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沈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沈伦, 字顺宜, 开封太康人。少习《三礼》于嵩、洛间, 以讲学自给。汉乾祐中, 白文珂镇陕, 伦往依之。周显德初, 太祖领同州节度, 宣徽使昝居润与伦厚善, 荐于太祖, 留幕府。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 皆署从事, 掌财货, 以廉闻。及受周禅, 自宋州观察推官召为户部郎中。奉使吴越归, 奏便宜十数事, 皆从之。道出扬、泗, 属岁饥, 民多死, 郡长吏白于伦曰:“郡中军储尚百余万斛, 倘贷于民, 至秋复收新粟, 如此则公私俱利, 非公言不可。”还具以白。太祖即命发廪贷民。建隆三年, 迁给事中。明年春, 为陕西转运使。王师伐蜀, 用为随军水陆转运使。先是, 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 竞取民家玉帛子女。伦独居佛寺饭蔬食, 有以珍异奇巧物为献者, 伦皆拒之。东归, 箧中所有, 才图书数卷而已。太祖知之, 遂贬全斌等, 以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先是, 伦第庳陋, 处之晏如。太祖知其未葺居第, 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伦私告使者, 愿得制度狭�。拐咭晕�, 上亦不违其志。开宝二年, 丁母忧, 起复视事。六年, 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雩祀西洛, 以伦留守东京兼大内都部署。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雍熙四年, 卒, 年七十九。赠侍中。伦清介醇谨, 车驾每出, 多令居守。好释氏, 信因果。尝盛夏坐室中, 恣蚊蚋噆其肤, 童子秉箑至, 辄叱之, 冀以徼�!T谙辔蝗�, 值岁饥, 乡人假粟者皆与之, 殆至千斛, 岁余尽焚其券。
        (节选自《宋史•沈伦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B.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C.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D.俄召赴行在/令预大礼/太平兴国初/加右仆射兼门下侍郎/监修国史/亲征太原/复以伦为留守/判开封府事/加左仆射/是岁疾作/自是多请告/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封, 北宋都城, 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 故又称西京。
        B.幕府, 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 故指将帅办公之所, 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
        C.起复, 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 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
        D.雩祀, 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 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伦忠于职事, 关心民生疾苦。出使归来, 他上奏便于国家、合乎时宜的十多件事情;又请求把军粮借给灾民, 以渡饥荒。太祖采纳了其意见。
        B.沈伦为官清廉, 拒受非分之财。伐蜀之时, 他与其他将领不同, 独居佛寺只吃素食, 别人敬献奇珍异物, 他一概谢绝, 返回时箱中仅几卷图书。
        C沈伦生活简朴, 不重物质享受。他宅第简陋却感安适, 太祖认为有损国家颜面, 故派人修治, 他却希望房屋规模狭�。嬷缓盟炒铀男囊�。
        D.沈伦乐于助人, 热心接济同乡。担任宰相时, 乡亲们因为遇上了荒年, 向他借了非常多的粮食, 一年多后, 他把债券全部烧毁, 不要乡亲偿还。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太祖继领滑、许、宋三镇, 皆署从事, 掌财货, 以廉闻。(4分)
        (2)先是, 王全斌、崔彦进之入成都也, 竞取民家玉帛子女。(4分)
        14.沈伦在盛夏时任凭蚊子叮咬, 不许童子驱赶, 他为何这样做?请简要回答。(3分)
         
         
         
         
        答案:
        10.D【解析】“行在”指皇帝所到之处, 作“召赴”的宾语, 中间不能断开。“右仆射”与“门下侍郎”都作“加”的宾语, 中间不宜断开;“监修国史”为宰相加衔, 一般单独成句。“是岁疾作”意为这一年疾病发作, 不能从中断开, “自是多请告”是陈述疾病发作后为官的状况, 应单独成句。
