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尉缭子·武议·第八》阅读练习及答案
        尉缭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 0~13题。
            凡兵, 不攻无过之城, 不杀无罪之人。夫杀人之父兄, 利人之货财, 臣妾人之子女, 此皆盗也。故兵者, 所以诛暴乱、禁不义也。兵之, 所加者, 农不离其田业, 贾不离其肆宅, 士大夫不离其官府。由其武议在于一人, 故兵不血刃而天下亲焉。
            夫将, 提鼓挥袍, 临难决战。接兵角刃, 鼓之而当, 则赏功立名;鼓之而不当, 则身死国亡。是存亡安危在于袍端, 奈何无重将也。
            武王伐纣, 师渡盟津, 右旄左钺, 死士三百, 战士三万。纣之陈亿万, 飞廉、恶来身先戟斧, 陈开百里。武王不罢士民, 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 无祥异也, 人事修不修而然也。今世将合龟兆, 视吉凶, 观星辰风云之变, 欲以成胜立功, 臣以为难。
            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今以莫邪之利, 犀兕之坚, 三军之众有所奇正①, 则天下莫当其战矣。故日:举贤用能, 不时日而事利;明法审令, 不占筮而获吉;贵功养劳, 不祷祠而得�!S衷�: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古之圣人谨人事而已。
            吴起与秦战, 舍不平陇亩, 朴樕②盖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 竭人之力不责礼。故古者甲胄之士不拜, 示人无己烦也。夫烦人而欲乞其死、竭其力, 自古至今未尝闻矣。将受命之日忘其家, 张军宿野忘其亲, 援袍而鼓忘其身。吴起临战, 左右进�!F鹑�:“将专主旗鼓尔, 临难决疑, 挥兵指刃, 此将事也。一剑之任, 非将事也。” 
          军成行, 一舍而后成三舍, 三舍之余, 如决川源。望敌在前, 因其所长而用之。敌白者垩之,  赤者赭之。吴起与秦战, 未合, 一夫不胜其勇, 前获双首而还。吴起立斩之。军吏谏日:“此材士也, 不可斩。“起日:“材士则是也, 非吾令也。”斩之。
            【注】①奇正:古代兵法术语。古代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 设计邀截、袭击为奇。②朴樕:一种灌木类的小树, 泛指树枝。
        (节选自《尉缭子》)
          1 0.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开百里            陈:陈列。
            B.则天下莫当其战矣    当:抵挡。
            C.舍不平陇亩          舍:住宿。
            D.援袍而鼓忘其身      援:持, 取。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B.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C.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D.胜兵似水夫/水至柔/弱者也/然所触丘陵/必为之崩/无异也/性专而触诚也
          1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首先探讨了作战的道义问题, 指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制止不义的行为, 作战应该追求兵不血刃而获得天下人信服的境界。
            B.文章以武王伐纣为例, 论证了国家存亡安危依靠将领, 应该重视将领的道理, 强调作战胜利依靠的是人事而不是占卜以知吉凶天象。
            C.作者认为战争取胜因素众多, 既需要决断得当、目标专一、兵器锋锐、战术精妙, 也需要举贤用能, 申明法令, 奖励战功, 人心所向。
            D.吴起是一代名将, 他能与士兵同甘共苦, 使士兵为自己而不惜生死;为严明军法, 维护将帅威严, 他果断斩杀擅自行动而有功绩的士兵。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0分)
            (1)武王不罢士民, 兵不血刃而克商诛纣, 无祥异也, 人事修不修而然也。(5分)
            (2)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乞人之死不索尊, 竭人之力不责礼。(5分)
         
         
        答案:
        10.(3分)A(陈:军队作战时的战斗队列)
        11.(3分)A
        12.(3分)B(“论证了国家存亡安危依靠将领, 应该重视将领的道理”分析错误, 武王伐封的例子主要阐述作战依靠人事的道理)
        13.(10分)
        (1) (5分)武王没有使士卒(或:士大夫、百姓)疲劳, 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或:兵器上没有沾染血迹)就打败了商军诛灭了封王, 这并没有特别的吉兆, 而是由于人事治理得好与不好而这样的。(大意正确2分, “罢”“克”“祥异”翻译正确各1分)
        (2) (5分)为什么像这样呢?这是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缘故。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毕恭毕敬, 要使人家竭尽全力就不能苛求那些礼节。(大意正确2分, “乞”“死”“责”翻译正确各1分)
        文言文翻译参考
        《尉缭子•武议•第八》
        凡是用兵, 不要进攻无过的国家, 不要杀害无辜的人民。杀害人家的父兄, 掠夺人家的财物, 奴役人家的子女, 这些都是强盗的行为。战争的目的是平定暴乱, 制止不义行为。对于被讨伐的国家, 要使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 商人不离开他们的店铺, 官吏不离开他们的机关, 因为用兵的目的, 只在于惩�;鍪滓蝗�, 所以能不必经过流血战斗就可得到天下的拥护。
        将帅击鼓指挥军队, 使其在危难情况下与敌决战, 当两军短兵相接的时候, 如果指挥得当, 就会建立功名, 如果指挥不当, 就会身死亡。由此看来, 国家的存亡安危, 在于将帅的指挥是否得当, 这怎能不使人重视将帅的作用呢?
