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晋书·杜预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晋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杜预, 字元凯, 京兆杜陵人也。文帝嗣立, 预尚帝妹高陆公主, 起家拜尚书郎, 袭祖将丰乐亭侯。时虏寇陇石, 以预为安西军司, 给兵三百人, 骑百匹。虏兵强盛, 石鉴时为安西将军, 使预出兵击之。预以虏乘胜马肥, 而官军悬乏, 宜并力大运, 须春进讨。鉴大怒, 复奏预擅饰城门官舍, 遣御史槛车征诣廷尉。以预尚主, 在八议, 以侯赎论。其后陇右之事卒如预策。
        是时朝廷皆以预明于筹略。元皇后梓宫将迁于峻阳陵。旧制, 既葬帝及群臣即服除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問终制从之。预以时历差舛, 不应晷度, 奏上《二元乾度历》, 行于世。预又以孟津渡险, 有覆没之患, 请建河桥于富平津。曰∶“舟为梁, 则河桥之谓也。”及桥成, 帝从百僚临会, 举觞属预曰∶“非君, 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 臣亦不得施其微巧。”
        预以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勤于讲武, 修立泮宫, 江汉怀德, 化被万里。攻破山夷, 错置屯营, 分据要害之地, 以固维持之势。又修邵信臣遗迹, 激用溃清诸水以浸原田万余顷, 分疆刊石, 使有定分, 公私同利。众庶赖之, 号曰“杜父”。旧水道唯沔汉达江陵数百里, 北无通路。又巴丘湖、沅、湘之会, 表里山川, 实为险固, 荆蛮之所恃也。预开杨口, 起夏水达巴陵千余里, 内泻长江之险, 外通零桂之漕。预公家之事, 知无不为, 凡所兴造, 必考度始终, 鲜有败事。
        其后征为司隶校尉, 加位特进, 行次邓县而卒, 时年六十三。预先为遗令日:“吾往为台郎, 尝以公事使过密县之邢山。山上有冢, 问耕父, 云是郑大夫祭仲, 或云子产之家也, 遂率从者祭而观焉。其造冢居山之顶, 四望周达, 连山体南北之正而邪东北, 向新郑城, 意不忘本也。其隧道唯塞其后而空其前, 不填之, 示藏无珍宝, 不取于重深也。山多美石不用, 必集洧水自然之石以为冢藏, 贵不劳工巧, 而此石不入世用也。君子尚其有情, 小人无利可动, 历千载无毁, 俭之致也。吾去春入朝, 因郭氏丧亡, 缘陪陵旧义, 自表营洛阳城东首阳之南为将来墓�!�
        至时皆用洛水圆石, 开遂道南向, 仪制取法于郑大夫, 欲以俭自完耳。棺器小敛之事, 皆当称此。“子孙一以遵之。
        选自《晋书.杜预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既葬/帝及群臣即服/除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問终制从之
        B.既葬/帝及群臣即服除/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問终制从之
        C.既葬/帝及群臣即服/除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問终制从之
        D.既葬/帝及群臣即服除/尚书奏皇太子亦宜释服/预议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問终制从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槛车∶用栅栏封闭的车, 可用于囚禁犯人或装载猛兽。文中指囚车。
        B.廷尉∶官职名, 战国时秦国始设, 秦汉沿设, 主管刑狱和修订律令等有关事务。
        C.泮宫∶是中国古代国家高级学府, 周代诸侯的学宫, 历代只有公候子弟可以入学。
        D.特进∶官职名, 西汉末年始设, 授予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 也指特予晋升。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因为杜预娶了公主, 符合减免刑罚的八种条件之一, 因而最终免于处�!4撕舐び业木虑榭鋈缍旁ち舷氲囊谎�, 说明他很有军事才能。
        B.杜预认为时历有差错, 与晷度不合, 就制订了《二元乾度历》;认为孟津渡口不安全, 常有覆船危险, 就请求建桥并获得成功, 说明他对历法、工程等有所研究。
        C.杜预对于公家的事情, 无不尽心尽力。引用嗤消之水灌溉田地, 疏通杨口, 泻长江之险, 通零桂之漕, 所有由杜预设计兴造的工程, 很少有失败的。
        D.郑大夫祭仲(或是子产)的坟墓建在密县邢山的山顶上, 无遮无碍, 四望通达, 山脉南北走向但是坟墓斜向东北, 朝着新郑城, 有不忘故国之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预以虏乘胜马肥, 而官军悬乏, 宜并力大运, 须春进讨。(4分)
        (2)君子尚其情, 小人无利可动, 历千载无毁, 俭之致也。(4分)
        14.由杜预要求自己墓葬效法郑大夫能看出杜预行事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
         
         
         
        答案:
        10.(3分)D
        11.(3分)C
        12.(3分)A
        13.(1)(4分)杜预认为胡虏乘得胜之势, 马匹肥壮, 而官军兵力悬殊又困乏, 应该合并/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等到春天进行讨伐。
        (得分点每点1分。乘胜:乘着得胜之势;悬:兵力悬殊;乏:困乏;须, 等待。)
        (2)(4分)君子推崇他有(节俭的)美德, 小人从中无利可�。跃昴芡暾匏�, 这是由俭而达到/实现/获得/导致的。
        (得分点每点1分。尚:崇尚;无毁:没有毁坏, 完整;致:达到、实现、获得、导致;判断句1分。)
        14.(3分)①忠于朝廷, 一心为国;②节俭为上;③就地取材, 不劳民费力;④重视考察;⑤小心谨慎;⑥善于谋划。(一点1分, 答对三点得3分, 抄录原文不得分。)
         
