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南齐书·王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南齐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0~14题。
        王俭字仲宝, 琅琊临沂人也。祖昙首, 宋右光禄。父僧绰, 金紫光禄大夫。俭生而僧绰遇害, 为叔父僧虔所养。数岁, 袭.爵.豫宁侯。幼有神彩, 专心笃学, 手不释卷。丹阳尹袁粲闻其名, 言之于明帝, 尚阳羡公主, 拜驸马都尉。帝以俭嫡母武康公主同太初巫蛊事, 不可以为妇姑, 欲开冢离葬, 俭因人自陈, 密以死请, 故事不行。解.褐.秘书郎, 太子舍人, 超迁秘书丞。上表求校坟籍, 依《七略》撰《七志》四十卷, 上表献之, 表辞甚典。又撰定《元徽四部书目》。苍梧暴虐, 俭忧惧, 告袁粲求出, 补义兴太守。俭察超然 客公号太祖雄异, 先于领府衣裾, 太祖为太尉, 引为右长史, 恩礼隆密, 专见任用。少有宰相之志, 物议咸相推许。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上曲宴群臣数人, 各使效伎艺。俭曰:“臣无所解, 唯知诵书。”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 吾何以堪之。”后上使陆澄诵《.孝.经.》., 自“仲尼居”而起。俭曰:“澄所谓博而寡要, 臣请诵之。”乃诵“君子之事上”章。上崩., 遗诏以俭为侍中。叔父僧虔亡, 俭表解职, 不许。俭长礼学, 谙究朝仪, 每博议, 证引先儒, 罕有其例。世祖深委仗之, 士流选用, 奏无不可。俭寡嗜欲, 唯以经国为务, 车服尘素, 家无遗财。手笔典裁, 为当时所重。少撰《古今丧服集记》并文集, 并行于世。
        (节选自《南齐书·王俭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袭爵, 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 一般由原有爵位的第一继承人承袭爵位。
        B.解褐, 褐本来指粗布短衣, 解褐的意思是脱去粗布衣服, 代指入仕做官。
        C.《孝经》, 中国古代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经书, 为道家经典著作之一。
        D.崩, 中国古代称帝王或皇太后、太皇太后的死为崩, 士人死去称为不禄。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B.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C.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D.时大典将行/俭为佐命礼仪/诏策皆出于俭/褚渊唯为禅诏文/使俭参治之/朝廷初基/制度草创/俭识旧事/问无不答/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俭三代为官, 幼而成孤。王俭的祖父和父亲都曾担任官职, 王俭的父亲在他出生时就遇害了, 因此王俭被叔父养大, 叔父去世时他请求解职, 未被批准。
        B.王俭生性淳厚, 对母至孝。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曾参与过巫蛊事件, 被皇上要求开墓另外安葬, 王俭通过别人自己陈述, 又拼死请求, 此事才作罢。
        C.王俭颇受重视, 受到重用。王俭发现齐太祖杰出卓异, 便去投靠齐太祖, 齐太祖授予他右长史一职, 并对他礼遇深厚, 太祖驾崩时还留下遗诏封王俭为侍中。
        D.王俭少有大志, 专心国务。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抱负, 做官后也少有欲望, 一心扑在国务上, 个人用度非常朴素, 去世后家里也没有留下多余的钱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丹阳尹袁粲闻其名, 言之于明帝, 尚阳羡公主, 拜驸马都尉。(4分)
        (2)因跪上前诵相如《封禅书》。上笑曰:“此盛德之事, 吾何以堪之。”(4分)
        14.文中如何体现王俭“知诵书”?(3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10.(3分)答案: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选项分析】《孝经》为儒家经典著作, 而非道家经典著作。
        11.(3分)答案:B【关键能力】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选项分析】根据第一处断句的不同可把选项分为两组, “佐命”意为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 结合上下文, 其后应断开, 故排除C、D两项;“禅诏文”意为禅位的诏文, 中间不能断开, 故排除A项。故选B。
