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自雍州亡命, 往来诸帅间, 说以取天下之策, 始皆不信。久之, 稍以为然, 相谓曰:“斯人公卿子弟, 志气若是。今人人皆云‘杨氏将灭, 李氏将兴’。吾闻王者不死, 斯人再三获济, 岂非其人乎?”由是渐敬密。密察诸帅唯翟让最强, 乃因王伯当以见让, 为让画策, 往说诸小盗, 曾下之。让悦, 稍亲近密, 与之计事。密因说让曰:“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让乃令密建牙, 别统所部, 号“蒲山公营”。密部分严整, 凡号令士卒, 虽盛夏, 曾如背负霜雪。躬服俭素, 所得金宝悉颁赐麾下, 由是人为之用。麾下士卒多为让士卒所陵辱, 以威约有素, 不敢报也。李密说翟让曰:“今东都空虚, 若将军能用仆计, 天下可指麾而定也。“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 始为守御之备, 且驰表告江都。密谓让曰:“事势如此, 不可不发。今百姓饥懂, 洛口仓多积栗, 去都百里有余, 将军若亲帅大众, 轻行掩袭, 彼远未能救, 又先无豫备, 取之如拾遗耳。”庚寅, 密、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 逾方山, 自罗口袭兴洛仓, 破之;开仓恣民所�。先躐吒�, 道路相属。朝散大夫时德散以尉氏应密, 前宿城令祖君彦自昌平往归之。君彦, 博学强记, 文辞赡敏, 著名海内, 吏部侍郎薛道衡尝荐之于高祖, 高祖曰:“是歌杀斛律明月人儿邪?朕不须此辈。”密素闻其名, 得之, 大喜, 引为上客, 军中书檄, 悉以委之。丁未, 密使其幕府移檄郡县, 数炀帝十罪, 且曰:“罄南山之竹, 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祖君彦之辞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B.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C.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D.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锐兵尽于辽东/和亲绝于突厥/委弃东都/以足下雄才大略/士马精锐/席卷二京/诛灭暴虐/隋氏不足亡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襁负, 以带系财货负之于背, 文中指年老与年轻的人背负兴洛仓的粮食。
        B.海内, 即国境内, 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海, 因此称国境以内为海内。
        C.移檄, 古代官方文书的合称, 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 文中指发布文告。
        D.炀帝, 指隋朝的皇帝杨广, “炀”是他的谥号, 即去礼远众, 逆天虐民。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从雍州逃出来后, 往来于各首领之间, 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 逐渐获得这些首领的信任与尊重, 被认为有志气。
        B.因为翟让实力强大, 李密拜见翟让, 给他出谋划策, 武力征服其他小股盗匪, 让他们归顺翟让, 趁机劝说翟让起兵消灭暴君。
        C.李密听从翟让的命令建立自己的营署, 统帅自己的部众, 他的部队纪律严明;李密将珠宝全赏赐给部下, 人们乐于为他效命。
        D.李密劝说翟让攻打洛口仓, 他们率领精兵从阳城北出发, 越过方山, 从罗口袭击, 攻破兴洛仓, 打开粮仓, 听任百姓取粮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遣其党裴叔方觇东都虚实。留守官司觉之, 始为守御之备, 且驰表告江都。
        (2)将军若亲帅大众, 轻行掩袭, 彼远未能救, 又先无豫备, 取之如拾遗耳。
         
         
         
        答案:
        10.D
        11.C
        12.B
        13.(1)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 开始作防卫的准备, 并且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隋炀帝。
        (2)将军要是亲率大军, 轻装前进突然袭击, 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 事先又无防备, 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今主昏于上”“民怨于下”是对称结构, 故应在“民”前断开, 从而排除AB。
        “诛灭”的宾语是“暴虐”, 此处形容词作名词, 暴虐的国君, 即在“暴虐”之后断开, 从而排除C项。
