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祖望《张公神道碑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 | 全祖望 张公①神道碑铭 全祖望 世祖②章皇帝之下江南也, 浙东拒命, 虽一岁遽定, 而山海之间, 告警者尚累年。 乙未, 成功③贻书于公, 谋大举。江督郎廷佐以书招公, 公峻词拒之。明年五月, 成功会公于天台, 悉师以行, 游军至于鄞之东鄙. 师次崇沙。公曰:“崇沙, 江海之门户也, 有悬洲可守, 不若先定之, 以为老营, 倘有疏虞, 进退可依也。” 不听, 而公请以所部为前军, 向瓜洲。时大兵于金、焦间以铁锁横江, 所谓滚江龙者也。谭家洲岸皆西洋大炮雷钧, 而公孤军出入其间。成功遗水师捉督罗蕴章以所部助公, 又令善泅水者断滚江龙, 相约滚江龙既断, 则公即进踞上流, 夺其木城, 以夹击之.滚江龙虽断, 然舟多应地而没, 不得前。公登舵楼焚香祝天, 飞火夹船而堕, 遂以十七舟竞渡。明日, 成功始至。城中出战不利, 提督管效忠走, 攻城克之。议师所向, 成功欲直趋江宁, 公请先取镇江, 成功恐江宁之来援也。公曰:“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 彼将自守不暇, 何援之为? “六月二十七日, 成功来告镇江之捷, 公兼程昼夜进, 次日抵观音门, 而致书成功, 请以步卒陆行赴白下。时, 江督郎廷佐惧甚, 不意成功卒以水道来, 大兵之征黔者凯旋, 闻信倍道而至, 请同守城, 于是严备已具。七月初四日, 成功水师方至。次日, 公所遗别将以芜湖降书至, 成功谓芜湖为江楚所往来之道, 请公往扼之。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 欲留军中, 与之共下江宁而后发, 辞之不得, 乃至芜湖。 初, 公贻成功书, 以师老易生他变, 宜遗诸将, 分取句容、丹阳诸城邑。成功以累捷, 又闻江北如破竹, 谓城可旦夕下, 但命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余新锐而轻, 士卒樵苏四出, 营垒一空。(梁)化凤谍知之, 以轻骑袭破前屯, 擒新以去, 成功仓卒移帐。质明, 军灶未就, 大兵倾城而出, 诸营瓦解。成功之良将甘辉亦以马踬被禽, 死之。军遂大�!� 公之闻信也, 以为虽败, 未必遽登舟, 虽登舟, 未必遽扬帆, 虽扬帆, 亦必入镇江, 以图再举, 故弹压列城,秘不使诸将知。而更贻成功书, 以为胜负兵家之常, 乞益百艘以相助。不知成功并撤镇江之师, 竟入�!� (据四部丛刊本《鲒埼亭集》,有刪改) [注]①张公:张煌言, 抗清英雄。②世祖:指清世祖顺治皇帝。③成功:郑成功, 明末清初军事家, 抗清名将。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项是(3 分) A.浙东拒命 拒命:抗命 B.师次崇沙 次:驻扎 C.闻信倍道而至 倍道:背道 D.公颇以成功年少恃勇为忧 恃:倚仗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廷江督郎廷佐曾经修书试图招降张煌言, 遭到了张煌言的严词拒绝。 B.在镇江江面的横江铁索和西洋炮台成为了张煌言攻取瓜州的最大障碍。 C.郑成功在张煌言的建议下, 沿江逆流而上, 打下了镇江、南京、芜湖。 D.兵败后, 张煌言认为郑成功会退守镇江, 不料郑成功直接退回了海上。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但以偏师水道薄观音门, 彼将自守不暇, 何援之为? (5分) (2) (梁)化风谍知之, 以轻骑袭破前屯, 擒新以去, 成功仓卒移帐。(5分) 8.根据全文, 请简要概括郑成功最终兵败的原因。(4分)
