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吕氏春秋·知分》阅读练习及答案
        吕氏春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9—14题。
        达士者, 达乎死生之分。达乎死生之分, 则利害存亡弗能惑矣。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延陵季子, 吴人愿以为王而不肯。孙叔敖三为令尹而不喜, 三去令尹而不忧。皆有所达也。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荆有次非者, 得宝剑于干遂, 还反涉江, 至于中流, 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谓舟人曰:“子尝见两蛟绕船能两活者乎?”船人曰:“未之见也。”次非攘臂袪衣, 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 余奚爱焉!”于是赴江刺蛟, 杀之而复上船, 舟中之人皆得活。孔子闻之曰:“夫善哉!不以腐肉朽骨而弃剑者, 其次非之谓乎?”
        禹南�。郊煤踅�, 黄龙负舟。舟中之人, 五色无主。禹仰视天而叹曰:“吾受命于天, 竭力以养人。生, 性也;死, 命也。余何忧于龙焉?”龙附耳低尾而逝。则禹达乎死生之分也。
        天固有衰歉废伏, 有盛盈坌息;人亦有困穷屈匮, 有充实达遂, 此皆天之容物理也。古圣人不以感私伤神, 俞然而以待耳。
        晏子与崔杼盟。其辞曰:“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受其不祥!”晏子附而饮血, 仰而呼天曰:“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受此不祥!”崔杼不说, 直兵造胸, 句兵钩颈, 谓晏子曰:“子变子言, 则齐国吾与子共之;子不变子言, 则今是已!”晏子曰:“崔子!子独不为夫诗乎!《诗》曰:‘恺悌君子, 求福不回。’婴且可以回而求�:�?子惟之矣。”崔杼曰:“此贤者, 不可杀也。”罢兵而去。晏子之仆将驰, 晏子抚其仆之手曰:“安之!毋失节!疾不必生, 徐不必死。”晏子可谓知命矣。命也者,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人事智巧以举措者不得与焉。故国士以义为之决而安处之。
        白圭问于邹公子夏后启曰:“践绳之节【1】, 匹士之志, 三晋之事, 此天下之豪英。以处于晋, 而迭闻晋事。未尝闻践绳之节、匹士之志, 愿得而闻之。”夏后启曰:“以为可为, 故为之;为之, 天下弗能禁矣。以为不可为, 故释之;释之, 天下弗能使矣。”白圭曰:“利弗能使乎?威弗能禁乎?”夏后启曰:“生不足以使之, 则利曷足以使之矣?死不足以禁之, 则害曷足以禁之矣?”
        故贤主使不肖以赏罚, 使贤以义。使其下也必义, 审赏罚, 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取材于《吕氏春秋知分》)
        注:【1】践绳之节:正直之士的节操。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亦有困穷屈匮 穷:困厄
        B.直兵造胸 造:制造
        C.而迭闻晋事 迭:多次
        D.审赏罚 审:慎重地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达乎死生之分
        其孰能讥之乎
        B. 故晏子与崔杼盟而不变其义
        不与崔氏而与公孙氏者
        C. 俞然而以待耳
        不知所以然而然者也
        D.不与公孙氏而与崔氏者
        古之学者必有师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所达则物弗能惑
        到达某地, 事物就不能看清楚了
        B.则今是已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
        C.疾不必生, 徐不必死
        快了不一定就能活, 慢了不一定就会死
        D.然后贤不肖尽为用矣
        这样之后, 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叔敖通晓义理, 为官和离任都不会受到情绪的干扰。
        B.禹通晓生死之义, 但是面对黄龙, 依然十分害怕死亡。
        C.白圭认为“正直之士的节操”是天下最杰出的事情之一。
        D.文章结尾指出贤主应用赏罚的方式役使“不肖”之人。
        13.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弃剑以全己, 余奚爱焉!
        生不足以使之, 则利曷足以使之矣?
        14.请从“次非”“晏子”中任选一人, 概述其面对生死考验时的做法, 并谈谈你对这种做法的认识。(6分)
         
         
         
        答案:
        二(本大题共6小题, 共24分)
        9.(3分) B(造:到, 达到)
        10.(3分)D ……的人(A介词, 相当于“于”;语气词, 表疑问 B连词,和;动词,亲附 C助词, ……的样子;代词, 这样)
        11.(3分)A(通晓义理, 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12.(3分)B(“依然十分害怕死亡”理解有误)
        13.(6分) 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 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
        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 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
        14.(6分)评分标准:概括做法3分, 结合文本谈认识3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一:次非面对两蛟夹绕船只, 必死无疑的状况, 临危不惧, 刺杀蛟龙, 保全了性命。我认为, 这种勇于面对强敌的做法值得学习。面对外界的凶险, 与其害怕、逃避, 不如放手一搏, 这样才能战胜强敌, 闯过险境, 得以生存。
        示例二:晏子面对武力逼迫、富贵诱惑, 宁死不屈, 不改变自己的言论, 陈述自己不会用邪曲、迂回之法来保全性命。我认为这种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它告诉我们即使面临生死考验, 也不能随意改变自己的志向, 要做到“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淫”。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通达事理的人, 通晓死生之义。通晓死生之义, 那么利害存亡就不能使之迷惑了。所以, 晏子与崔杼盟誓时, 而不改变自己遵守的道义。延陵季子, 吴国人愿意让他当王而他却不肯当。孙叔敖几次当令尹并不显得高兴, 几次不当令尹也并不显得忧愁。这是因为他们都通晓(义理)啊。通晓(义理), 那么外物就不能使之迷惑了。
        楚国有一个叫次非的人, 在干遂那得到了一把宝�!K乩吹氖焙蜃沙そ�, 到了江心, 有两条蛟龙从两边缠绕住他乘坐的船。次非对船工说:“你是否见到过两条蛟龙缠绕住船, 龙和船上的人都能活命的?”船工说:“没有见过。”次非捋起袖子, 伸出胳膊, 撩起衣服, 拔出宝剑, 说:“我至多不过成为江中的腐肉朽骨罢了, 如果丢掉宝剑能保全自己, 我哪里会舍不得宝剑呢!”于是跳到江里去刺杀蛟龙, 杀死蛟龙后又上了船, 船里的人全都得以活命。孔子听到这事以后说:“好�。〔灰蛭晌庑喙嵌舯5�, 大概说的就是次非吧!”