        整句的译文:现在, 上有昏庸的君主, 下有怨愤的百姓, 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 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 (皇帝)抛弃东都不顾。凭借您的雄才大略, 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 横扫长安、洛阳二京, 消灭暴虐的国君, 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C.“用于征召、晓谕和嘉奖”的说法错误, 应该将“嘉奖”改为“声讨”。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武力征服其他小股盗匪”的说法错误。原文是“往说诸小盗, 曾下之”, 即游说、说服, 而不是“武力征服”。
        故选B。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采分点:“乃”, 于是;“党”, 党羽;“觇”, 侦探;“为”, 动词, 干, 做。“驰表”, 骑着马送表奏。
        第二句的采分点:“轻行”, 轻装前行;“豫备”即“预备”, 预先准备;“拾遗”, 捡拾遗留的东西。
        参考译文:
        李密从雍州逃出后, 往来于各首领之间, 向他们游说夺取天下的计谋, 开始他们都不信任他。时间久了, 逐渐觉得他的话很对, 相互告诉说:“这个人是朝廷公卿的子孙, 才有这样的志气。现在人人都说‘杨氏将要灭亡, 李氏即将兴起’。听说能称为王的人命大不会死, 这个人能再三得以解脱逃命, 难道不就是要为王的人吗?”从此逐渐对李密尊敬起来。李密观察各首领, 只有翟让的实力最强大, 于是靠王伯当的关系拜见翟让, 给翟让出谋划策, 并游说其他的小股盗匪, (使他们)都归顺了翟让。翟让很高兴, 逐渐亲近李密, 和他谋划军事。李密便劝翟让说:“现在, 上有昏庸的君主, 下有怨愤的百姓, 精锐官兵都战死在辽东, 与突厥的和亲关系也已断绝, (皇帝)抛弃东都不顾。凭借您的雄才大略, 兵士和战马又如此精锐, 横扫长安、洛阳二京, 消灭暴虐的国君, 灭亡隋朝是不困难的。”翟让于是命李密建立自己的营署, 单独统率自己的部众, 号称“蒲山公营”。李密管理部众纪律严明, 凡是号令士卒, 虽然是在盛夏, 士卒们似背上负有霜雪般的寒意。李密衣着节俭朴素, 获得的金宝全都颁赐给了部下, 因此人们都愿为他效力。他部下的士卒很多人被翟让的部众欺辱, 但因为李密管束严格, 无人敢进行报复。李密劝说翟让:“现在东都空虚, 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 天下可以挥手而定。”于是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 开始作防卫的准备, 并且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隋炀帝。李密对翟让说:“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 我军不能不行动了。如今百姓饥馑, 洛口仓有很多积存的粮食, 离东都有百余里, 将军要是亲率大军, 轻装前进突然袭击, 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 事先又无防备, 取洛口仓就像拾丢在地上的东西一样容易。”庚寅(初九), 李密、翟让率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 越过方山, 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兴洛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 取粮的老弱妇孺, 在路上接连不断。朝散大夫时德叡以尉氏县响应李密, 前宿城令祖君彦从昌平去归附李密。祖君彦, 学问渊博记忆力强, 文辞丰富且思路敏捷, 在国内很有名气。吏部侍郎薛道衡曾经把他推荐给隋文帝, 隋文帝说:“这是用歌谣杀了斛律明月那个人的儿子吗?我不要这样的人!”李密很早就知道他的名声, 得到他后, 十分高兴, 将他视为上宾, 军中的案卷文书、檄文等, 全都委托他办理。丁未(二十七日), 李密让他的幕府向各郡县发布檄文, 历数隋炀帝的十大罪状, 并说:“即使把南山的竹子都做成竹简, 也写不完他的罪恶;放开东海的波涛, 也洗刷不尽他的罪恶。”这是祖君彦的手笔。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晋书·吾彦传》《宋史·宋绶传》
        《刑赏忠厚之至论》欧阳修《真州东园记》
        《新唐书·列传·穆宁传》《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三国志·许褚传》《宋史·钱惟演传》
        苏轼《诸葛亮论》《陶庵梦忆序》
        《明史·费宏传》《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宋史·薛居正传》《黄生借书说》(二)
        《周节妇传》《明史·郑赐传》
        《游沙湖》刘基《苦斋记》(一)
        《爱莲说》(三)《晏殊初仕》
        《宋史·吕端传》《明史·熊廷弼传》
        《爱莲说》《芙蕖》《太平崔默庵医多神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