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王忠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
        王忠嗣, 太原祁人也。忠嗣初名训, 以父死王事, 赐名忠嗣, 养于禁中..累年。及长, 雄毅寡言, 严重有武略。玄宗以其兵家子, 与之论兵, 应对纵横, 皆出意表。玄宗谓之曰:“尔后必为良将。”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希望即奏闻, 诏追忠嗣赴河西。忠嗣少以勇敢自负, 及居节将, 以持重安边为务。尝谓人云:“国家升平之时, 为将者在抚其众而已。吾不欲疲中国..之力, 以徼功名耳。”每军出, 即各召本将付其兵器, 令给士卒。虽一弓一箭, 必书其名姓于上以记之, 军罢却纳;若遗失, 即验其名罪之。故人人自劝, 甲仗充牣矣。初, 忠嗣在河东、朔方日久, 备谙边事, 得士卒心。及至河、陇, 颇不习其物情, 又以功名富贵自处, 望减于往日矣。天宝四年四月, 固让朔方、河东节度, 许之。玄宗方事石堡城, 诏问以攻取之略, 忠嗣奏云:“石堡险固, 吐蕃举囯而守之。若顿兵坚城之下, 必死者数万, 然后事可图也。臣恐所得不如所失, 请休兵秣马, 观衅而取之, 计之上者。”玄宗因不快。李林甫尤忌忠嗣, 日求其过。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玄宗大怒, 因征入朝, 令三司推讯之, 几陷极刑。十一月, 贬汉阳太守。七载, 量移汉东郡太守。明年, 暴卒, 年四十五。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拔之, 死者大半, 竟如忠嗣之言。先是, 忠嗣之在朔方也, 每至互市时, 即高估马价以诱之, 诸蕃闻之, 竞来求市, 来辄买之。故蕃马益少, 而汉军益壮。及至河、陇, 又奏请徙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以实之, 其军又壮。迄于天宝末, 战马蕃息。宝应元年, 追赠兵部尚书。(节选自《旧唐书·王忠嗣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A.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B.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C.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D.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遂为所陷/贬东阳府/左果毅属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拔新城/或言忠嗣之材足/以辑事必欲取胜/非其人不可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禁中, 指帝王所居宫内, 也作“禁内”, 因帝王所居的宫苑不许人随便进出, 故称。
        B.中国, 上古华夏族生活于黄河流域, 以为所居居天下之中, 故称;后泛指中原地区。
        C.三司, 早指三公, 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唐时主理刑狱。
        D.追赠, 或作追封、追晋, 即加封死者的官职, 是以精神的方式给予逝去的人嘉奖。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忠嗣兵家出身, 谙熟兵法。他的父亲为朝廷而死;唐玄宗和拥有雄才武略的王忠嗣讨论兵法, 王忠嗣应对自如, 出人意料。
        B.王忠嗣忠于职守, 淡泊功名利禄。王忠嗣身居将职时, 行事慎重, 安守边疆;他认为, 不能消耗中原的兵力来获取个人功名。
        C.王忠嗣敢于上谏, 险些被处以极刑。针对唐玄宗攻占石堡城的计划, 他分析双方形势, 提出先观察再定夺的意见, 几乎落到被处以极刑的地步。D.王忠嗣心思缜密, 具有远见卓识。在朔方互市时, 他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 导致诸蕃战马越来越少, 而汉军更加壮大。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至河、陇, 颇不习其物情, 又以功名富贵自处, 望减于往日矣。
        (2)其后哥舒翰大举兵伐石堡城, 拔之, 死者大半, 竟如忠嗣之言。

        【参考答案】
        9.C
        10.D
        11.C
        12.(1)等到了河、陇, (王忠嗣)非常不习惯当地的风俗人情, 又以功名富贵自傲, 威望比从前降低。
        (2)之后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 攻打下来后, 死者过半, 终究如同王忠嗣所说的那样。

        【解析】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 先了解文章大意, 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 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 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 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 谓语如果是形容词, 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 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等。本题中, “尝短皇甫惟明义弟王昱”, “皇甫惟明义弟王昱”是“短”的宾语, 不能断开, 排除AB;“贬东阳府左果毅”意思是“东阳府左果毅”是被贬的地方和官职”, 作“贬”的宾语, 不能断开, 排除D。故选C。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 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 需要分门别类, 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 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 “是以精神的方式给予逝去的人嘉奖”错。追赠, 主要有实物形式的物质追赠和名称、职位等荣誉名声的精神追赠两种方式, 而不仅仅是精神的方式。故选D。
        【11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 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 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 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 做好理解分析, 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C项, “王忠嗣敢于上谏, 差点被处极刑”错。王忠嗣险被处以极刑的主要原因是“李林甫又令济阳别驾魏林告忠嗣”, 非王忠嗣勇敢上谏。故选C。
        【12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颇”, 非常;“物情”, 风俗人情;“自处”, 自傲;“于”, 比。第二句得分点:“伐”, 攻打;“拔”, 攻占, 占领;“竟”, 终究。

