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书 阅读下而的文言文, 完成10 -13题。 游肇, 字伯始, 高祖赐名焉。历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 为政清简, 加以匡赞, 甚有声绩。景明末为畿内大使, 黜陟善恶, 赏罚分明。转太府卿, 兼御史中尉, 持法仁平, 断狱务于矜恕。尚书令高肇, 世宗之舅, 为百僚慑惮, 以肇名与己同, 被令改易。肇以高祖所赐, 秉志不许, 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 卢昶在胸山, 肇谏曰:“知贼将屡以宿豫求易朐山, 臣愚谓此言可许。朐山久捍危敝, 宜速审之。若必如此, 宿豫不征而自伏。持无用之地, 复旧有之疆, 兵役时解, 其利为大。”世宗将从之, 寻而昶败。后迁侍中。萧衍军主徐玄明斩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首, 以郁州内附, 朝议遣兵赴援。肇表曰:“玄明之款, 虽奔救是当, 然事有损益。且灾俭之年, 百姓饥敝饿死者不少。何以得宜静之辰, 兴干戈之役?军粮资运, 取济无所。且新附之民, 服化犹近, 特须安帖, 不宜劳之。”世宗并不纳。大将军高肇伐蜀, 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 则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 不得已而后用。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世宗又不纳。 肃宗即位, 出为使持节, 加相州刺史, 有惠政。肇于吏事断决不速, 主者谘呈反覆, 有时不晓, 至于再三, 必穷其理, 虽宠势干请, 终无回挠。方正之操, 时人服之.及领军元义之废灵太后, 将害太傅、清河王怿, 乃集公卿会议其事。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 肇独抗言以为不可, 终不下署。正光元年八月卒, 年六十九。肃宗举哀于朝堂。赠谥文贞公。 (节选自《魏书·游肇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B.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C.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D.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异趣/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蜀之略/愿俟后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畿内, 古代指王都及其管辖地区。后称“京畿”“京兆”, 泛指京城及四周管辖的地方。 B.太府, 官署名。北魏孝文帝末年, 改少府为太府, 以少卿、卿为主官, 掌财称库藏。 C.御史中尉, 官职名。北魏由御史中丞改置。北魏战时有军中执法性质, 便于监察武官。 D.文德, 可指写文章的道德, 也可指礼乐教化, 文中特指与“武功”相对的礼乐教化。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游肇政事处理稳妥, 政绩突出。他初为官便获得声名, 转任后公平宽容处理事务, 任相州刺史时决断吏事必求其理, 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 B.游肇为人刚直不屈, 方正忠义。他对于高肇欲令其改名, 坚决同绝;他而对时局多次上疏皇上, 请求谨慎用兵;虽未被采纳, 但忠义可嘉。 C.游肇论事权衡利弊, 敢于谏言。他对于敌人多次请求交换朐山以及对于高肇征伐蜀地的行为, 都能权衡利弊后向朝廷上奏谏言。 D.游肇德行节操坚定, 据理力争。他曾作为使者出使, 也曾在吏事上不受宠臣显贵十涉, 更曾在朝堂独白据理力争, 死时皇帝亲自为其举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肇以高祖所赐, 秉志不许, 高肇甚衔之。世宗嘉其刚�!#�5分) (2)于时群官莫不失色顺旨, 肇独抗言以为不可, 终不下署。(5分) 答案: 10.C(解析:“且蜀地”句意表述不完整, 故可排除B、D两项;“悔将何及”意思是“后悔都会来不及”, 语意完整, 因此在“及”之后断开, 据此排除A项。故选C项。) ll.B(解析:“以少卿、卿为主官”说法错误, 依据常识或名称可知, 应为“以卿、少卿为正副主官”。) 12.B(解析:B项“虽未被采纳”与原文表述不符, 由原文“世宗将从之, 寻而昶败”可知, 世宗准备采纳游肇的建议, 所以选项说法错误。) 13.(1)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高祖赐予的, 意志坚定不肯更改。高肇很是怀恨在心。魏世宗(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得分点:“秉志”可译为“意志坚定”, “衔”可译为“怀恨”, “嘉”可译为“赞扬”, 判断句“肇以高祖所赐”, 句子大意各1分) (2)当时群官无不害怕并且顺从, 唯独游肇抗争直言认为不能这样做, 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得分点:“失色”可译为“害怕”, “抗言”可译为“抗争直言”, “以为”可译为“认为”, “下署”可译为“进行下去”, 句子大意等各1分。) 【参考译文】 游肇, 字伯始, 是高祖赐予的名字。历任通直郎、散骑侍郎、魏郡太守。为政清正廉洁, 加上他匡正辅任朝廷, 很有政绩。景明末年担任畿内大使, 惩恶扬善, 赏罚分明。转任太府卿, 兼任御史中尉。(他)持法宽仁公平, 断察案件务求矜悯仁恕。尚书令高肇, 是魏世宗的舅舅, 文武百官都十分忌怕他, 因为游肇名字与自己相同, 便想让游肇改掉。游肇认为自己的名字是高祖赐予的, 意志坚定不肯更改。高肇很是怀恨在心。魏世宗(听说了这件事)。称赞游肇的刚正耿直。 卢昶在朐山, 游肇上疏说:“臣知道敌人屡屡用宿豫请求交换朐山, 臣愚蠢地认为这可以答应。朐山长久以来, 危弊迭出, 应该速速考虑对策。如果交换了, 宿豫便不用征伐, 自己屈服。握有朐山这块无用之地, 恢复旧有河山, 兵事即刻而解, 利益很大。”魏世宗准备这样做, 不久卢昶就失败了。后来升迁担任侍中。萧衍军队主将徐玄明砍了其青、冀二州刺史张稷的头, 带领郁洲归附朝廷。朝中商议派兵赴援。游肇上表奏请说:“徐玄明表达了款诚之意, 虽然说应去增援拯救, 然而此事有利也有害。而且因天灾而歉收之年头, 百姓饥寒交迫。饿死的人很多。怎么能在应该停息争斗的时候, 兴起干戈之役呢?这样的话, 军粮资运, 无处取给。况且新归附的百姓, 刚承接(朝廷)教化, 特别需要抚慰, 不应劳役他们。”魏世宗并没有采纳。大将军高肇征伐蜀地, 游肇谏奏说:“臣听说:远方的人不服统治, 我们便修整文德来吸引他们。用兵是件凶险的事, 不得已的情况下用。而且蜀地险隘, 自古就有这样的说法, 镇守在蜀地安泰, 更别说有其他的图谋了, 我们哪能凭着传闻, 便动用大军。行动开始不谨慎, 后悔都来不及!征讨蜀地计策, 希望等以后再议。”魏世宗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肃宗即位, 游肇出京任使持节, 加相州刺史, 有很好的政绩。游肇处理政事不是很快决断, 主管者与谘呈官往返多次, 有不明白的。多次询问, 必定穷尽其理, 即使被宠幸显贵干涉, 他也决不让步。秉承正直的操守, 当时的人都很佩服。等到领军元义废黜灵太后, 准备加害太傅、清河王元怿, 于是召集公卿商议这件事。当时群官无不害怕并且顺从, 唯独游肇抗争直言认为不能这样做, 终于让这事没能进行下去。正光元年八月, 游肇去世, 享年六十九岁。肃宗在朝堂举行哀礼。赠谥文贞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