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长孙绍远传》《长孙绍远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 | | 周书 长孙绍远, 字师, 河南洛阳人。少名仁。父稚, 魏太师、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宽容, 有大度, 望之俨然, 朋侪莫敢亵狎。雅好坟籍, 聪慧过人。时稚作牧寿春, 绍远幼, 年甫十三。稚管记王硕闻绍远强记, 心以为不然。遂白稚曰:“伏承世子聪慧之姿, 发于天性, 目所一见, 诵之于口。此既历世罕有, 窃愿验之。”于是命绍远试焉。读《月令》数纸, 才一遍, 诵之若流。自是硕乃叹服。 魏孝武初, 累迁司徒右长史。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 绍远随稚奔赴。又累迁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每谓群公曰:“长孙公任使之处, 令人无反顾忧。汉之萧、寇, 何足多也。然其容止堂堂, 足为当今�?�。”六官建, 拜大司乐。孝闵践阼, 封上党公。 初, 绍远为太常, 广召工人, 创造乐器, 土木丝竹, 各得其宜。为黄钟不调, 绍远每以为意。尝因退朝, 经韩使君佛寺前过, 浮图三层之上, 有鸣铎焉。忽闻其音, 雅合宫调, 取而配奏, 方始克谐。绍远乃启世宗行之。绍远所奏乐, 以八为数。故梁黄门侍郎裴正上书, 以为昔者大舜欲闻七始, 下洎周武, 爰创七音。持林钟作黄钟, 以为正调之首。诏与绍远详议往复, 于是遂定以八为数焉。授小司空。高祖读史书, 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 又欲废八而悬七, 并除黄钟之正宫, 用林钟为调首。绍远奏云:“天子悬八, 肇自先民, 百王共轨, 万世不易。下逮周武, 甫修七始之音。详诸经义, 又无废八之典。且黄钟为君, 天子正位, 今欲废之, 未见其可。”后高祖竟行七音。属绍远遘疾, 未获面陈, 虑有司遽损乐器, 乃书与乐部齐树之。后疾甚, 乃上遗表又陈之而卒。帝省表涕零, 深痛惜之。 �。ㄑ∽浴抖氖贰ぶ苁榫矶�, 有删改) 公讳绍远, 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之孙, 太师文宣王之子也。六艺悉穷于巧, 百行无厄于过, 故以口占河流, 笔力泉涌。同韩宣之识礼, 似季札之知音, 公实体之, 非文谈所至。凡仕涉两朝, 岁余一转, 奉倩谢其公才, 敬祖惭其鼎望。不幸遘疾, 春秋有六十, 以保定五年夏薨于泾州赵平乡。诏赠�!⒅小⑿堋⑸邸⒁逦逯葜罹论V荽淌�, 谥曰献。 �。ㄑ∽浴冻に锷茉赌怪久�, 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始克谐 谐:成功 B.下逮周武 逮:到, 及 C.六艺悉穷于巧 悉:全部 D.奉倩谢其公才 谢:不如 5.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尝因退朝 不如因而厚遇之 B.绍远乃启世宗行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C.见武王克殷而作七始 因人之力而蔽之 D.非文谈所至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长孙绍远喜欢读古代书籍, 聪慧过人, 过目不忘。他的父亲长孙稚的管记曾经用几页《月令》试验他, 他在读完一遍后, 就能背诵下来。 B.长孙绍远才能出众。太祖认为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 令人没有后顾之忧, 汉朝的萧何、寇恂也超不过他, 他容止堂堂, 足以做当世的楷�!� C.长孙绍远在乐器方面造诣极深。世宗用他提出的八音作为基数, 后高祖推行七音, 绍远重病仍上表说明不应该废黄钟的理由, 高祖最终同意。 D.长孙绍远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他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 一年多就升一级, 后来不幸得�。