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魏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魏杞, 字南夫, 寿春人。祖荫入官。绍兴十二年, 登进士第。知宣州泾县。从臣钱端礼荐其才, 召对, 擢太府寺主簿, 进丞。汤思退建和议, 命杞为金通问使, 孝宗面谕:“今遗使, 一正名, 二退师, 三减岁币, 四不发归附人。”杞条上十七事拟问对, 上随事画可。陛辞, 奏曰:“臣出疆, 其敢不勉。万一无厌, 愿速加兵。”上善之。行次盱眙, 金所遣大将仆散忠义、纥石烈志宁等方拥兵闯淮, 遣权泗州赵房长问所以来意, 求观国书, 杞曰:“书御封也, 见主当廷授。”房长驰白仆散忠义, 疑国书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地及归正人, 且欲岁币二十万。杞以闻, 上命尽依初式, 再易国书, 岁币亦如其数。忠义以未如所欲, 遂与志宁分兵犯山阳。战不利, 骁将魏胜死之。上怒金反覆, 诏以礼物犒督府师, 杞奏:“金若从约, 而金缯不具, 岂不瘠国体乎?”乃以礼物行。至燕, 见金主衰, 具言:“天子神圣, 才杰奋起, 人人有敌忾意, 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乎?和则两国享其福, 战则将士蒙其利, 昔人论之甚悉。”金君臣环听拱竦。馆伴张恭愈以国书称“大宋”, 胁去“大”字, 杞柜之。卒正敌国体, 损岁币五万, 不发归正人北还。上慰藉甚渥。进参知政事、右仆射兼枢密使。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杞以使金不辱命, 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 杞左右其论。会郊祀冬雷, 用汉制灾异策免, 守左谏议大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谏官王希吕论杞贪墨, 夺职。后以端明殿学士奉祠, 告老, 复资政殿大学士。淳熙十一年十一月薨, 赠特进。
        (节选自《宋史·魏杞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
        B. 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图片图片其言/
        C. 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
        D. 时方借职田助边降人/萧鹧巴赐淮南田/意不惬/以职田请/杞言/圭租食功/养廉借之尚可/夺之不可/上是其言/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问对, 是作者自设问题, 自解答, 以明其志的文体。如屈原的《天问》、东方朔的《答客难》。
        B. 权, 暂代官职。在我国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语还有“署”“假”“摄”“领”“行”等。
        C. 郊祀, 我国古代帝王祭祀天地的活动, 因在都城之郊, 故称郊祀。南郊祭天, 北郊祭地。
        D. 奉祠, 指宋五品以上的官员不能任职或因年老退你后, 任以宫官使等职, 不到职可领棒。
        12. 下列对原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魏杞进士出身, 经历宦海浮沉。他凭祖上恩荫得官, 后圆满完成使金任务, 不断升迁, 因郊祀遇冬雷, 按汉代灾异策被免职。
        B. 魏杞坚持和议, 议论切中要害。他以国体为重, 在进见金主完颜褒的时候, 从战和得失的角度慷慨陈义, 金国君臣围观静听。
        C. 魏杞不辱使命, 坚持民族气节。他拒绝金国的无理要求, 维护国家尊严, 最终南宋损失岁币五万, 不交还归正人回北方。
        D. 杞建言献策, 深受皇上赏识。他劝阻孝宗用礼物犒赏士兵, 做好议和准各, 针对职田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皇上认同他的观点。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陛辞, 奏曰:“臣出疆, 其敢不勉。万一无厌, 愿速加兵。”上善之。
        (2)杞以使金不辱命, 繇庶官一岁至相位。上锐意恢复, 杞左右其论。
         
         
         
        【答案】10. A    11. B    12. C   
        13. (1)(魏杞)上朝辞行, 上奏说:“臣出国, 难道敢不尽力办事。万一敌人贪得无厌, 希望马上增兵。”皇上认为他的话很好。
        (2)魏杞由于出使金国没有辱没使命, 从普通官员一年内升到宰相之位。皇上一心想要恢复国土, 魏杞可以影响到这方面的言论。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陆秀夫传》《宋史·谭延美传》(二)
        《宋史·孙道夫传》《宋史·滕宗谅传》
        《宋史·周敦颐传》(二)《宋史·李建中传》
        《宋史·杜衍传》(二)《宋史·韩亿传》(二)
        《宋史·苏颂传》(二)《宋史·郑居中传》
        《宋史·张克戬传》(二)《宋史·谭延美传》
        《宋史·王随传》《宋史·司马光传》(四)
        《宋史·张九成传》(二)《宋史·张载传》
        《宋史·孙何传》《宋史·徐元杰传》
        《宋史·张佶传》(二)《宋史·张佶传》
        《宋史·王禹偁传》(二)《宋史·王禹偁传》
        《宋史·药元福传》(二)《宋史·张琼传》
        《宋史·刘筠传》《宋史·赵上交传》(二)
        《宋史·张珏传》《宋史·郑侠传》(二)
        《宋史·赵普传》《宋史·薛怀让传》
        《宋史·廖刚传》(三)《宋史·黄庭坚传》(二)
        《宋史·魏仁浦传》(二)《宋史·陶弼传》(二)
        《宋史·燕达传》(二)《宋史·唐震传》(二)
        《宋史·侯可传》(二)《宋史·李璧传》
        《宋史·英宗传》《宋史·杨业传》(二)
        《宋史·查道传》(二)《宋史·王阮传》(二)
        《宋史·荆嗣传》《宋史·王涣之传》
        《宋史·杨万里传》(二)《宋史·夏守赟传》
        《宋史·文天祥传》(三)《宋史·李肃之传》
        《宋史·范讽微博橙子辅导》《宋史·凌策传》(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