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晁错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轼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晁错论
        苏轼
        天下之患, 最不可为者, 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 而不为之所, 则恐至于不可救;起而强为之, 则天下狃[1]于治平之安, 而不吾信。惟仁人君子豪杰之士, 为能出身为天下犯大难, 以求成大功;此固非勉强期月之间, 而苟以求名之所能也。天下治平, 无故而发大难之端;吾发之, 吾能收之, 然后有辞于天下。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使他人任其责, 则天下之祸必集于我。
        昔者晁错尽忠为汉, 谋弱山东之诸侯, 山东诸侯并起, 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 以错为之说。天下悲错之以忠而受祸, 不知错有以取之也。
        古之立大事者, 不惟有超世之才, 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昔禹之治水, 凿龙门, 决大河而放之�!7狡涔χ闯梢�, 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 事至不惧, 而徐为之图, 是以得至于成功。夫以七国之强, 而骤削之, 其为变岂足怪哉?错不于此时捐其身, 为天下当大难之冲, 而制吴楚之命, 乃为自全之计, 欲使天子自将而己居守。且夫发七国之难者, 谁乎?己欲求其名, 安所逃其患?以自将之至危, 与居守之至安;己为难首, 择其至安, 而遣天子以其至危, 此忠臣义士所以愤怨而不平者也。当此之时, 虽无袁盎, 错亦未免于祸。何者?己欲居守, 而使人主自将。以情而言, 天子固已难之矣, 而重违其议。是以袁盎之说, 得行于其间。使吴、楚反, 错已身任其危, 日夜淬砺, 东向而待之, 使不至 于累其君, 则天子将恃之以为无恐, 虽有百盎, 可得而间哉?
        嗟夫!世之君子, 欲求非常之功, 则无务为自全之计。使错自将而讨吴、楚, 未必无功。惟其欲自固其身, 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错之所以自全者, 乃其所以自祸欤!
        (注:狃, 音同“纽”, 习以为�!#�
         
        4.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然后有辞于天下             说辞、理由
        B. 安所逃其患                 怎么
        C.虽有百盎, 可得而间哉       离间
        D. 而遗天子以其至危           遗:赠送
        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为变岂足怪哉           其皆出于此乎
        B.事至而循循焉欲去之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C. 且夫发七国之难者         且焉置土石若属皆且为所虏
        D.方其功之未成也           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 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事先估计到灾难发生的必然性, 再慢慢地画出地形图后, 因地制宜, 采取积极措施解决问题。
        B.当七国发生叛乱的时候, 晁错既没有挺身而出承担危险, 也没有亲自率兵去阻击叛军, 反而留守在相对安全的后方, 让景帝刘启亲自率兵出征。
        C.作者抓住晁错当时对待吴楚骑兵错采取的措施进行份详细, 认为晁错被杀的主要原因不是由于袁盎进谗言, 而是“自祸”。
        D.本文最后总结的历史经验就是, 要想成就非同寻常的功业, 就不能只考虑怎样保全自己, 否则只会给自己招来灾祸。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天下之患, 最不可为者, 名为治平无事, 而其实有不测之忧。(3分)
        答:                                                   
        (2)山东诸侯并起, 以诛错为名;而天子不之察, 以错为之说。(4分)
        答:                                                   
        (3)惟其欲自固其身, 而天子不悦, 奸臣得以乘其隙。(3分)
        答:                                                   
         
        答案:
         
        4. D 遗:留给
        5. D 之:主谓之间无实意, 取消句子独立性的语助词
        A 其:代词, 他们/表推测语气, 大概。B 焉: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句末语气助词。C 且:与“夫”连用, 句首助词, 表示下文是更进一步的议论, “况且“, “再说“/副词, 将, 将要。
        6. A 图是计划, 谋划, 不是画图的意思。
        7.(1)天下的祸患, 最不好办的, 是表面上太平无事, 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治平”1分, “其实”1分, “句意”1分)
        (2)山东诸侯联合起兵, 借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朝廷, 但是皇帝不能明察这一点, 就杀了晁错来向诸侯解释。(“以”1分, “不之察”宾语前置1分, “说”1分, 句意1分)
        (3)只因为他想保全自己, 就使得皇上不高兴, 奸臣能够乘机进言。(“惟”1分, “固”1分, 句意1分)
         
