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4-7题。 陈宠字昭公, 少为州郡吏, 辟司徒鲍昱府。是时, 三府掾属专尚交游, 以不肯视事为高。宠独勤心务物, 数为昱陈当世便宜。昱高其能, 转为辞曹, 掌天下狱讼。其所平决, 无不厌服众心。时司徒辞讼, 久者数十年, 事类溷错, 易为轻重, 不良吏得生因缘。因缘谓依附以生轻重也。宠为昱撰辞讼比七卷, 决事科条, 皆以事类相从。昱奏上之, 其后公府奉以为法。 宠性周密, 常称人臣之义。自在枢机, 谢遣门人, 拒绝知友, 唯在公家而已。朝廷器之。皇后弟侍中窦宪, 荐真定令张林为《尚书》, 帝以问宠, 宠对“林虽有才能, 而素行贪浊”, 宪以此深恨宠。及帝崩, 宪等秉权, 常衔宠, 乃白太后, 令典丧事, 欲因过中之。黄门侍郎鲍德素敬宠, 说宪弟夏阳侯瑰曰:“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几微言微细也诚伤辅政容贷之德。”瑰亦好士, 深然之。故得出为太山太守。及窦宪为大将军征匈奴, 公卿以下及郡国无不遣吏子弟奉献遗者, 而宠与中山相张郴、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后和帝闻之, 擢宠为大司农, 郴太仆, 顺左冯翊。 后转广汉太守。西州豪右并兼, 吏多奸贪, 诉讼日百数。宠到, 显用良吏以为腹心, 讼者日减, 郡中清肃。先是洛县城南, 每阴雨, 常有哭声闻于府中, 宠使吏案行。还言:“世衰乱时, 此下多死亡者, 而骸骨不得葬, 傥在于是?”宠怆然矜叹, 即敕县尽收敛葬之。自是哭声遂绝。 宠历二郡三卿, 所在有迹, 见称当时。十六年, 代徐防为司空。宠虽传法律, 而兼通经书, 奏议温粹, 号为任职相。在位三年薨。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不肯视事为高 视事:到职办公 B.数为显陈舀世便宜 便宜:合乎时宜之事 C.瑰亦好士, 深然之 好士:优秀的读书人 D.宠闻而 疑其故, 使吏案行 案行:调查巡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荀, 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B.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C.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D.陈宠奉事先帝/深见纳任/故久留台阁/赏赐有殊/今不蒙忠能之赏/而计几微之故/ 诚伤辅政容贷之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宠勤心物务, 颇有才能。他不受“不肯视事”世风的影响, 专心处理政务;平 决狱讼, 使人心服;还为扭转辞讼的混乱而撰写了七卷《辞讼比》。 B.陈宠不畏权贵, 敢于直言。在皇帝询问张林可否担任尚书时, 他不顾及张林为权 贵窦宪所荐, 直言以对, 以致招来窦宪忌恨, 被其贬为太山太守。 C.陈宠善于吏治, 任人唯贤.他担任广汉太守时, 面对豪门大族兼并土地、官吏奸 邪贪污、诉讼案件繁多的状况, 重用贤能官吏, 使郡中清平宁静。 D.陈宠权高位重, 见称于时。他历任两地郡守, 位列三卿, 所在之处均有事迹被称 颂;他虽专研法律, 却兼通经书, 奏议温粹, 被称为称职的宰相。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自在枢机, 谢遣门人, 拒绝知友, 惟在公家而已, 朝廷器之。 (2)宪等秉权, 常衔宠, 乃白太后, 令典丧事, 欲因过中之。 答案: 4.C(好士:爱惜人才) 5.D 6.B(被贬为太山太守是经窦瑰说情之后的结果) 7.(1)自从他在中枢任职(进入中枢机构), 谢绝(辞谢)遣散门人, 拒绝相知的朋友, 唯有一心在公(国家、朝廷)罢了, 因此朝廷很器重他。(“枢机”“谢”“器”各1分, 句意2分) (2)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 �:蕹鲁�, 于是奏请(禀告)太后, 让陈宠主管丧事, 想趁他犯错的机会(趁他犯错、凭借过错)来中伤他。(“衔”“典”“中”各1分, 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陈宠字昭公, 是沛国洨县人。他被征召到司徒鲍昱的官署。当时, 三府的官员专好交游, 以不肯就职治事为高尚。陈宠独自辛勤处理事务, 多次对鲍昱陈述当代合乎时宜之事。鲍昱认为他的才能很高, 提升他为辞曹, 让他掌管天下的诉讼。陈宠所评定审判的案件, 没有不让众人满意和佩服的。当时司徒处理官司, 久的拖延几十年, 事情大都混杂错乱, 容易轻重失当, 不良的官吏得以罗织罪名、加以构陷。陈宠替鲍昱撰写七卷《辞讼比》。鲍昱上奏把它献给皇上, 从那以后, 公府尊奉它为法则。 陈宠性情周到缜密, 经常讲臣子的道义。自从在中枢任职, 辞谢遣散门人, 拒绝相知的朋友, 唯有一心在公罢了, (因此)朝廷很器重他。皇后的弟弟侍中窦宪, 推荐真定县令张林为尚书, 皇帝以此事问陈宠, 陈宠回答说:“张林虽然有才能, 但是平日有贪污行为。”窦宪因此非常忌恨陈宠。等到皇帝驾崩, 窦宪等人掌握了朝中大权, �:蕹鲁�, 于是奏请太后, 让陈宠主管丧事, 想要趁他犯错的机会来中伤他。黄门侍郎鲍德素来敬重陈宠, 劝告窦宪的弟弟夏阳侯窦瑰说:“陈宠侍奉先帝, 很被信任, 所以久留台阁, 有特殊的赏赐, 如今不能因忠诚、贤能而受赏, 反而计较点滴的意外, 确实有损辅政之人宽容大度的品德。”窦瑰也爱惜人才, 认为他说得非常对。因此陈宠得以出京作太山太守。等到窦宪以大将军的身份征讨匈奴时, 公卿以下及郡国子弟没有不派遣属下小吏子弟进献、馈赠礼物的, 而陈宠与中山相张郴、东平相应顺坚守正道不阿谀逢迎。后来和帝听说了这件事, 提升陈宠为大司农, 张郴为太仆, 应顺为左冯翊。 后来转任广汉太守。西州豪门大族兼并土地, 官吏多有奸邪贪污, 诉讼案每天以百来数。陈宠到任, 重用贤能的官吏, 把他们作为心腹, 打官司的人日渐减少, 郡中清平宁静。在这以前, 洛县城南, 每逢阴雨天气, 常在府中听到哭声。陈宠派官吏调查巡视。官吏回来报告说:“世道衰乱之时, 这下面有很多死人, 他们的骸骨没有能够安葬, 或许原因就在这里吧?”陈宠凄怆地哀怜叹惜, 随即命令县府将骸骨全部收殓并埋葬。哭声就没有了。 陈宠历任两地郡守, 位列三卿, 所经历的地方都有事迹, 被当时人称赞。十六年(103年), 代替徐防作司空。陈宠虽在法律方面有专长, 却同时通晓儒学经义, 奏议温和纯正, 被称为称职的宰相。在位三年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