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容斋随笔》《旧唐书·张蕴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七、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一)
        唐太宗初即位, 直中书省张蕴古上《大宝箴》, 凡六百余言, 遂擢大理丞。《新唐史》附其姓名于《文艺·谢偃传》末, 又不载此文, 但云“讽帝以民畏而未怀, 其词挺切”而已。
        《资治通鉴》仅载其略曰:“圣人受命, 拯溺亨屯。”“故以一人治天下, 不以天下奉一人。”此外尚多规正之语, 如曰:“吾王拨乱, 勘以智力, 民惧其威, 未怀其德;我皇抚运, 扇以淳风, 民怀其始, 未保其终。”“使人以心, 应言以行。”
        其文大抵不凡, 而不为史所书, 故学者亦罕传诵。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旧唐书》全载此箴, 仍专立传, 不知宋景文何为削之也?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
        (二)
        张蕴古, 相州洹水人也。性聪敏, 博涉书传, 善缀文, 能背碑覆局, 尤晓时务, 为州闾所称。自幽州总管府记室直中书省。太宗初即位, 上《大宝箴》以讽, ……太宗嘉之, 赐以束帛, 除大理丞。初, 河内人李好德素有风疾, 而语涉妄妖。蕴古究其狱, 称好德癫病有征, 法不当坐。持书侍御史权万纪劾蕴古家住相州, 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 情在阿纵, 奏事不实。太宗大怒, 曰:“小子乃敢乱吾法耶?”令斩于东市。太宗寻�。蜈�:“自今有死罪, 虽令即决, 仍三覆奏乃行。”此自蕴古始也。
        (选自《旧唐书·张蕴古传》, 有删改)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词挺切            切:责备
        B.民怀其始            怀:感怀
        C.蕴古究其狱          究:查究
        D.太宗寻省            寻:不久
        1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扇以淳风             臣以险衅
        B.为州闾所称           重为乡党所笑
        C.小子乃敢乱吾法耶     无乃尔是过与
        D.令斩于东市           赵尝五战于秦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一)开篇即以张蕴古其人因“上《大宝箴》”而“遂擢大理丞”的事实, 为后文蓄势, 行文自然、流畅。
        B.选文(一)比较了《大宝箴》在《新唐史》《资治通鉴》《旧唐书》中的不同记载, 提出了宋景文删去原文的问题。
        C.选文(二)认为张蕴古“性聪敏, 博涉书传”, 并举出了“背碑覆局”的典型事例, 表达了对张蕴古的由衷赞许。
        D.选文(二)记录张蕴古袒护相州刺史的弟弟而被斩于东市的事实, 真实展现了张蕴古其人意气用事的形象特点。
        18.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文大抵不凡, 而不为史所书, 故学者亦罕传诵。
        (2)自今有死罪, 虽令即决, 仍三覆奏乃行。
         
         
        答案:
        15.A
        16.B
        17.D
        18.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19.(1)这篇文章用意大都不同凡响, 但因为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 所以求学的人很少传诵。
        (2)从今以后有死罪的, 即使下令立即处决, 仍然有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
        【分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切:责备”错, 应是“恳切”, 句意是:其文辞坦率恳切。
        故选A。
        16.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介词, 用、拿;介词, 因。
        B.均为介词, 表被动。
        C.副词, 竟然;“无乃”连用, 表揣度语气, “恐怕……吧”。
        D.介词, 在;介词, 跟。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D.“袒护”“意气用事”与原文不符, 原文有“蕴古究其狱, 称好德癫病有征, 法不当坐”。
        故选D。
        18.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蕴古为丞四年”中, “蕴古”为人名, 做主语, 谓语是“为”, 宾语为“丞”, “为丞”时间为“四年”, 应紧跟着“为丞”, 故“四年”后断开;
        “以无罪受戮”, 承前省略主语, “以无罪”是介宾结构, 作状语, 谓语为“受戮”, 故“受戮”后断开;
        “太宗悔之”, “太宗”为名词, 作主语, 谓语是“悔”, 宾语为“之”, 故“之”后断开;