        12.(3分)答案C【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选项分析】“齐太祖授予他右长史一职”错误, 由“引为右长史”可知, 齐太祖是荐举他担任右长史, 且齐太祖当时只是太尉, 不能任命官员。
        13.(8分)【参考答案】(1)丹阳尹袁粲听说了他的名声, 向明帝报告他的事, 王俭娶阳羡公主为妻, 被授予驸马都尉一职。(4分)
        (2)于是跪在皇上面前背诵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事情, 我哪里受得起。”(4分)
        【关键能力】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评分标准】(1)关键词“尚”1分, 句式(状语后置句)1分, “(俭)尚阳羡公主”省略句1分, 句子大意1分。(2)关键词“因”“上”“堪”各1分, 句子大意1分。
        14.(3分)【关键能力】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参考答案】1.跪在皇上面前背诵《封禅书》;2.背诵《孝经》“君子之事上”这一章。(答对一点得1分;答对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王俭字仲宝, 是琅琊临沂人。祖父王昙首, 是宋的右光禄大夫。父亲王僧绰, 是金紫光禄大夫。王俭出生时父亲王僧绰遇害, 被叔父王僧虔收养。几岁的时候, 他便承袭豫宁侯的爵位。王俭小时候便很有神采, 专心好学, 手中总是拿着书。丹阳尹袁粲听说了他名声, 告诉明帝关于他的事, 于是王俭娶阳羡公主为妻, 被授予驸马都尉一职。皇上因为王俭的嫡母武康公主参与了太初年间的巫蛊事件, 阳羡公主与她不能成为婆媳, 想要打开坟墓分开安葬, 王俭通过别人(向皇上)自己陈述, 暗中用死来请求皇上, 所以事情没有实行。(王俭)担任秘书郎, 太子舍人, 越级升迁为秘书丞。他进呈奏章请求校阅古代典籍, 依照《七略》编纂《七志》四十卷, 进呈奏章献给皇上, 奏章的文辞非常典雅。又编定《元徽四部书目》。苍梧王凶暴残虐, 王俭感到忧虑害怕, 央告袁粲请求出京(做地方官), 补官义兴太守。王俭知晓齐太祖杰出卓异, 率先到齐太祖领军府表诚, 齐太祖任太尉时, 荐举王俭做右长史, 礼遇超然 客公号深厚亲密, 受到专门任用。王俭少年时便有做宰相的志向, 众人的议论都对他很推崇赞许。当时禅位大典即将举行, 王俭是辅助帝王创业的功臣, (所有)礼节、仪式、诏书和(任免官员的)策书都出自王俭之手。褚渊只写了禅位的诏文, 让王俭参与处理。朝廷刚刚建立, 制度开始创立, 王俭知道以前的事, 问他没有回答不上的。皇上举行私宴招待几个大臣, 让大家各自呈献技艺。王俭说:“我没有什么会的, 只知道背书。”于是跪在皇上面前背诵司马相如的《封禅书》。皇上笑道:“这是有德之人的事情, 我哪里受得起。”后来皇上让陆澄背诵《孝经》, 从“仲尼居”开始。王俭说:“陆澄博学但不得要领, 我请求背诵。”于是背诵“君子之事上”这一章。皇上驾崩, 遗诏任命王俭为侍中。叔父王僧虔去世, 王俭进呈奏章请求解除职务, 皇上不批准。王俭擅长礼学, 熟悉朝廷礼仪, 每次全面讨论, 引证先儒言论, 很少有这样的。齐世祖非常倚重王俭, 选拔读书人, 奏请没有不批准的。王俭没什么嗜好欲望, 只把治理国家作为紧要的事, 车马服装简陋朴素, 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的著作典庄而有体制, 被当时的人推崇。少年时撰写的《古今丧服集记》和文集, 都在世间传播。
         



        相关文言文练习
        《南齐书·谢眺传》《南齐书·李安民传》
        《南齐书·沈文季传》《南齐书·周盘龙传》
        《南齐书·桓康传》《南齐书·王玄邈传》
        《南齐书·薛渊传》《南齐书·焦度传》
        《南齐书·萧景先传》(二)《南齐书·王延之传》
        《南齐书·戴僧静传》《南齐书·胡谐之传》
        《南齐书·袁彖传》《南齐书·陆澄渊博》
        《南齐书·王广之传》《南齐书·萧景先传》
        《豫章文献王嶷》《南齐书·刘悛传》
        《南齐书·虞悰传》《皇考讳承之, 字嗣伯》
        《南齐书·张绪传》《南齐书·周山图传》
        《南齐书·江敩传》《南齐书·顾欢传》
        《南齐书·孔稚珪传》《南齐书·禇炫传》
        《南齐书·垣崇祖传》《南齐书·张融传》
        《南齐书·江谧传》《南齐书·王琨传》
        《南齐书·崔慰祖传》《南齐书·裴昭明传》
        《南齐书·张欣泰传》《南齐书·明僧绍传》
        《南齐书·王思远传》《南齐书·荀伯玉传》
        《南齐书·虞愿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