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魏·王昶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8~9题。
           王昶字文舒, 太原晋阳人也。少与同郡王凌俱知名。文帝在东宫, 昶为太子文学, 迁中庶子。文帝践阼, 徙散骑侍郎, 为洛阳典农。时都畿树木成林, 昶斫开荒莱, 勤劝百姓, 垦田特多。迁兖州刺史。明帝即位, 加扬烈将军, 赐爵关内侯。昶虽在外任, 心存朝廷, 以为魏承秦、汉之弊, 法制苛碎, 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 而望治化复兴, 不可得也。乃著《治论》, 略依古制而合于时务者二十余篇, 又著《兵书》十余篇, 言奇正之用。
            正始中, 转在徐州, 封武观亭侯, 迁征南将军, 假节都督�!⒃ブ罹�。昶以为国有常众, 战无常胜;地有常险, 守无常势。今屯宛, 去襄阳三百余里, 诸军散屯, 船在宣池, 有急不足相赴, 乃表徙治新野, 习水军于二州, 广农垦殖, 仓谷盈积。
            嘉平初, 太傅司马宣王既诛曹爽, 乃奏博问大臣得失。昶陈治略五事:其一, 欲祟道笃学, 抑绝浮华, 使国子入太学而修庠序;其二, 欲用考试, 考试犹准绳也, 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 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其三, 欲令居官者久于其职, 有治绩则就增位赐爵;其四, 欲约官实禄, 励以廉耻, 不使与百姓争利;其五, 欲绝侈靡, 务崇节俭, 令衣服有章, 上下有叙, 储谷畜帛, 反民于朴。诏书褒赞。因使撰百官考课事。
        二年, 昶奏:“孙权流放良臣, 适庶分争, 可乘衅而制吴、蜀。白帝、夷陵之间, 黔、巫、秭归、房陵皆在江北, 可袭取也。”乃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巫、秭归、房陵, 荆州刺史王基诣夷陵, 昶诣江陵, 两岸引竹絙为桥, 渡水击之。贼奔南岸, 凿七道并来攻。于是昶使积弩同时俱发, 贼大将施绩夜遁入江陵城, 追斩数百级。昶欲引致平地与合战, 乃先遣五军案大道发还, 使贼望见以喜之, 以所获铠马甲首, 驰环城以怒之, 设伏兵以待之。绩果追军, 与战, 克之。绩遁走, 斩其将钟离茂、许旻, 收其甲首旗鼓珍宝器仗, 振旅而还。王基、州泰皆有功。于是迁昶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进封京陵侯。甘露四年薨, 谥曰穆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王昶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勤劝百姓劝:勉励。
        B.心存朝廷存:思念。
        C.习水军于二州习:熟悉。
        D.上下有叙叙:次序。
        9.下列各句中, 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入太学而修庠序             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B.反民于朴                   使不辱于诸侯
        C.使贼望见以喜之             填然鼓之
        D.设伏兵以待之               乐琴书以消忧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魏承秦、汉之弊, 法制苛碎, 不大改国典以准先王之风, 而望治化复兴, 不可得也。(5分)
        译文:                                                               
        2)欲约官实禄, 励以廉耻, 不使与百姓争利。(3分)
        译文:                                                               
        11.第Ⅰ卷文言文中, 写了传主王昶哪些功绩?请简要概括(5分)
        答:                                                               
                                                                     
         
        答案:
        8. C(操练)
        9. D(均为连词, 表目的。A分别为:连词, 表并列;连词, 表转折。B分别为:介词, 到;介词, 表被动。C分别为:代词, 代“贼”;句末助词, 无实义)
        10.(1)魏继承了秦、汉的弊端, 法制苛刻琐碎, 不大力修改国家的法令制度, 效仿先王的风范, 却希望政治开明、国家复兴, 是不可能实现的。(译出大意1分。“承”“苛碎”“准”“治化复兴”译正确一处, 1分)
        (2)要约定官员的实际俸禄, 用廉洁羞耻来勉励他们, 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利。(译出大意, 1分。“约官实禄”“励以廉耻”译正确一处, 1分)
        11.为民表率, 广垦农田;见识卓越, 著述丰厚;为政地方, 治军有方;关注朝政, 政绩显著;善于用兵, 军功显赫。(一点1分)
         
        译文:

        王昶字文舒, 太原晋阳人。年轻时和同郡人工蓬都有名气。型囊年纪大一些, 王塑像对兄长那样对待他。文童在束宫作太子时, 王趟任太子文学, 又升任中庶子。文帝即位, 他转任散骑侍郎, 又任洛阳典农。当时京都附近地区树木成林, 王昶伐树开垦荒地, 辛劳地劝勉百姓, 开垦出的田地特别多。升任兖州刺史。明帝即位, 加授扬烈将军, 赐给关内侯的爵位。王昶虽然在外地任职, 心裹想着朝廷, 认为魏国沿袭了秦朝、汉朝的弊端, 法律制度苛刻琐碎, 不大力改革国家的典章制度来效法先王的风范, 而希望国家的治理、百姓的教化重新兴盛, 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撰写了《治论》一书, 大致上是依据古代制度而又结合当时的实际状况提出了见解, 共有二十多篇, 又撰写《兵书》十多篇, 谈作战时对阵交锋、埋伏突袭等战术的运用, 青龙年问上奏给朝廷。

