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 阅读下文, 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汉光武讨王郎时, 河北皆叛, 独巨鹿、信都坚守, 议者谓可因二郡兵自送, 还长安。惟邳彤不可, 以为若行此策, 岂徒空失河北, 必更惊动三辅。公既西, 则邯郸之兵, 不肯背城主而千里送公, 其离散逃亡可必也。光武感其言而止。东坡曰:“此东汉兴亡之决, 邳彤亦可谓汉之元臣也。”彤在云台诸将之中, 不为人所标异, 至此论出, 识者始知其然。 ②汉高祖没, 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故与帝为编户民, 今乃事少主, 非尽族是, 天下不安。”以故不发丧。郦商见食其曰:“诚如此, 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 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 比闻帝崩, 诸将皆诛, 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 亡可翘足待也。”食其入言之, 乃发丧。然则是时汉室之危, 几于不保, 郦商笑谈间, 廓廓无事, 其功岂不大哉?然无有表而出之者!迨吕后之亡, 吕禄据北军, 商子寄绐之出游, 使周勃得入。则郦氏父子之于汉, 谓之社稷臣可也。寄与刘揭同说吕禄解将�。拔牡勐酃�, 揭封侯赐金, 而寄不录, 平、勃亦不为之一言, 此又不可晓者。其后寄嗣父为侯, 又以罪免, 惜哉! (《容斋随笔·邳彤郦商》)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4分) (1)识者始知其然 ____________ (2)非尽族是 ____________ (3)比闻帝崩 ____________ (4)商子寄绐之出游 ____________ 1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1)公既西, 则邯郸之兵 (2)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B.(1)以故不发丧 (2)必连兵还向以攻关中 C.(1)迨吕后之亡 (2)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 D.(1)不为人所标异 (2)平、勃亦不为之一言 19.把文中划线句译成现代汉语。(5分) (1)然无有表而出之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其后寄嗣父为侯, 又以罪免, 惜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邳彤阻止光武帝西撤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表达)(2分) 21.根据文意, 概括邳彤、郦商的共同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才 (2)诛杀, 灭族 (3)等到 (4)欺骗(4分) 2. C(2分) 3. (1)可是没有人表彰他让他得以显露。(表、出, 2分) (2)后来, 郦寄承袭他父亲的爵位成为侯, 又因为获罪被削夺了爵位, 这真可惜呀!(嗣、以、被动句, 3分) 4. 不但白白失去黄河以北地区, 还会惊动三辅(今陕西中部地区), 邯郸的兵马也会逃散(2分) 5. (1)有远见卓识 (2)有拯救汉室之危的大功 (3)有功而无名(4分) 【参考译文】 汉光武帝征讨王郎时, 河北地区都叛乱了, 只有巨鹿、信都两地还在坚守, 有人建议光武帝可由这两郡的兵马护送回长安。只有邳彤不赞同, 认为如果按照这个计策行事, 不是会白白失去河北地区, 更必定惊动三辅吗。且西行之后, 邯郸的兵马不肯背弃守城的主将而千里护送, 必定会离散逃跑。光武帝被他说服而没有西行。苏东坡说:“这是决定东汉兴亡的关键, 邳彤也可被称之为汉的重臣。”邳彤在云台众多将领之中, 不被人们认为有与众不同之处, 到苏东坡这一论断出现, 人们才认识到他的出色。 汉高祖死后, 吕后与审食其谋划说:“将领们以前与皇帝都出身于普通百姓, 现在侍奉少主, 如果不杀尽他们, 天下将会不安定。”因为这个缘故而不发丧。郦商见食其说:“如果真的这样做, 形势危急了。陈平、灌婴带领十万兵马镇守荥阳, 樊哙、周勃带领二十万兵马镇守燕、代, 等到听说皇帝驾崩, 诸将都被诛杀, 必将都率兵马回来攻打关中, 汉室的灭亡就在眼前。”审食其入朝陈述了郦商说的意思, 朝廷才为高祖发丧。大汉的天下面临危险, 几乎被覆灭, 郦商笑谈之间, 天下平安无事, 他的功劳岂不是很大吗?可是没有人表彰他让他得以显露。等到吕后死, 吕禄统领北军, 郦商的儿子郦寄骗吕禄出游, 使周勃得以入主北军。郦氏父子对于汉朝而言可说是决定社稷安稳的重臣。郦寄与刘揭同劝说吕禄交出兵权, 到汉文帝论功行赏时, 刘揭被封侯赐金, 而郦寄却不被任用, 陈平、周勃也不为他说话, 他还是不为人所知。后来, 郦寄承袭他父亲的爵位成为候, 又因为获罪被削夺了爵位, 这真可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