, 于是表面上提升王陵作皇帝太傅, 实际是夺了他的右丞相的权力。王陵很生气, 称病辞职, 闭门不去朝见, 十年后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张安世传》《汉书·终军传》
        《汉书·史丹传》《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汉书·车千秋传》
        《汉书·盖宽饶传》《汉书·天文志》
        《汉书·丙吉传》《汉书·萧何传》
        《汉书·晁错传》《汉书·萧望之传》
        《汉书·伍被传》《汉书·陈万年传》
        《汉书·货殖传》《汉书·朱云传》
        《汉书·龚遂传》《汉书·龚胜传》
        《汉书·王商传》《汉书·张敞传》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汉书·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刘辅》
        《汉书·严助传》《汉书·原涉传》
        《新唐书·李愬传》《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
        《三国志·袁术传》《明史·陆光祖传》
        朱熹《黄子厚诗序》秦松龄《过百龄传》
        《新唐书·郭震传》《宋史·赵瞻传》
        《汉书·天文志》《梁书·刘季连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苏辙《东轩记》
        《怒蛙说》王若虚《焚驴志》
        《零陵三亭记》《宋史·欧阳修传》
        戴名世《河墅记》《辽史·韩延徽传》
        方良永《厓门吊古记》《清史稿·李文耕传》
        《元史·宋子贞传》《南史·吕僧珍传》
        《宋史·叶衡传》《关木匠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