        译文
        天下的祸患, 最不好办的, 是表面上太平无事, 但实际上却有无法预料的隐患。坐在那里看着事情在变化, 却不想办法解决, 那么恐怕事情就会发展到不可挽救的地步;如果一开始就用强硬的手腕去处理, 那么天下的人由于习惯太平安逸, 就不会相信我们。只有那些仁人君子杰出人物, 才能挺身而出为天下的人去承担大难, 以求建立伟大的功业。这当然不是在短时期内由那些只图求名的人所能做到的。天下太平, 无故挑起大难的开头, 我能挑起它, 我也要能收拾它, 然后才有言辞向天下的人交代。如果事到临头, 却想避开它, 让别人来承担责任, 那么天下的祸患必然集中在自己身上。
        从前晁错竭尽忠心为汉朝出力, 谋划削弱山东诸侯的势力。山东诸侯联合起兵, 借诛杀晁错的名义反叛朝廷。但是皇帝不能明察, 就杀了晁错来向诸侯解释。天下的人都悲叹晁错因为尽忠朝廷而遭杀身之祸, 却不知晁错也有自取其祸的原因。
        古时候能够建立大功业的人, 不只具有超出一般的才能, 还必须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昔日大禹治水, 凿开龙门堤口, 疏通大河, 让水流进大�!5彼墓σ瞪形赐瓿傻氖焙�, 也有堤坝溃决和洪水横冲直闯的可怕灾难。只因为他事先估计到这种必然性, 事情来了并不惊慌, 而是从容不迫地规划解决, 所以最后获得了成功。七国诸侯那样强盛, 却要一下子削弱它们, 他们起来叛乱有什么奇怪的呢?晁错不在这个时候献出自己的全部身心, 替天下人做抵挡大难的先锋, 控制吴、楚等国的命运, 却为保全自己着想, 想使皇帝亲自带兵出征, 而自己却在在后方留守。那么试问, 挑动七国叛乱的是谁呢?自己想求得名誉, 又怎能逃避祸患呢?因为亲自带兵出征极为危险, 留守后方十分安全, 你自己是挑起大难的罪魁祸首, 却选择十分安全的事情来做, 把极为危险的事情留给皇上去担当, 这是忠臣义士愤恨不平的原因哪。在这个时候, 就算没有袁盎进言, 晁错也未必能免除杀身之祸, 为什么呢?自己想留在后方防守, 却让皇帝亲自出征。按照常理上说, 皇帝已经很难于忍受了, 又加上很多人不同意他的建议, 所以袁盎的话就能在这中间发生作用。假使吴、楚反叛, 晁错挺身而出承担危险, 日夜操劳, 率兵向东去阻击他们, 不至于使自己的君王受牵累, 那么皇上将依靠他而无所畏惧, 即使有一百个袁盎, 可以离间得了吗?
        哎!世上的君子, 想要建立不平凡的功业, 就不要专门去考虑保全自己的计策。假使晁错自己带兵去讨伐吴、楚, 不一定没有成效。只因为他想保全自己, 就使得皇上不高兴, 奸臣能够乘机进言。晁错用来保全自己的计策, 不就是用来自己害自己的么?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放鹤亭记》
        《方山子传》《刑赏忠厚之至论》
        苏轼《诸葛亮论》《游沙湖》
        苏轼《后赤壁赋》苏轼《秋阳赋》
        苏轼《赤壁赋》苏轼《三槐堂铭(并序)》
        苏轼《日喻》苏轼《叶嘉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灵璧张氏园亭记》
        苏轼《答秦太虚书》苏轼《范增论》
        苏轼《范景仁墓志铭》苏轼《牧童评画》
        苏轼《超然台记》原文及翻译苏轼《盖公堂记》
        《答毕仲举书》苏轼《伊尹论》阅读读练习及答案
        《三国志·崔林传》《新唐书·魏知古传》
        《金史·杨云翼传》《明史·郑辰传》
        《明史·罗通传》吴奎《将士郎扬州司法参军时府君墓志铭》
        《宋史·姚希得传》《贞观政要·贪鄙》
        《慎人》《梁书·刘勰传》
        《一壶先生传》《宋史·郑侠传》
        《先君序略》欧阳修《释秘演诗集序》
        《游三游洞记》《宋史·吴猎传》
        《三国志·邓艾传》欧阳修《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
        《明史·袁崇焕传》王守仁《尊经阁记》
        《周书·寇隽传》《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隋史·高颊传》《明史·马孟祯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