         
         
        参考译文:
        杜预字文凯, 是京兆杜陵人。文帝继位, 杜预娶文帝妹妹高陆公主为妻, 成家(后)被任命为尚书郎。继承祖父丰乐亭侯的爵位。当时胡虏侵扰陇右一带, 皇帝让杜预担任安西军司, 派兵三百人, 百余匹马。当时胡虏兵强盛, 石鉴为安西将军, 使杜预出兵击胡虏。杜预以为胡虏乘得胜之势, 马匹肥壮, 而官军孤悬敌境而又困乏, 应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春天才能进讨。石鉴大怒, 又奏杜预擅自修饰城门官舍, 使军队困乏, 派御史槛车将杜预囚送廷尉。因为杜预妻是公主, 符合刑法中八种减刑的条件, 判定以侯爵赎其罪。此后陇右的军事情况和杜预分析策划的完全一样。
        当时朝廷上下都认为杜预有筹划策略的才能。元皇后的陵墓将迁到峻阳陵。按旧丧制, 安葬以后, 皇帝和群臣即可以脱孝服。尚书上奏, 认为皇太子也应脱孝服。杜预提议“皇太子应守古代丧制, 服丧三年”, 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杜预以为时历有差错, 与晷度不合, 制订了《二元乾度历》上奏皇帝, 推行于世。杜预又以为孟津渡口不安全, 渡船常有翻没的危险, 请求在富平津建桥。议论此事的人以为殷和周的都城都靠近孟津, 历代圣贤都不曾在此建桥, 必然是这里不可建桥。杜预说:“造舟为梁, 就是建河桥。”桥建成以后, 武帝带着百官到桥边举行宴会, 举杯向杜预祝酒说:“不是你, 此桥是不能建成的。”杜预回答说:“不是陛下的英明, 臣也不能施展微小的技巧。”
        杜预以为天下虽安, 忘战必危, 因而勤于讲武, 建立学校, 江汉人民无不怀念其德, 教化广被万里。开凿山洞, 设置关隘, 派兵屯守要害之地, 以维护巩固太平形势。又修建邵信臣遗迹, 阻遏滍、淯几条河水来浇灌万余顷良田, 划分田界刻石碑, 使有规定, 公私同时得利。百姓信赖他, 称他为“杜父”。旧水道仅有沔汉通往江陵一千几百里, 向北没有通路。巴丘湖, 沅湘交会的地方, 内外有山川, 确实险固, 正是荆蛮所凭仗的。杜预开杨水从夏水到巴陵一千多里, 对内泻除长江水险, 对外沟通零桂的漕运。杜预对公家之事, 凡所知者无不尽力而为。凡他设计兴造的工程, 必进行周密的考察测度, 很少有失败的。
        后来征召到京城作司隶校尉, 加位特进, 行至邓县而死, 终年六十三岁。杜预死前写了一个遗令说:“我以前做台郎, 曾因公事经过密县的邢山。山上有一坟墓, 问农夫, 说是郑大夫祭仲的墓, 或说是子产的墓, 遂即率领随从人员去祭奠参观。坟墓造在山顶上, 四望无遮无碍, 山脉南北走向而墓斜向东北, 朝新郑县城, 意为不忘故国故乡。墓的隧道只堵塞后面而前面敞开, 不填土, 告诉人们里面没有珍宝, 不需要重隔深埋。山上多美石而不用, 必收集洧水边之自然卵石砌墓, 以不劳工巧为贵, 且此石于世上无用。此种葬法君子推崇其有节俭之情, 小人从中无利可�。跃г囟暾匏�, 这是由俭得来的。我去年春天入朝, 因郭氏丧亡, 按陪陵的旧制, 自己上表在洛阳东首阳山之南营造将来的墓地。”
        到时候都用洛水圆石, 开隧道向南, 规模样式仿效郑大夫, 想以俭约来保全坟墓, 棺木、器皿、衣物, 都要与此相称。”子孙们就按遗嘱安葬了他。
         



        相关文言文练习
        《晋书·吴隐之传》《晋书·郗鉴传》(二)
        《晋书·虞喜传》(二)《晋书·孔愉传》
        《晋书·马隆传》(二)《晋书·郑袤传》(二)
        《晋书·慕容翰传》《晋书·刘毅传》
        《晋书·桓彝传》(二)《晋书·桓彝传》
        《晋书·姚泓传》《晋书·山涛传》
        《晋书·阮修传》《晋书·温峤传》(二)
        《晋书·谢玄传》《晋书·陆机传》
        《晋书·葛洪传》《晋书·王浑传》
        《晋书·皇甫谧传》《晋书·华廙传》
        《晋书·向雄传》《晋书·殷浩传》
        《晋书·熊远传》《晋书·祖逖传》
        《晋书·王彪之传》(二)《晋书·毛宝传》
        《晋书·孙楚传》《晋书·王育传》
        《葛洪传》《晋书·嵇康传》(二)
        《晋书·嵇康传》《晋书·刘弘传》(二)
        《晋书·苻坚传》《晋书·列女传》《晋书·凉后主李士业传》
        《晋书·荀崧传》(二)《晋书·何无忌传》
        《晋书·任旭传》《晋书·桑虞传》
        《晋书·王濬传》《晋书·车胤传》
        《晋书·刁协传》《晋书·司马亮传》
        《晋书·马隆传》《晋书·范乔传》
        《晋书·王蕴传》《晋书·李含传》
        《晋书·张华传》《晋书·刘寔传》
        《晋书·虞潭传》《晋书·李产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