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韩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韩琦, 字稚圭, 相州安阳人。琦风骨秀异, 弱冠举进士, 名在第二。授将作监丞、通判淄州, 入直集贤院、监左藏库。时方贵高科, 多径去为显职, 琦独滞箢库, 众以为非宜, 琦处之自若。历开封府推官、三司度支判官, 拜右司谏。时宰相王随、陈尧佐, 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 在中书罕所建明, 琦连疏其过, 四人同日罢。又请停内降, 抑侥幸。凡事有不便, 未尝不言, 每以明得失、正纪纲、亲忠直、远邪佞为急, 前后七十余疏。王曾为相, 谓之曰:“今言者不激, 则多畏顾, 何补上德?如君言, 可谓切而不迂矣。”曾闻望方崇, 罕所奖与, 琦闻其语, 益自信。益、利岁饥, 为体量安抚使。异时郡县督赋调繁急, 市上供绮绣诸物不予直, 琦为缓调蠲给之, 逐贪残不职吏, 汰冗役数百, 活饥民百九十万。赵元昊反, 琦适自蜀归, 论西师形势甚悉, 即命为陕西安抚使。元昊介契丹为援, 强邀索无厌, 宰相晏殊等厌兵, 将一切从之。琦陈其不便, 条所宜先行者七事, 继又陈救弊八事, 谓:“数者之举, 谤必随之, 愿委计辅臣, 听其注措。”帝悉嘉纳。时二府合班奏事, 琦必尽言, 虽事属中书, 亦指陈其实, 同列或不悦, 帝独识之, 曰:“韩琦性直。”琦蚤有盛名, 识量英伟, 临事喜愠不见于色。论者以重厚比周勃, 政事比姚崇。其为学士临边, 年甫三十, 天下已称为韩公。嘉祜、治平间, 再决大策, 以安社稷。当是时, 朝廷多故, 琦处危疑之际, 知无不为, 或谏曰:“公所为诚善, 万一蹉跌, 岂惟身不自保, 恐家无处所。”琦叹曰:“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闻者愧服。
            (《宋史》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B.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C.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D.是何言也/人臣尽力事君/死生以之至于成败/天也/岂可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幼时命名, 成年取字, 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人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
        B.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 戴上成人的帽子, 但体犹未壮, 故此年岁称为“弱冠”之年。
        C.司谏, 是对君主、官吏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分左、右司谏, 右司谏为大。
        D.疏, 又称奏议, 是封建社会历代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上奏文书又称为奏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琦风骨秀异, 弱冠之年考取进士第二名, 可是只任了个管理库藏的小官, 很多人都认为很不合适, 但他却并不在意。
        B.任职谏官, 韩琦敢于直谏, 诤言谠议, 为了罢免无所作为的宰相王随等, 接连上疏七十余次, 终于王随等四人同日被免。
        C.无论是多故之时, 还是危疑之际, 韩琦为官始终替朝廷着想, 尽力事君, 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D.赵元昊反叛, 宰相晏殊等想要听从赵元昊的无理请求, 韩琦坚决反对, 接着又陈述应该做的多件事情, 皇帝悉数采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琦为缓调蠲给之, 逐贪残不职吏, 汰冗役数百, 活饥民百九十万。
        (2)元昊介契丹为援, 强邀索无厌, 宰相晏殊等厌兵, 将一切从之。
        14.韩琦在哪些方面得到过皇帝的赞赏(3分)
         
         
         
        答案:
        10.A(原文:“是何言也, 人臣尽力亊君, 死生以之。至于成败, 夭也, 岂吋豫忧其不济,遂辍不为哉。”)
        11.C(宋袭唐制, 以左为尊。)
        12.B(进谏上疏七十余次并不全是为了罢免宰相王随等。)
