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傅尧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 -7题。
            傅尧俞, 字钦之。十岁能为文, 及登第, 犹未冠。石介每过之, 尧俞未尝不在, 介曰:“君少年决
        科, 不以游戏为娱, 何也?”尧俞日:“性不喜嚣杂, 非有他尔。”介叹息奇之。
            时英宗初躬庶政, 犹谦让任大臣, 尧俞言:“大臣之言是, 陛下偶以为然而行之可也;审其非矣,
        从而徇之, 则人主之柄安在?愿君臣之际, 是是非非, 毋相面从。总览众议, 无所适莫, 则威柄归陛
        下矣。”尝因论事, 英宗日:“卿何不言蔡襄?”对曰:“若襄有罪, 陛下何不自正典刑, 安用臣言?”英宗
        曰:“欲使台谏言, 以公议出之。”对日:“若付之公议, 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 不见其罪。臣身为谏
        官:使臣受旨言事, 臣不敢。”
            神宗即位, 徙知庐州。熙宁三年, 至京师。王安石素与之善, 方行新法, 谓之曰:“举朝纷纷, 俟
        君来久矣, 将以待制、谏院处君。”尧俞日:“新法世以为不便, 诚如是, 当极论之。”安石愠之。
            哲宗立, 自知明州召为秘书少监兼侍讲, 擢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奏言:“人才有能有
        不能, 如使臣补阙拾遗以辅盛德, 明善正失以平庶政, 举直措枉以正大臣, 臣虽不才, 敢不尽力。若
        使窥人阴私, 抉人细故, 则非臣所能, 亦非臣之志也。”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要举御史尧俞封
        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邓尧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尧俞厚重言寡, 遇人不设城府, 人自不忍欺。论事君前, 略无回隐, 退与人言, 不复有矜异色。
        初, 自谏官补郡, 众疑法令有未安者, 必有所不从, 尧俞一切遵之, 曰:“君主素其位而行, 谏官有言
        责也, 为郡知守法而已。”徐前守侵用公钱, 尧俞至, 为偿之, 未足而去。后守移文尧俞使偿, 久之,
        考实非尧俞所用, 卒不辨。司马光尝谓河南邵雍曰:“清、直、勇三德, 人所难兼, 吾于钦之见焉。”雍
        日:“钦之清而不耀, 直而不激, 勇而能温, 是为难尔。”
        (节选自《宋史·傅尧俞传》).
        4.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英宗初躬庶政, 犹谦让任大臣    庶政:各种政务。
            B.审其非矣, 从而徇之    审:确定, 确认。
            c.若使窥人阴私, 抉人细故       抉:揭发, 指摘。
            D.退与人言, 不复有矜异色    矜异:矜持, 庄重。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 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
            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
           B.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
            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C.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
            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
            D.御史张舜民以言事罢/诏尧俞更举御史/尧俞封还诏书/请留舜民/不听/即以尧俞为吏部侍
            郎/尧俞不可/遂以龙图阁待制知陈州/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尧俞聪明早慧, 一心向学。他不到二十岁就参加科举考试, 顺利登第, 少年得志, 依然刻
            苦自励, 静心读书, 深受名士石介的赏识。
            B.傅尧俞刚正不阿, 敢于直谏。他规劝英宗要妥善处理好君臣之间的关系, 树立作为人主的
            权威, 要秉公执法, 不能私自授意谏官进言。
            C.傅尧俞胸无城府, 不徇私情。老朋友王安石提出只要他支持推行新法, 就立即给予高官厚
            禄, 但他不念及旧情, 不为所动, 严词拒绝。
            D.傅尧俞忠厚庄重, 清正廉直。他为官恪尽职守, 不因个人进退得失而影响公务, 还自己代前