        “乃有覆奏之旨”, “有”为动词, 作谓语, “旨”作其宾语, “覆奏”作“旨”的定语, 故“旨”后断开;
        “传亦不书”, “传”为“传记”的意思, 名词, 作主语, 谓语是“不书”, 没有记录, 故“书”后断开;
        “而以为坐事诛”, “以为”为动词, 意思是“认为”, 其宾语为“坐事诛”, 故“诛”后断开;
        “皆失之矣”, 承前省略主语, “皆失之”作谓语, 故其前断开。
        故正确的断句为:蕴古为丞四年/以无罪受戮/太宗悔之/乃有覆奏之旨/传亦不书/而以为坐事诛/皆失之矣。
        句意:张蕴古担任了四年的大理寺丞, 却以无罪而惨遭杀戮。太宗后悔了, 于是传下了要求重新核定的圣旨, 但传记上没有记载这件事, 只是认为犯了罪被诛杀, 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
        1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大抵, 大都;书, 写, 记载, 记录;学者, 古今异义, 求学的人。
        (2)虽, 即使;决, 处决, 处死;乃, 才;行, 行刑。
        参考译文:
        (一)
        唐太宗刚刚即位时, 正值中书省张蕴古进呈《大宝箴》, 该篇共六百多字, 于是太宗提升他为大理寺丞。《新唐书》将张蕴古的姓名附在《文艺传·谢偃传》的后面, 却没有收录这篇文章, 只是说“以百姓惧怕君王而君王又未能施仁义于天下的现实谏讽太宗, 其文辞坦率恳切”而已。
        《资治通鉴》里仅仅记载了其中的几句话:“圣人敬受天命, 拯救危亡, 克服艰难。”“因此要以一人之力治理天下, 而不能以天下之力奉你一人。”除此之外, 还有许多规劝帝王的良言譬如“陛下而今平定天下, 用的是智谋, 百姓害怕君王的威严, 但未能感怀君主的恩惠;陛下而今治理天下, 用淳朴的民风来推行, 百姓对陛下的感怀只是开始, 能否永远如此, 不得而知。”“教化治理人民要以诚心相待, 说出来的话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履行它。”
        这篇文章用意大都不同凡响, 但因为没有被史书记载下来, 所以求学的人很少传诵。张蕴古担任了四年的大理寺丞, 却以无罪而惨遭杀戮。太宗后悔了, 于是传下了要求重新核定的圣旨, 但传记上没有记载这件事, 只是认为犯了罪被诛杀, 这种说法都是错误的。《旧唐书》将这篇箴言全部录入, 并为他专立一传, 不知道宋景文为什么要把这些内容删去。
        (二)
        张蕴古是相州洹水人。本性聪慧灵敏, 广泛地涉猎各类著作、典籍, 擅长写文章, 看过的碑文就能背诵, 打乱棋局后还能凭记忆复原, 尤其通晓时务, 被当地人称赞。他的职务从幽州总管府记室一直提升到中书省。太宗刚即位, 张蕴古就上奏了《大宝箴》来讽谏。……太宗嘉奖了他, 赏赐了束帛, 授予了大理丞的官职。起初, 河内人李好德一向有疯癫�。擦诵┗拿裢幕�。张蕴古查究他入狱的原因, 认为李好德患疯癞病有征兆, 按照法律不应判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张蕴古家住在相州, 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担任相州的刺史, 张蕴古是在阿谀纵容讨人情, 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太宗皇上(听后)大怒, 说“张蕴古竟然敢乱我法规?”命令将张蕴古在东市口斩首。太宗不久就醒悟了, 于是下诏说;“从今以后有死罪的, 即使下令立即处决, 仍然有三次回奏才能够行刑。”这个制度从张蕴古事件开始。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唐书·温造传》《旧唐书·韦绶传》
        《旧唐书·李勉传》《旧唐书·桓彦范传》
        《旧唐书·李景俭传》《旧唐书·令狐彰传》
        《旧唐书·杜鸿渐传》《旧唐书·窦参传》
        《旧唐书·李祎传》《旧唐书·太宗文德皇后长孙氏》
        《旧唐书·颜杲卿传》(二)《旧唐书·齐映传》
        《旧唐书·姚瑞传》《旧唐书·王维传》(二)
        《旧唐书·于頔传》《旧唐书·李嗣业传》
        《旧唐书·唐临传》(二)《旧唐书·姜师度传》
        《旧唐书·崔知温传》《旧唐书·张濬传》
        《旧唐书·苏弁传》《旧唐书·诸遂良传》
        《旧唐书·毕諴传》《旧唐书·高适传》(二)
        《旧唐书·韩愈传》(三)《旧唐书·李芃传》(二)
        《旧唐书·白居易传》《旧唐书·魏玄同传》
        《旧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颜籀传》
        《旧唐书·王雄诞传》《旧唐书·孔述睿传》
        《后汉书·李元素传》《旧唐书·苏世长传》
        《旧唐书·李尚隐传》《旧唐书·杨绾传》
        《旧唐书·罗艺传》《旧唐书·吴少诚传》
        《旧唐书·韩愈传》(二)《旧唐书·封伦传》
        《旧唐书·狄仁杰传》(二)《旧唐书·太宗本纪》(二)
        《旧唐书·崔龟从传》《旧唐书·�;沾�
        《旧唐书·李昭德传》《旧唐书·李商隐传》(三)
        《旧唐书·叶蕃传》《旧唐书·高俭列传》(二)
        《旧唐书·孙思邈传》(二)《旧唐书·张嘉贞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