        13.①韩琦为了缓解赋调, 免除赋税, 将它供应给百姓, 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员, 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 救活饥民一百九十万。(关键词:“汰”、“活”使动用法各1分, “冗役数百”“饥民百九十万”两处定语后置1处翻译出来就可以给1分, 句子大意1分)
        ②赵元昊凭借契丹作为外援, 强行索要无法满足, 宰相晏殊等讨厌战争, 将要一切听从赵元昊。(关键词“介”“厌”“兵”各1分, 句子大意1分)
        14.①韩琦向皇帝奏陈事情时知无不言, 皇帝赞赏他性情率直。②韩琦熟悉边境事务, 在处理赵元昊反叛一事提出不同意见, 得到皇帝赞赏采纳。(答出一点1分, 两点3分)
        【译文】
            韩琦字雅圭, 是相州安阳人。他品格骨气很出众, 二十岁左右考中进士, 名列第二。授官为将作监丞(主管土木营建的副职)、通判淄州, 到集贤院办公、监管左藏库(国库之一)。当时正重视科举成绩优秀者, 有很多途径去任显要官职, 唯独韩琦滞留主管库藏的职位, 大家都认为很不合适, 韩琦处在这个职位还像平常的样子。他历经开封推官、三司度支判官, 后任命为右司谏。当时宰相王随、陈尧佐, 参知政事韩亿、石中立, 在中书省立议阐明的政事很少, 韩琦接连分条陈述他们的过失, 四个人同一天罢免。又请求停止皇帝直接任官, 抑制侥幸求名利之人。凡是政事有不利的, 不曾不说, 常常把阐明得失、端正法纪、亲近忠直、远离邪佞作为急务, 前后七十多次上疏。王曾做宰相, 对他说:“现在进谏的人不激切, 原因是多有畏惧顾虑, 这样怎么能补益皇帝的品德呢?像您这样讲话, 可是说是深切而不迂阔了。”王曾声望正高, 所赞许的人很少, 韩琦听到他的话, 更加自信。益州、利州这年发生饥荒, 韩琦任体量安抚使。过去郡县催促赋调频繁急迫, 购置上供的丝织品等其他物品都不给钱, 韩琦为了缓解赋调, 免除赋税, 将它供应给百姓, 驱逐贪婪残暴和不称职的官员, 减少数百种多余的劳役, 救活一百九十万饥民。赵元昊叛乱, 韩琦刚好从蜀州归来, 论说西边军队的情形十分熟悉, 当即被任命为陕西安抚使。赵元昊依靠契丹作为外援, 强行索要贪得无厌, 宰相晏殊等讨厌战争, 因此一切听从赵元昊。韩琦上疏陈述这样做的害处, 逐条陈述应当先办的七件事。在此之后又上疏陈述补弊端的八件事, 说:“这些举动, 一定会有人反对, 希望将计谋托付给辅佐大臣, 让他们自行决定。”仁宗对此十分赞赏并全部采纳。这时二府合班上奏言事, 韩琦一定言尽所知之事, 虽然事情属于中书, 也指陈其实情。同僚们有的不高兴, 仁宗却偏偏赏识他, 说:“韩琦性情率直。”韩琦很早就有很大声名, 才识气度英伟, 面对大事喜怒不在脸色上表现出来, 评论的人认为他稳重诚厚可比汉朝的周勃, 政事才能可比唐朝姚崇。他作为学士到边境地区巡察, 年纪刚刚三十, 天下的人已称他为韩公。嘉祐、治平间, 两次(多次)决定大策略, 来安定国家。在这时候, 朝廷多有事故, 韩琦处在危险猜疑之际, 他知道该做的事没有不做的。有人劝他说:“您所做的确实对, 但万一失误, 岂只自身保不�。峙录叶济坏胤搅�。”韩琦感叹说:“这是什么话呢。作为人臣尽力侍奉君主, 死生都可付出。至于成败, 是天意, 难道可以事先忧虑事情不成功, 于是就停止不做吗?”听到的人都惭愧佩服。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蔡抗传》《宋史·张昭传》
        《宋史·曹修古传》(二)《宋史·沈括传》(二)
        《宋史·曹翰传》(二)《宋史·沈伦传》
        《宋史·赵师民传》《宋史·文天祥传》(二)
        《宋史·郭永传》(二)《宋史·欧阳修传》(三)
        《宋史·辛弃疾传》(四)《宋史·赵逢传》
        《宋史·孟珙传》(二)《宋史·朱熹传》(三)
        《宋史·徐鹿卿传》(三)《宋史·乐黄目传》
        《宋史·廖刚传》(二)《宋史·何灌传》(二)
        《宋史·王举正传》(二)《宋史·辛弃疾传》(三)
        《宋史·富弼传》(二)《宋史·李沆传》(二)
        《宋史·王安石传》(四)《宋史·宋湜传》
        《宋史·曹翰传》《宋史·白守素传》
        《宋史·邵晔传》(二)《宋史·欧阳修传》(二)
        《宋史·张田传》(二)《宋史·镇王赵元偓传》
        《宋史·王安石传》(三)《宋史·陈尧佐传》(二)
        《宋史·张秉传》《宋史·滕元发传》(二)
        《宋史·吕希哲传》《宋史·高若讷传》(二)
        《宋史·向敏中传》《宋史·萧燧传》
        《宋史·吕公著传》(二)《宋史·李处耘传》
        《宋史·郭劝传》《宋史·袁燮传》
        《宋史·王举正传》《宋史·周沆传》
        《宋史·杨覃传》《宋史·范杲传》
        《宋史·崔与之传》(二)《宋史·李定传》
        《宋史·吕诲传》《宋史·赵汝愚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