晔庞阢菡云较�。 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绍远性宽容, 有大度, 望之俨然, 朋侪莫敢亵狎。 �。�2)及齐神武称兵而帝西迁, 绍远随稚奔赴。 �。�3)天子悬八, 肇自先民, 百王共轨, 万世不易。 参考答案: 4.A(A.谐:和谐。) 5.B(B.均为副词, 于是。A.介词, 因为/介词, 由此, 趁此;C.连词, 表顺承, 然后/连词, 表转折, 却;D.“所”字结构/“为……所……”结构, 表被动。) 6.C(C.依据原文, 高祖只是悲痛, 并没有同意。) 7.(1)绍远性情宽厚, 气量大, 能容人, 看上去庄重矜持, 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关键词:“俨然”“亵狎”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2)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 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关键词:“称兵”1分, 省略1分, 语意通顺1分) �。�3)天子确立八音, 这是从先民开始的, 百王共同遵守, 万世不加改变。(关键词:“肇”“轨”“易”各1分, 语意通顺1分) 【参考译文】 长孙绍远字师, 是河南洛阳人。年少时名叫长孙仁。他的父亲长孙稚, 是魏朝的太师, 录尚书、上党王。 绍远性情宽厚, 气量大, 能容人, 看上去庄重矜持, 朋辈没有谁敢轻慢他。他很喜欢读古代典籍, 聪慧过人。当时长孙稚在寿春做牧守, 绍远年幼, 刚十三岁。长孙稚的管记王硕听说绍远善于记忆, 心中不以为然。于是对长孙稚说:“承闻世子资质聪慧, 出于天性, 眼中所见到的, 就能在口中背诵出来。这是历代罕见的, 我私下里想验证一下。”于是就令绍远接受试验。绍远读了几页《月令》, 读一遍, 就像流水那样背诵出来。从此王硕为之叹服。 魏孝武帝初年, 绍远多次提升担任司徒右长史。等到齐神武帝兴兵而孝武帝西迁, 绍远跟随父亲长孙稚奔赴孝武帝。又多次升任为殿中尚书、录尚书事。太祖常常对众位公侯说:“长孙绍远任职的地方, 令人没有后顾之忧。汉朝的萧何、寇恂, 哪里就超过他了。而且绍远容貌举止堂堂正正, 足以做当今的楷�!!绷俳⒑�, 绍远被封为大司乐。孝闵帝即位, 绍远被封为上党公。 起初, 绍远担任太常, 广泛召集手工艺人, 制造乐器, 土木丝竹之音, 各音都很适宜。因为黄钟的声音不协调, 绍远经常放在心上。曾经因为退朝, 从韩使君佛寺前经过, 寺塔三层之上, 有风铃发出声音。绍远忽然听到铃声, 非�:虾豕�, 就取用这种声音来配合演奏, 才开始能让众音调和谐。绍远于是启奏世宗加以推行。绍远所演奏的乐声, 用八音作为基数。原来的梁朝黄门侍郎裴正上书, 认为古时大舜想听七音, 下至周武王, 创设七音。可拿林钟当做黄钟, 用它的声音作为正调的首音。世宗下诏与绍远反复详议, 于是最终以八音为基数定了下来。授任绍远为小司空。高祖阅读史书, 见周武王攻克殷商而作七音, 又想废除八音而留存七音, 并废除黄钟的正宫之音, 用林钟作为乐调的首音。绍远上奏说:“天子确立八音, 这是从先民开始的, 百王共同遵守, 万世不加改变。下至周武王, 才修订七种音律。详细考查经书, 又没有废除八音的典制。况且黄钟作为首音, 意谓天子正其王位, 现在却要废除它, 我看不出有什么可以的。”后来, 高祖竟然废除黄钟不用, 只推行七音。恰值绍远患�。挥谢嵯蚋咦娴泵娉滤�, 担心有关官吏立即毁损乐器, 于是写信给乐部齐树之。后来绍远病情很重, 就写下遗表说不应该废黄钟之音的理由, 然后就病逝了。高祖看到表潸然泪下, 对绍远深表悲痛惋惜。 公的名字是绍远, 河南洛阳人。司空定王的孙子, 太师文宣王的儿子。精通六艺, 品行没有过错, 所以即兴作诗, 笔力泉涌。像韩宣季札一样识礼知音, 他真正体现了这些, 并非别人这样说的。一共在两个君主统治的两代王朝做官, 一年多就升一级, 奉倩不如他的才能, 敬祖在他的名望前惭愧。不幸遇到疾�。杲隽�, 在保定五年夏天逝于泾州赵平乡。皇帝下诏赠�!⒅小⑿堋⑸邸⒁逦逯葜罹论V荽淌�, 谥号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