        武王伐纣, 统帅军队在盟津渡河, 他右手执白旄, 左手执黄钺, 指挥敢死之士三百人, 士卒三万人同商军作战。这时商纣的军队有几十万, 而又有飞廉恶来这些勇将, 身先士卒, 不避戟斧, 阵势绵延百里不断。但武王并没有使士卒疲劳, 也没有经过激烈的战斗, 就打败了商军, 诛灭了纣王。这不是由于什么吉凶灾祥预兆, 而是由于人善与不善的必然结果。如今一般庸将, 只知道考究时辰判定方位, 求神问卜推测吉凶, 以及观察星辰风云的变化来推断战争的胜败, 想用这些方法来致胜立功, 我以为是很难做到的。
        胜利的军队象水一样, 水看来是最柔弱的, 但它所冲击的地方, 山陵也会崩塌, 这不是别的原因, 而是由于水总是流向一个方向, 不断冲刷的结果。现在用莫邪那样锋利的武器, 犀牛皮制成的坚固铠甲, 装备起来的大量军队, 再加上奇正的灵活运用, 天下就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同他抗衡了。所以说, 只要任用贤能, 不须选择吉日良辰事情也会顺利;只要法令严明, 不须求神问卜也会获得吉祥;只要奖励战功优厚抚恤, 不须祈祷也会得�!S炙�, 天时有利不如地形有利, 地形有利不如人心和睦。古代的圣人, 不过是重视人的作用罢了。
        吴起与秦军作战, 就睡在不加平整的田埂上, 只用树枝掩盖以遮蔽霜露。为什么这样呢?这是因为他不自视高人一等的原故。凡是要求人家为你效死, 就不能要求人家对你必恭必敬;要求人家竭尽全力, 就不能讲究那些繁文缛节。所以古时候穿戴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之礼, 这是表示不愿因自己而增加别人的麻烦。给别人增添很多麻烦, 而又要求人家为你效死尽力, 是从古至今, 没有听说过的。将帅奉命出征的时候, 就忘掉自己的家庭, 带领军队到达战场的时候, 就忘掉自己的亲属, 临阵指挥的时候, 就忘掉自己的安�!4忧拔馄鹆僬降氖焙�, 左右的人把宝剑呈送给他。吴起说:“将帅的主要职责是发号施令。在危难的情况下, 做出决断, 以指挥军队去作战, 这才是将帅的职责, 直接拿起兵器与敌人格斗, 不是将帅的职责。”三军整队行军, 日行三十里, 三天走九十里。军行九十里以后, 就要象决开江河一样势不可当地前进。与敌人接近时, 应根据敌人特点来对付他, 如果敌人使用白色标记, 我也用白色标记来欺骗它, 敌人用红色标记, 我也用红色标记迷惑它。吴起与秦军作战, 两军尚未交锋, 有一人自恃其勇, 独自冲向前去, 斩获敌人两个首级回来。吴起要立刻杀他。军吏请求说:“这是个有本领的人, 不可杀掉。”吴起说:“他诚然是有本领的, 但他违背了我的命令。”结果还是把他杀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淳于髡》原文和翻译《宋史·刘珙传》
        曾巩《学舍记》《明史·秦良玉传》
        《治国犹栽树》《元史·何实传》
        《三国志·甘宁传》苏轼《秋阳赋》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国语·楚语》
        《鸿门宴》(二)《游敬亭山记》
        《李太虚》《钱神问对》
        《新唐书·吴武陵传》《游荷叶山记》
        《曹马能收人心》《明史·卓敬传》
        《魏公子列传》《小石潭记》(三)
        《旧唐书·范希朝传》《隋书·李景传》
        宋濂《送天台陈庭学序》归有光《张自新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