        11.A【解析】“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 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 开封为东京, 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
        12.C【解析】“太祖认为有损国家颜面, 故派人修治”强加因果。原文说“太祖知其未葺居第, 因遣中使按图督工为治之”, 可见太祖是知道沈伦没有修葺宅第, 才派人为他修治府第的。
        13.(1)太祖相继兼任滑、许、宋三镇节度使, (沈伦)都代理从事一职, 掌管钱财货物, 凭借廉洁知名。
        (“领”“署”“以……闻”各1分, 句意1分)
        (2)此前, 王全斌、崔彦进在攻入成都后, 争相掠取平民百姓的财物和子女。(“先是”“竟”“玉帛”各1
        分, 句意1分)
        14.沈伦信佛, 相信因果报应, 希望以此祈�!#�3分)
        【参考译文】
        沈伦, 字顺宜, 是开封府太康县人。沈伦少时在嵩山、洛水间学习《三礼》, (后来)凭讲授学问养活自己。后汉乾祐年间, 白文珂镇守陕州, 沈伦前往投奔他。后周显德初年, 太祖(赵匡胤)兼任同州节度使, 宣徽使昝居润与沈伦交情深厚, (将他)推荐给太祖, (于是)沈伦留在幕府任职。太祖相继兼任滑、许、宋三镇节度使, (沈伦)都代理从事一职, 掌管钱财货物, 凭借廉洁知名。等到(太祖)接受后周(恭帝)禅让, (沈伦)由宋州观察推官被征召为户部郎中。沈伦奉命出使昊越国归来, 上奏十多件有利国家、合乎时宜的事, (皇帝)全部采纳了。沈伦途经扬州、泗州时, 遇上荒年, 很多百姓饿死, 州中长官禀告沈伦说:“州中军粮尚有一百多万斛, 倘若借给百姓, 到秋天又收进新谷, 这样就公私两利, 非得您向朝廷上奏不可。”(沈伦)回朝后详细禀告皇帝。太祖就下诏打开粮仓, 借粮给百姓。建隆三年, 沈伦升任给事中。第二年春天, 沈伦担任陕西转运使。大宋军队讨伐后蜀, 任命(沈伦)为随军水陆转运使。此前, 王全斌、崔彦进在攻A成都后, 争相掠取平民百姓的财物和子女。唯独沈伦住在佛寺中吃素食, 有人馈赠他奇珍异物, 沈伦一概拒绝。回京时, 他的竹箱中仅几卷图书而已。太祖知道此事, 于是贬谪王全斌等人, 任命沈伦为户部侍郎、枢密副使。此前, 沈伦的宅第矮小简陋, (他)处之泰然。太祖知晓他未曾修葺宅第, 于是派遣宦官按照图纸督促工匠, 替(他)修治府第。沈伦私下告诉使者, 希望(房屋)规模狭隘窄�。拐呓速鞲婊实�, 皇帝也不违背他的心意。开宝二年, 沈伦遭遇母亲丧事, 服丧尚未满期, 重新起用任职治事。开宝六年, 被授官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水陆发运事。(皇帝)赴洛阳祭祀求雨, 命沈伦留守东京兼任大内都部署。不久他被征召到行在所, 受命参与大礼。太平兴国初年, 沈伦加任右仆射兼门下侍郎, 监修国史。(太宗)亲自率师出征太原, 又任命沈伦为留守、兼管开封府事务, 加任左仆射。这一年沈伦疾病发作, 从此屡次请求辞职。雍熙四年, 沈伦去世, 享年七十九岁。朝廷赠官侍中。沈伦清正耿直, 淳厚谨慎, 皇帝每次巡狩, 大多命他留守。沈伦喜好佛教, 笃信因果。盛夏时他曾坐在室中, 任凭蚊子叮咬肌肤, 童子拿扇来赶, (沈伦)就叱责他, 企图以此祈�!I蚵椎H卧紫嗍�, 遇上荒年, 有乡人来借粮, 他统统给予, 差不多有千斛之多, 过了一年, 他就烧毁了所有债券。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慎从吉传》《宋史·苏元老传》
        《宋史·王琪传》《宋史·任中正传》
        《宋史·宋敏求传》《宋史·狄青传》(二)
        《宋史·詹体仁传》(二)《宋史·柴中行传》
        《宋史·陈瓘传》《宋史·赵开传》
        《宋史·尹洙传》《宋史·鲜于侁传》
        《宋史·洪迈传》《宋史·倪思传》
        《宋史·彭龟年传》(二)《宋史·李清臣传》(二)
        《宋史·刘珙传》(二)《宋史·王禹偁传》(三)
        《宋史·李允则传》《宋史·胡安国传》(二)
        《宋史·吕公弼传》《宋史·陈希亮传》(二)
        《宋史·李兑传》(二)《宋史·王化基传》
        《宋史·魏杞传》《宋史·陆秀夫传》
        《宋史·谭延美传》(二)《宋史·孙道夫传》
        《宋史·滕宗谅传》《宋史·周敦颐传》(二)
        《宋史·李建中传》《宋史·杜衍传》(二)
        《宋史·韩亿传》(二)《宋史·苏颂传》(二)
        《宋史·郑居中传》《宋史·张克戬传》(二)
        《宋史·谭延美传》《宋史·王随传》
        《宋史·司马光传》(四)《宋史·张九成传》(二)
        《宋史·张载传》《宋史·孙何传》
        《宋史·徐元杰传》《宋史·张佶传》(二)
        《宋史·张佶传》《宋史·王禹偁传》(二)
        《宋史·王禹偁传》《宋史·药元福传》(二)
        《宋史·张琼传》《宋史·刘筠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