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 完成小题 昭帝即位, 数年, 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 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 �;萸肫涫卣哂刖�, 得夜见汉使, 具自陈道。教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上林中, 得雁, 足有系帛书, 言武等在某泽中, 使者大喜, 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 谢汉使日:“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 扬名于匈奴, 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 丹青所画, 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 令汉且贳陵罪, 全其老母, 使得奋大辱之积志, 庶几乎曹柯之盟, 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 为世大戮, 陵尚复何顾乎?已矣, 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 壹别长绝!”陵起舞, 歌日:“径万里兮度沙幕, 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 士众灭兮名已隤。老母已死, 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 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 前已降及物故, 凡随武还者九人。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 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 公田二顷, 宅一区。�;荨⑿焓ァ⒄灾崭园菸欣�, 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 归家, 赐钱人十万, 复终身。�;莺笾劣医�, 封列侯, 自有传。武留匈奴几十九岁, 始以强壮出, 及还.须发尽白. 武来归明年, 上官桀、子安与�:胙蚣把嗤酢⒏侵髂狈�, 武子男元与安有谋, 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 数疏光过失予燕王, 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 不降, 还, 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 为搜粟都尉, 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 穷治党与, 武素与桀、弘羊有旧, 数为燕王所讼, 子又在谋中, 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 免武官。 数年, 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赐爵关内侯, 食邑三百户。久之,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奉使不辱命, 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 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 令朝朔望, 号称祭酒, 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 尽以施予昆弟故人, 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 皆敬重武。 武年八十余, 神爵二年病卒。 (节选《汉书·李广苏建传》)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者大喜, 如惠语以让单于 让:责备 B. 拜为典属国, 秩中二千石 秩:有条理 C. 霍光寝其奏, 免武官 寝:搁置不理 D. 以武著节老臣, 令朝朔望, 朝:入朝 5.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A. 今足下还归, 扬名于匈奴 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B. 陵泣下数行, 因与武决 请以剑舞, 因击沛公于坐 C. 不降, 还, 乃为典属国 设九宾于廷, 臣乃敢上璧 D. 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而位居我上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单于视左右而惊, 谢汉使日:“武等实在。” B. 归家, 赐钱人十万, 复终身。 C. 武来归明年, 上官桀、子安与�:胙蚣把嗤酢⒏侵髂狈� D.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7. 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单于在匈奴和汉达成和议后, 汉廷寻求苏武等人, 还撒谎说苏武已死, 直到汉使者使用计谋说收到大雁传书, 才承认并道歉, 可见单于的狡诈。 B. 李陵得知苏武将回汉, 安排酒筵向苏武�:�, 起舞泪别的一番话, 说明他对汉朝还有感情, 对投降匈奴也深感羞愧, 体现了他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C. 大将军霍光明知苏武的儿子参与了谋反, 他属下主管刑狱的长史官又上书请求逮捕苏武, 却置若罔闻, 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 D. 苏武“强壮出”, 出使时正当壮年, 及同归故国时已是“须发尽白”, 可见他以国家的利益为先, 忠贞不渝, 坚韧不拔, 确实令人敬佩。 8. 请把下面课文中的文言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过秦论》) (2)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答案】4. B 5. D 6. B 7. C 8. (1)秦人没有破费一支箭杆失去一支箭的耗费, 可是天下的诸侯已经疲惫不堪了。 (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墓芩纳瓯任以缁故潜任彝砟�?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 推断它的词性, 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B项, “秩:有条理”错。“秩中二千石”的“秩”意思为:俸禄。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 首先应审题, 明确选择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 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辨析用法。 A项, “扬名于匈奴”中“于”是介词, 译为“在”;“而青于蓝”的“于”是介词, 译为“比”。 B项, “因与武决”的“因”是连词, 译为“于是”;“因击沛公于坐”的“因”是介词, 译为“趁机”。 C项, “还, 乃为典属国”的“乃”是连词, 译为“于是”;“臣乃敢上璧”的“乃”是副词, 译为 “才”。 D项, 两句中“以”都是介词, 都译为“凭借”。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解答本题, 考生可以根据实词在文言句子中的位置, 推断它的词性, 根据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再分析它的现代含义。 A项, “武等实在”中的“实在”在古文中译为“确实还活着”;今意为“1扎实、地道。2诚实。3的确。4其实。” B项, “复终身”中的“终身”古今含义相同, 都译为“一生;终生”。 C项, “武来归明年”中的“明年”译为“第二年”;今意为“下一年”。 D项, “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中 “故事”译为“典章旧例”, 今意为“1.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 有连贯性, 富吸引力, 能感染人。2.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故事梗概。3.之前的事。”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解答本题, 要求考生认真审题, 提干要求“下列对文段中人物的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 考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 对选项中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本题C项“可见他对苏武的敬重”错误, 无中生有。文中未体现“敬重”。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亡”译为“破费”, “矢”译为“箭”, “遗”译为“失去”“镞”, “困”译为“疲惫”。 (2)“师”译为“学习”, “道”译为“道理”, “夫庸知……乎”译为“哪里用知道……呢”。 参考译文: 汉昭帝登位, 几年后, 匈奴和汉达成和议。汉廷寻求苏武等人, 匈奴撒谎说苏武已死。后来汉使者又到匈奴, �;萸肭罂词厮娜送黄鹑�, 在夜晚见到了汉使, 原原本本地述说了几年来在匈奴的情况。告诉汉使者要他对单于说:“天子在上林苑中射猎, 射得一只大雁, 脚上系着帛书, 上面说苏武等人在北�!!焙菏拐咄蚍指咝�, 按照�;菟痰幕叭ピ鹞实ビ�。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 向汉使道歉说:“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单于召会武官属, 前以降及物故, 凡随武还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始以强壮出, 及还, 须发尽白。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 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 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 苏武于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回到长安。苏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 当初壮年出使, 等到回来, 胡须头发全都白了。 苏武归汉第二年, 上官桀、子安与�:胙蚣把嗤酢⒏侵髂狈�, 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阴谋, 而被处死。起初, 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 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 使燕王上书给皇帝, 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 不投降, 回到汉廷后, 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 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 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 被杀, 追查处治同谋的人, 苏武一向与上官桀、�:胙蛴芯山�, 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 替他抱不平, 他的儿子又参与了谋反, 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 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 过了几年, 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 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 赐封爵位关内侯, 食邑 三百户。过了很久, 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 出使不辱君命, 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多次进见, 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 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 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 非常优宠他。苏武把所得的赏赐, 全部施送给弟弟苏贤和过去的邻里朋友, 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 都很敬重苏武。 苏武年龄八十多, 神爵二年病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