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本大题共8小题, 共32分。 宝绘堂记 (宋)苏轼 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乐,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 虽微物足以为�。溆任锊蛔阋晕�。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然圣人未尝废此四者, 亦聊以寓意焉耳。刘备之雄才也, 而好结髦。嵇康之达也, 而好锻炼。阮孚之放也, 而好蜡屐。此岂有声色臭味也哉, 而乐之终身不厌。 凡物之可喜, 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莫若书与画。然至其留意而不释, 则其祸有不可胜言者。钟繇至以此呕血发冢, 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 桓玄之走舸, 王涯之复壁, 皆以儿戏害其国, 凶其身。此留意之祸也。 始吾少时, 尝好此二者, 家之所有, 惟恐其失之, 人之所有, 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轻死生而重于画, 岂不颠倒错缪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复好。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 然为人取去, 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 百鸟之感耳, 岂不欣然接之, 然去而不复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为吾乐而不能为吾病。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在戚里, 而其被服礼义, 学问诗书, 常与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 屏远声色, 而从事于书画, 作宝绘堂于私第之东, 以蓄其所有, 而求文以为记。恐其不幸而类吾少时之所好, 故以是告之,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注] ①锻炼:打铁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虽尤物不足以为病 �。夯龊� B.然去而不复念也 去:归去 C.常与寒士角 角: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6、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3分) A 皆以儿戏害其国 几以捕系死 B 轻死生而重于画 不患贫而患不安 C 然为人取去 君为我呼入 D 譬之烟云之过眼 不知东方之既白 7、下列句子中, 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 足以悦人而不足以移人者 B 凶其身 C 吾薄富贵而厚于书 D 庶几全其乐而远其病也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本文构思极具特色。作为记文, 作者不从宝绘堂的建筑、景物着眼, 而先以论点开篇, 直到文末交代为宝绘堂作记之事, 可谓别开生面。 B 本文层次清晰, 论证严密。先讲道理, 再引历史人物正反论证, 后又以个人经历佐证, 紧扣可“寓意于物“而不可“留意于物“这个中心展开论述。 C 本文以散句为主, 兼用对偶、排比句式, 整散交错, 颇具气势;而比喻、用典等方法的运用, 使文章言简意丰, 文采斐然。 D 本文用老子之言, 说明五色、五音、五味、田猎等可使人得到感官上的享受, 但不能沉溺其中。圣人并未废此四者, 也未“发狂“, 就是这个道理。 9、“平居攘去膏粱”中“膏粱”指 , 后来我们用膏粱借指富贵人家及其后嗣, 我们用 借指平民, 用缙绅借指 (3分) 10、你是否赞成苏轼的“君子可以寓意于物, 而不可以留意于物”的观点,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4分) 答案: 5、B 6、C 7、C 8、D 9、精细的食物 布衣 官宦 10、赞成或反对1分, 解释“留意于物和寓意于物”的含义1分, (解释正确, 前面的赞成或反对方给1分, 无解释或解释不对不给分)谈理由(可以从�:Γ�2分, 言之成理便可 译文 君子可以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 但不可以把心意留滞于事物中。如果把心意寄托在事物中, 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很快乐, 即使事物特异也不会成为祸害。如果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 即使事物很微小也会成为祸害, 即使是特异的事物也不会感到快乐。老子说:“缤纷的色彩使人目盲;动听的音乐使人耳聋;丰美的食物使人口伤;骑马打猎使人心发狂。”但是圣人并没有因此而废除这四样东西, 也是暂且用来寄托心意罢了。刘备有雄才大略, 却性喜织毛物。嵇康恬静寡欲却喜爱打铁。阮孚狂放不羁却喜爱蜡制的鞋子。这难道有什么音乐美色和香气吗?但他们终生喜欢而不厌弃。 事物之中最可喜而且足以取悦于人而不足以移动人心的, 莫过于书和画了。然而到了那把心意留滞在书画上而放不下的程度, 那么它的祸害就说不完了。钟繇发展到因此吐血盗墓, 宋孝武帝和王僧虔发展到因此互相猜忌;桓玄发展到打仗时还把书画装在船上带在身边, 王涯发展到把书画藏在夹墙内, 都是由于小孩子玩的把戏害了他们的国家, 害了他们的身体。这就是把心意留滞在事物中带来的祸害。 原来我在年少的时候, 也曾经喜好这两样东西。家里所有的都担心失去, 别人所有的又担心不给我。不久就自我嘲笑说:我看轻富贵而看重书画, 看轻生死而看重书画, 岂不也是厚薄轻重颠倒错误, 丧失自己的本心吗?从这以后就不再那样喜好了。看见喜欢的书画虽然也想再收藏它, 然而被人取走了, 也不再感到可惜。就像烟云从眼前闪过, 百鸟的鸣叫从耳边掠过, 为什么不愉快地接受它, 等到消失之后就不再记挂它了呢?”。于是书画二物就常常带给我快乐而不会成为祸害。 驸马都尉王君晋卿虽然是皇亲国戚, 但他牢记并遵循礼义, 学习《诗》、《书》, 经常与贫寒的读书人比赛, 平日里也排斥精美的食品, 弃绝远离歌舞和女色, 却专心在书画方面, 又建了宝绘堂在私宅的东边, 用来储蓄全部的书画, 并要求我写文章来记录这件事。我担心他弄不好会像我年少时的爱好, 所以写这篇文章告诫他, 希望可以使他真正得到快乐而远离祸害。 熙宁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