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敞 【题文】阅读下文, 完成各题。 不朽论 刘敞 士之不朽者三, 所以本之者一也。德能服人则不朽, 功能济时则不朽, 言能贻世则不朽;虽然, 本之者德而已矣。德者, 仁、义、忠、信之谓也。内着于其外, 达则其功也, 穷则其言也。故德者本也, 功与言者末也。处势高, 名泽及于远, 谋而世用之, 行而世信之, 则功必立。处势低, 名泽不及于远, 谋而世弗用也, 行而世弗信也, 则言以着。故功者, 以德为功者也, 非俗之所谓功也;言者, 以德为言者也, 非俗之所谓言也。 俗之所谓功者, 规一切者也。争地以战, 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 杀人盈城, 则有强兵之功;坏井田, 废什一, 困百姓之力, 实府库之藏, 则有富国之功。以诡谲为机, 以刑法为驱, 以君心为度, 以巧伪为制, 若是而已矣。俗之所谓言, 务无用者, 饰名数以干礼, 合章句以导谀, 为曼衍以诡俗, 务名誉以邀利, 大不可施于朝, 小不可教于乡, 以靡丽为精, 以辩异为奇, 若是而已矣。是以德也、功也、言也, 判而为三。 嗟乎!君子之道所以隐也, 功非其功矣, 言非其言矣;然而世犹贵功而尚言, 自以为不朽, 吾未始知其诚不朽也。夫世之士既无以明功与言之端, 又因见世俗之功而趋之, 闻世俗之言而美之, 予以太上立德不可及也。呜乎!则是以功与言常必去德而独存者也, 丧其本矣!申、商也, 孙、吴也, 仪、秦也, 杨、墨也, 何可胜言哉! 【小题1】“士之不朽者三”中的“三”指的是_____;“本之者一”中的“一”指的是__。 【小题2】第一段中与划线句相对应的一句是_________。 【小题3】根据文章内容, 下列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德是根本, 功与言只能说是末节, 不要本末倒置。 B.君子之道所以隐也, 应该不“立功”也不“立言”。 C.世人趋功美言, 是不明白“功与言之端”是“德”。 D.世人贵功而尚言, 虽自以为不朽, 但不可能不朽。 【小题4】简析作者认为“德也、功也、言也, 判而为三”的理由。 【小题5】作者对于“申、商也, 孙、吴也, 仪、秦也, 杨、墨也”的评价是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解析 【解答】 【答案】 【小题1】德能服人、功能济时、言能贻世 德 【小题2】(内着于其外)达则其功也, 穷则其言也 【小题3】B 【小题4】德追求的是“仁、义、忠、信”, 而世俗中所谓的“功”和“言”与“德”是相违背的;世俗之“功”虽然有对国家的忠信, 但是不仁不义;世俗之“言”虽然表面上讲求仁义, 但是过于矫饰华靡, 与“忠信”相违背, 所以德、功和言三者完全不同, “判而为三”。 【小题5】认为他们的学说都是以功为贵, 并且崇尚言说, 已经远离并丧失了根本的道德, 因此持有批判和否定的态度。 【分析】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 要仔细审题, 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 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 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 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依据文中“德能服人则不朽, 功能济时则不朽, 言能贻世则不朽”, 可知“士之不朽者三”中的“三”指的是德能服人、功能济时、言能贻世。 依据文中“故德者本也, 功与言者末也”, 可知“本之者一”中的“一”指的是德。 【小题2】本题考查理解并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理解文意, 可借助文章关键词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作者写作的背景来理解;筛选答案时, 要仔细审题, 确定筛选标准、范围。 首先理解划线句的大意:所处位置高, 名声就会传播德远, 思想谋划就会被当世采用, 行为举止也被世人相信, 那么功绩也就确立了。所处位置低, 名声不会传播得很远, 思想谋划也不会被当世采用, 行为举止也不会被世人相信, 那么思想言论往往就会很深刻。 划线句子通过“处势高”与“处势低”的对比, 写出了两种情况产生的结果不同, 一个是“则功必立”, 另一个是“则言以着”, 即“功”和“言”的产生;这与文章中“达则其功也, 穷则其言也”意思相对应。