        参考译文:
        王忠嗣, 太原祁人。原名训, 由于父亲为朝廷身死缘故, 赐名忠嗣, 在禁宫中供养多年。等到长大, 雄毅而少言, 受人尊重有武略, 玄宗因为他是兵家子弟, 和他讨论兵法, 应对纵横, 皆出意料。玄宗对他说:“你今后必然为良将。”王忠嗣曾经说皇甫惟明的义弟王昱的短处, 于是被他们诬陷, 王忠嗣被贬为东阳府左果毅。河西节度使杜希望谋划占领新城, 有人说以忠嗣的才能足以完成, 若要取胜, 非他不可。希望随即上奏请求, 皇上诏令忠嗣赴河西。忠嗣年少时以勇敢自负, 到了身居将职, 又以稳重守边为本职。曾对人说:“当国家安定的时候, 作为将领的职责是抚恤军队而已。我不想让中原的兵力疲敝, 来捞取(求取)个人功名啊。”每次军队出战, 便召集各将领交付兵器分发给士兵, 虽然是一弓一箭, 但都在上面记上用者的姓名, 战斗完后收回。如果遗失, 就验明其身份治罪。所以人人自勉, 兵器充足。当初, 王忠嗣在河东、朔方很长时间, 对边疆的情况非常熟悉, 很得士卒人心。到了河、陇, 对当地风俗人情非常不习惯, 又以功名富贵自傲, 威望比往日降低。天宝四年四月, 坚持让位朔方、河东节度使职务, 唐玄宗同意了。唐玄宗正在考虑攻占石堡城, 下诏令征询攻战的方法, 王忠嗣上奏说:“石堡城地势险要, 吐蕃全力守卫它。如果以疲惫之师攻其坚固的城池, 必将被敌杀死数万人, 之后战事才能完成。我想所得的不如所失的, 请休兵秣马, 观察势态发展再夺取它, 这是上策。”唐玄宗由此不高兴。李林甫特别忌妒忠嗣, 每天都在寻察他的过失。李林甫又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唐玄宗大怒, 召见王忠嗣入朝, 命令三司详细审讯, 几乎被陷害致死。十一月, 王忠嗣被贬为汉阳太守。天宝七年, 经权衡后又转任为汉东郡太守。第二年, 王忠嗣暴死, 终年四十五岁。之后, 哥舒翰大举进兵攻打石堡城, 攻打下来后, 死者过半, 竟然真的如同王忠嗣所说的, 当世人称他为名将。之前, 王忠嗣在朔方, 每次到互市的时候, 就抬高马的价格来引诱诸蕃, 诸蕃听说这个消息, 争着来卖马, 他们只要来了, 王忠嗣就买下。因此诸蕃战马越来越少, 而汉军更加壮大。等到他到了河、陇, 他又奏请迁移朔方、河东戎马九千匹来充实实力, 他的军队又更加壮大。到天宝末年, 战马繁殖增多。宝应元年, 追赠兵部尚书。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唐书·褚遂良传》《旧唐书·孙思邈传》
        《旧唐书·陆象先传》《旧唐书·张建封传》
        《旧唐书·王武俊传》《旧唐书·王承元传》
        《旧唐书·裴寂传》《旧唐书·裴垍传》(四)
        《旧唐书·贺知章传》《旧唐书·李子通传》(二)
        《旧唐书·李子通传》《旧唐书·王晙传》
        《旧唐书·窦建德传》《旧唐书·孟简传》
        《旧唐书·裴垍传》(三)《旧唐书·李光弼传》
        《旧唐书·元衡传》《旧唐书·李德裕传》
        《旧唐书·赵隐传》《旧唐书·刘乃传》
        《旧唐书·郭孝恪传》《旧唐书·戴胄传》
        《旧唐书·杨恭仁传》《旧唐书·郑元璹传》
        《旧唐书·元稹传》《旧唐书·魏元忠传》
        《旧唐书·贾曾传》《旧唐书·韩滉传》
        《旧唐书·崔造传》《旧唐书·刘德威传》
        《旧唐书·高祖本纪》《旧唐书·杜黄裳传》
        《旧唐书·刘昌传》(二)《旧唐书·裴垍传》(二)
        《旧唐书·王方庆传》(二)《旧唐书﹒张镒传》
        《旧唐书·令狐楚传》《旧唐书·高俭传》
        《旧唐书·崔神庆传》《旧唐书·李岘传》
        《旧唐书·马周传》《旧唐书·卢简求传》
        《旧唐书·崔群传》《旧唐书·刘昌传》
        《旧唐书·许敬宗传》《旧唐书·窦威传》(二)
        《旧唐书·杨嗣复传》《旧唐书·杨再思传》
        《旧唐书·裴宽传》《旧唐书·李绛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