        正盘年间, 转任俭蛆刺史, 封为武观亭侯, 升任征南将军, 授给符节都督荆州、豫州各军军务。王昶认为国家有常备的军队, 但打仗却没有常胜不败的;地形有固有的险要, 但防守却没有固定不变的形式。现在驻守宛城, 离襄阳三百多里, 各军分散驻扎, 战船却在宣池, 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赶到, 于是上表请求迁移治所到塞暧, 在型皿、逸丛训练水军, 开垦荒地扩大农业生产, 仓库裹的粮食都堆满了。

        嘉平初年, 太傅司马宣王杀了曹爽以后, 于是上奏请求向大臣们广泛征询有关政事得失的意见。王昶陈述了治理方略的五件事:第一, 希望尊崇道义重视学问, 抑制杜绝浮华的风气, 让公卿大夫的子弟进入太学并办好学校;第二, 希望实行考试制度, 考试好比是准绳, 没有舍弃准绳而凭主观臆断来确定是非曲直, 废除罢免升迁的制度来空谈官员能否称职的;第三, 希望让担任官职的人长期留在他的职位卜, 有了政绩就提升官职赐给爵位;第四, 希望精简官员人数增加官员的俸禄, 用廉洁知耻来激励他们, 不让他们和老百姓争利;第五, 希望根除奢侈浪费, 大力推崇勤俭节约, 让人们衣服上有着显示身份地位的标志, 上上下下有着明确的等级, 储存粮食积蓄布帛, 让老百姓回归淳朴的风俗习尚。皇帝下韶书褒扬称赞王昶。于是让他撰写百官考核的制度。

        嘉平二年, 王昶上奏说:“孙权流放贤良的大臣, 嫡子庶子相互争斗, 可以乘机制服吴国、蜀国, 白帝、夷陵之间, 黔、巫、秭归、房陵等地都在长江以北。遣裹的百姓和新城郡接触来往, 可以偷袭占取。”于是派遣新城太守州泰袭击巫、秭归、房陵, 荆州刺史王基出兵到夷陵, 王昶出兵到江陵, 在河两岸拉起竹索作为桥梁, 渡过河去攻打贼敌, 贼敌逃奔到南岸, 开通七条道路一齐来进攻。这时王昶命令连弩同时一齐发射, 贼敌大将施绩连夜逃入江陵城, 王昶带兵追击杀死数百人。王昶想把贼敌引到平地和他们会战, 于是先派五支军队顺着大路撤回, 让贼敌望见而感到高兴, 派人披着缴获的铵甲骑着缴获的
            战马挂着斩杀的贼敌首级, 围着江陵城奔驰以此来激怒贼敌, 布置好伏兵来等待贼敌出来。施绩果然出来追击魏军, 王昶和他交战, 把他打败了。施绩逃走, 魏军斩杀了他的将领钟离茂、许曼, 收缴了他的士兵首级、军旗战鼓、珍宝器械, 整顿好军队胜利返回。王基、州泰都立有功劳。于是升迁王昶为征南大将军、仪同三司, 进封为京陵侯。母丘俭、文钦制造叛乱, 王昶带领军队抗击母丘俭、文钦有功, 封他的两个儿子为亭侯、关内侯, 升任骠骑将军。诸葛诞反叛, 王昶占据夹石进逼威胁江陵, 挟制着施绩、全熙使他们不能束去援助诸葛诞。诸葛诞被杀后, 皇帝下诏书说:“过去孙膑援助趟国, 带兵直奔大凿。王昶在西面派兵迅速进逼, 这也促成丁东征取胜的有利形势。”给王昶增加食邑一千户, 加上以前的共四千七百户, 升任司空, 持节、都督仍如往常一样。甘露四年王昶去世, 谧号称穆侯。

         




        相关文言文练习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
        《三国志·许褚传》《诸葛亮传略》
        《吴书·黄盖传》《隆中对》
        《三国志·司马朗传》《曹公有马鞍在库》
        《王粲字仲宣》《三国志·甘宁传》
        《三国志·虞翻传》《三国志·吴书·吾粲传》
        《三国志·全琮传》《三国志·高柔传》
        《三国志·魏书·陈矫传》《隆中对》(二)
        《出师表》《出师表》(二)
        《三国志·贾诩传》《三国志·刘晔传》
        《三国志·贾诩传》(二)《三国志·蒋济传》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三国志·袁术传》
        《旧唐书·高适传》《左传·宣公二年》
        《李白传》《昔有长者子》
        《汉董永》《汉董永》(二)
        《三峡》阅读及答案(一)《淳于髡献鹄》
        《曹刿论战》(一)《后汉书·陈蕃传》
        《吴与弼, 字子传》《王及善》
        《陈太丘与友期》(一)《赛跑定案》
        《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书林纪事之《文征明习字》
        鹤林玉露之《张无垢勤学》《程门立雪》
        《明史·张溥传》《学弈》
        《李生论善学者》《虽有嘉肴》(一)
        《幼时记趣》(一)《隆中对》《出师表》比较(一)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