        禹到南方巡视, 在渡江的时候, 一条黄龙把他所乘的船驮了起来。船上的人都大惊失色。禹仰脸朝天感慨地说:“我从上天接受使命, 尽力养育人民。生, 是事物固有的特点;死, 是命中注定。我对龙有什么害怕的呢?”龙伏下耳朵垂下尾巴游开了。这样看来, 禹是通晓死生之义的。
        天本来就有衰微、亏缺、毁弃、隐伏, 有兴盛、盈余、聚积, 生息;人也有困顿、窘迫、贫穷、匮乏, 有充足、富饶、显贵、成功。这些都是天包容万物的原则。古代的圣人不因自己的私念伤害神性, 只是安然地对待罢了。
        晏子与崔杼盟誓。崔杼的誓词说:“不亲附崔氏而亲附齐国公室的人, 必遭祸殃!”晏子低下头含了口血, 仰起头向上天呼告说:“不亲附齐国公室而亲附崔氏的人, 必遭祸殃!”崔杼很不高兴, 用矛顶着他的胸, 用戟勾住他的颈, 对晏子说:“如果你改变你说的话, 那么我可以与你共同享有齐国;如果你不改变你所说的话, 那么现在就是你生命终结的时刻了!”晏子说:”崔子, 你难道没有学过《诗》吗?《诗》中说:‘和悦近人的君子, 不以邪曲求�!!夷训滥芄灰孕扒辞蟾B�?你考虑考虑这些话吧!”崔杼说:“这是一个贤德的人, 不可以杀死他。”于是崔杼撤去兵器离开了。晏子的车夫要赶马快跑, 晏子按着车夫的手说:“安稳点, 不要失去常态!快了不一定就能活, 慢了不一定就会死。”晏子可以说是懂得天命了。天命啊,是不知为什么会这样但最终却这样了。靠耍聪明来做事的人, 是不能领会这些的。因此国家杰出的人, 按照义的原则决断, 安然地对待它。
        白圭向邹公子夏后启问道:“正直之士的节操, 平民百姓的志向, 三家分晋的事情, 这些都是天下最杰出的。因为我住在晋国, 所以屡次听到晋国的事情, 不曾听到过正直之士的节操、平民百姓的志向, 希望能听您说一说。”夏后启说:“认为可以做, 所以就去做, 做了, 天下谁都不能禁止他。认为不可以做, 所以就不去做, 不去做, 天下谁都不能够驱使他。”白圭说:“利益也不能驱使他吗?威严也不能禁止他吗?”夏后启说:“就连生存都不能够用来驱使他, 那么利益又怎么足够用来驱使他呢?连死亡都不足够用来禁止他, 那么祸害又怎么足够用来禁止他呢?”
        因此, 圣明的君主用赏罚役使不肖之人, 用道义运用贤德之人。贤明的君主自己的臣属一定要根据道义, 慎重地施行赏罚, 这样之后, 贤德之人和不肖之人就都能为自己所使用了。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君子之自行也》《慎人》
        《戎夷解衣》《吕氏春秋·权勋》
        《吕氏春秋·去私》《吕氏春秋·务大》
        《郈成子返璧》《吕氏春秋·仲秋纪》
        《吕氏春秋·尊师》《吕氏春秋·务本》
        《齐寇将至》《正名》
        《祁黄羊去私》《吕氏春秋·真行论·疑似》
        《去宥》《田婴善剂》
        《小主夫人》《晏子之晋》
        《吕氏春秋·骄恣篇》《吕氏春秋·审分览第五》
        《吕氏春秋·赞能》白居易《李陵论》
        《宋史·陶榖传》《明史·汪乔年传》
        《杨万里忧国》《宋史·赵尚宽传》
        苏轼《范增论》《新唐书·王思礼传》
        《清史稿·王士祯传》《黔中儿》
        杨简《莫能名斋记》袁枚《游武夷山记》
        《南史·何远传》刘大槐《无斋记》
        王叔英《与方正学书》归有光《洧南居士传》
        《明史·李如松传》《新唐书·温造传》
        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注二库状》李清照《孤雁儿》(含赏析)
        韩元吉《武夷精舍记》《梁书·张率传》
        柳宗元《谤誉》陈三立《吴昌硕墓志铭》
        汪中《哀盐船文》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