            守偿还公款, 即使被误解, 也不自我辩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o(10分)
            (l)若付之公议, 臣但见襄办山陵事有功, 不见其罪。
            (2)君子素其位而行, 谏官有言责也, 为郡知守法而已。
         
        答案:
           (一)(19分)
            4.(3分)D(矜异:夸耀自己与众不同)
            5.(3分)D
            6.(3分)C(“老朋友王安石提出只要他支持推行新法, 就立即给予高官厚禄”和“严词拒绝”,
            于文无据)
          7.(10分)
            (1)(5分)如果交付公众来评判, 臣下只看到蔡襄营造皇陵有大功, 却没有看到他有罪。
            (“付…‘但…‘办山陵事”各1分, 语意通顺2分)
            (2)君子要以自己所处的职位为本分来行事, 谏官有进言的责任, 担任郡守就只要懂得遵守
            朝廷的法令罢了。(“素…‘行…‘为郡”各1分, 语意通顺2分)
        参考译文:
            傅尧俞, 字钦之。十岁就能够写文章, 不到二十岁就通过了科举考试。石介每次拜访, 他都未尝不在家读书, 石介说:“你这么年轻就专注于科举考试, 不把游戏作为娱乐, 是为什么呢?”傅尧俞回答:“我生性不喜欢喧闹嘈杂, 没有别的原因啊。”石介大为赞叹, 认为他非同寻�!�
            当时, 宋英宗刚刚亲自处理各种政务, 对大臣还是很谦让, 甚至是放任。傅尧俞进言:“如果大臣说的是对的, 陛下遇到认为对的实行就可以了;如果确定他是错的, 还是顺从他, 那么皇上的权威在哪里呢?希望君臣之间, 能够肯定对的, 否定错的, 不要当面顺从。如果能够全面掌握大家的观点, 没有厚薄之分, 那么皇上就会有权威了。”傅尧俞一次进言时, 英宗说:“你怎么不弹劾蔡襄�。俊备狄⒂峄卮�:“如果蔡襄有罪, 皇上为什么不自己按照法律予以处置, 还要臣下弹劾呢?”英宗说:“想让你们谏官弹劾, 用公议处置他。”傅尧俞说:“如果交付公众来评判, 臣下只看到蔡襄营造皇陵有大功, 却没有看到他有罪。臣下身为谏官, 让臣按照皇上的旨意进谏言事, 臣不敢遵命。”
            宋神宗登基后, 傅尧俞调任庐州知州。熙宁三年, 傅尧俞奉调进京。王安石一向和他关系很好, 正在推行新法, 就对他说:“满朝都对新法议论纷纷, 我等你好久了, 将把你以待制的身份安排
        在谏院任职。”傅尧俞说:“世人都认为推行新法不妥当, 如果我在谏院任职, 定当极力陈述我的意见。”王安石很恼怒。
            宋哲宗继位, 傅尧俞从明州知州调任秘书少监兼侍讲, 升任给事中、吏部侍郎、御史中丞。他上奏章说:“每个人都各有所长, 假如让我拾遗补缺来辅助皇上的大德, 彰显善良, 纠正过失, 处理好各种政务, 举荐正直, 罢黜奸邪来规范朝臣, 我虽然才疏学浅, 但怎敢不尽心尽力而为?如果让我窥探别人的隐私, 揭发别人微小的过错, 实在不是我能够做到的, 也不是我想做的。”御史张舜民因为进谏被罢官, 皇上下诏让傅尧俞再举荐一位御史, 尧俞封还诏书, 请求留用张舜民。哲宗不采纳, 就任命尧俞担任吏部侍郎, 尧俞不答应, 就被贬官以龙图阁待制的身份任陈州知州。
            傅尧俞为人忠厚庄重, 话不多, 对人胸无城府, 别人也不忍心欺骗他。在皇帝面前谈论朝廷大事, 一点都不迂回隐藏。退朝和人谈话, 也没有自我夸耀的神色。当初, 他由谏官外调为地方官员, 众人都认为他对新法有看法, 一定不会执行。可是傅尧俞对朝廷的法令一律遵照执行。他说:“君子要以自己所处的职位为本分来行事, 谏官有进言的责任, 担任郡守就只要懂得遵守朝廷的法令罢了。”徐州前任太守侵占挪用公款, 傅尧俞到任, 替他偿还, 没有还完就离任了。后任太守发公文让傅尧俞偿还公款, 后来调查实情, 才知道不是他挪用的, 最终他也不为自己申辩。司马光曾对河南人邵雍说:“清廉、正直、勇敢三种品德, 一个人很难兼备, 我却在傅尧俞身上都见到了。”邵雍也说:“傅尧俞清廉而不炫耀, 正直而不偏激, 勇敢而又温和, 这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方苞《白云先生传》曾巩《洪渥传》
        《元史·吴元珪传》《明史·王守仁传》
        《隋书·循吏传·辛公义》赵与时《宾退录·李之才》
        元稹《有唐赠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铭》《明史·花云传》
        《汉书·晁错传》《三国志·魏书·卫臻传》
        《宋史·张汝明传》刘基《使贪》
        李渔《冬季行乐之法》《后汉书·刘般传》
        罗泽南《游南岳记》《宋史·赵鼎传》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明史·戚继光传》
        《明史·海瑞传》谢翱《登西台恸哭记》
        《宋史·李廌传》《晋书·华恒传》
        张养浩《驿卒佟锁住传》《明史·魏大中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