答案: 5. C 6. C 7. (1) 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 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 怎么援助他们? (“以偏师”、“水道”、“薄”、“自守不暇”、“何援之为”各1分) (2)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 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 活捉了余新而去, 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谍”、“以”、“擒”、“移帐”、句意各1分) 8.①缺乏谋略; ②刚愎自用; ③轻敌松懈、麻痹大意; ④意志薄弱; ⑤年少恃勇;⑥瞻前顾后, 贻误战机(每点1分, 答满4分为止)
参考译文: 世祖章皇帝要攻下江南, 浙东抗命, 虽然一年就安定下来, 然而在山海之间, 报告人说还要多年。 乙未年, 郑成功赠书给张煌言, 谋划大事。江督郎廷佐用信招张煌言, 张煌言严词拒绝了他。第二年五月, 郑成功在天台与张煌言相会, 全军随行, 游军到达鄞的东部。军队驻扎在崇沙。张煌言说:“崇沙, 是江海的门户, 有悬洲守护, 不如先定在这里, 把它当作老营, 倘若有疏漏, 进退都可以。”然而郑成功不听, 而张煌言请求把他所率领的军队当作前军, 驰向瓜洲。当时大兵在金、焦间用铁锁横在江上, 这就是所说的滚江龙。谭家洲岸都是西洋大炮雷钧, 然而张煌言孤军奋战出入其间。郑成功派遣水军活捉督罗蕴章率领军队辅助他, 又令善长游水的人打断滚江龙, 相约滚江龙打断以后, 张煌言就进军占据上流, 攻下木城, 用双面夹击攻打它。滚江龙虽然断开了, 然而船大多应地而设, 没有办法上前。张煌言登上舵楼焚香祝天, 飞火在船的两边落下, 于是十七艘船争相竞渡。第二天, 郑成功才到。城中出战不顺, 提督管效忠逃跑, 攻城攻打他。商议军队的去向, 郑成功想直往江宁, 张煌言请求先攻取镇江, 郑成功恐怕江宁的军队来支援。张煌言曰:“我只要带领边路军队从水路进逼观音门, 对方的将领守卫自己尚且没有空闲, 怎么援助他们?“六月二十七日, 郑成功来报告镇江的捷报, 张煌言日夜兼程行进, 第二天抵达观音门, 并且写信给郑成功, 请求让步兵陆行奔赴白下。这时, 江督郎廷佐十分害怕, 没有想到郑成功最终从水路到来, 大兵出征征黔地的胜利归来, 听到消息加倍速度而来, 请求一同守护城池, 在这时候严装已经备好。七月初四日, 郑成功水军才到。第二天, 张煌言派遗其他将领把芜湖的降书送到, 郑成功说芜湖是江楚之间往来的要道, 请求张煌言去扼住要塞。张煌言十分担忧郑成功的年少恃勇, 想留在军中, 与他共同攻下江宁之后再出发, 推辞却没有成功, 于是到了芜湖。 当初, 张煌言写信给郑成功, 因他年老容易发生其他变故的原因, 应该派遣各个将领, 分别攻取句容、丹阳各个城邑。郑成功因多个捷报, 又听说江北像破竹般, 谓城可以很容易就攻下, 只命令八十三营牵连立屯。前锋将新锐就轻, 士兵樵苏四起, 营垒是空的。梁化凤打探知道了这个消息, 率领轻骑兵突击攻破前方营垒, 活捉了余新而去, 郑成功仓促转移军队。天明, 军灶还没完成, 大兵就从四面八方出来, 各个军营被瓦解了。郑成功的良将甘辉也被活捉, 杀死了他。全军大败。 张煌言听说这个消息后, 认为虽然失败, 不一定立马登船, 即使登船, 也不一定立马扬帆, 即使扬帆, 也一定进入镇江, 用图第二次攻举, 所以弹压列城, 保密不让各个将领知道。而再次写信给郑成功, 认为胜负是兵家的常事, 乞求增加百艘船只来相助。不知道郑成功一起撤掉镇江的军队, 直接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