“达则其功也, 穷则其言也”意思是说这些内在的品行如果在外部显现出来, 如果显达就会变成功绩, 如果不显达就会转变成思想言论;这两句话恰恰也是在说“功”和“言”的产生。 【小题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时, 首先要了解文章大意, 把握文章中心, 然后再仔细阅读, 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 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枝末节的毛�。缡录那昂蟮怪谩⒅行母爬ㄉ系奈拗猩械�。 B项, 君子之道所以隐也, 是因为“功非其功矣, 言非其言矣”, 意思是说现在人们以功为贵, 并且崇尚言说, 已经远离并丧失了根本的道德, 他们追求的功劳已不是真正的功劳, 言论已不是真正的言论;而不是否定“立功”和“立言”。 故选B。 【小题4】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筛选答案时, 要仔细审题, 确定筛选标准、范围;一般来讲, 题干所在的位置前后, 往往就是答案所在的地方;在筛选的基础上, 对主旨或共性的东西加以提炼概括。 作者认为“德也、功也、言也, 判而为三”是相对第二段“功者, 以德为功者也”“言者, 以德为言者也”而说的, 也就是作者口中的“俗之所谓功”“俗之所谓言”。在作者眼里, “俗之所谓功”, 争地, 争城, 坏井田, 废什一, 困百姓之力, 对于国家来说, 有强兵和富国之功, 但是, 对于百姓来说, 杀人盈野、盈城, 这显然对百姓是不仁不义的。而“俗之所谓言”, 作者认为它“务无用”, 追求没用的, “大不可施于朝, 小不可教于乡”, 于国于乡都没有任何用处, 与“忠信”相违背, 所以德、功和言三者完全不同, “判而为三”。 【小题5】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理解作者观点态度, 可借助文章关键词语、作者发表议论的句子、作者写作的背景来理解。 作者在最后一段对“功非其功矣, 言非其言矣”进行批判后, 进行总结“则是以功与言常必去德而独存者也, 丧其本矣”, 指出“功与言”已经远离并丧失了根本的道德, 然后指出“申、商也, 孙、吴也, 仪、秦也, 杨、墨也”这些人都是这样, 可见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批判和否定的, 因为他们以功为贵, 并且崇尚言说, 已经远离并丧失了根本的道德。
译文: 士人能够流传声名得以不朽的原因有三个, 最根本的原因却只有一个。(如果)品德能够服众那么声名不朽, 所做出的功绩能够济时那么声名也能不朽, 思想言论能够流传给世人那么声名也能不朽;虽然这样,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品德罢了。德, 指的是仁、义、忠、信。这些内在的品行如果在外部显现出来, 如果显达就会变成功绩, 如果不显达就会变成思想言论。因此德是本, 功和言是末。所处位置高, 名声就会传播德远, 思想谋划就会被当世采用, 行为举止也被世人相信, 那么功绩也就确立了。所处位置低, 名声不会传播得很远, 思想谋划也不会被当世采用, 行为举止也不会被世人相信, 那么思想言论往往就会很深刻。因此所说的功绩, 是以德为基础形成的功绩, 不是世俗人们所说的功绩;言论思想, 也是以德为基础形成的言论, 不是世俗人们所说的言论。 世俗人们所说的功绩, 是使一切都要得到规范。为了争夺地盘而去做战, 杀人盈野, 为了争夺城池而去做战, 杀人盈城, 这样就会有强兵之功绩;破坏井田, 废除什一, 使百姓的力量困乏, 充实府库之收藏, 那么这样就有富国之功绩。用诡谲为枢纽, 用刑法做为前驱, 把君心当做法度, 以巧伪做为制度, (功绩)也就像这样罢了啊。世俗所说的言论, 追求一些没用的, 掩饰名位礼数来求取违犯法规, 迎合章句来逢迎献媚, 散漫流衍来欺骗当世, 追求名誉来谋取利益, 从大的方面(这些言论思想)不可被朝廷所用, 从小的方面来说它们也不能教导乡人, 把靡丽当作精, 把辩异当作奇, (言论)也就像这样罢了啊。因此品德、功绩、言论, 清晰分成三部分。 唉!君子的道理之所以不显著, 是因为功劳已不是真正的功劳, 言论已不是真正的言论�。〉郎系娜嘶箍粗毓秃脱月�, 自己认为不朽, 我实在不明白他们所谓的不巧是真正的不朽�。∈郎系娜思热徊荒苊靼渍嬲暮脱月凼鞘裁�, 又因为看到习俗的功劳就向往, 听了习俗的言论就赞美, 自己以为最高的德行无法达到。唉!因此功劳和言论时常离开德行而单独存在, 是因为失去它的根本了�。∠裆瓴缓�, 商鞅, 孙武, 吴起, 张仪,苏秦, 杨朱,墨翟�。哪芩档猛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