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汉书·霍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汉书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霍光, 字子孟, 票骑将军去病弟也。武帝崩, 太子袭尊号, 是为孝昭皇帝。帝年八岁, 政事一决于光。光为人沉静详审, 资性端正。殿中尝有怪, 一夜群臣相惊, 光召尚符玺郎, 郎不肯授光。光欲夺之, 郎按剑曰:“臣头可得, 玺不可得也!”光甚谊之。明日, 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
        元平元年, 昭帝崩, 亡嗣。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郎有上书言:“周太王废太伯立王季, 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 唯在所宜, 虽废长立少可也。广陵王不可以承宗庙。”言合光意。即日承皇太后诏, 迎昌邑王贺。贺者, 武帝孙, 昌邑哀王子也。既至, 即位, 行淫乱。光忧懑。光即与群臣俱见白太后, 具陈昌邑王不可以承宗庙状。太后诏归贺昌邑, 赐汤沐邑二千户。光坐庭中, 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近亲唯有卫太子孙号皇曾孙在民间, 咸称述焉。光遂与丞相敞等上奏皇太后。诏曰:“可”。迎曾孙就斋宗正府, 入未央宫见皇太后, 封为阳武侯。而光奉上皇帝玺绶, 谒于高庙, 是为孝宣皇帝。
        自昭帝时, 光子禹及兄孙云皆中郎将, 云弟山奉车都尉侍中, 领胡越兵。光两女婿为东西宫卫尉, 昆弟、诸婿、外孙皆奉朝请, 为诸曹大夫, 骑都尉、给事中。党亲连体, 根据于朝廷。光自后元秉持万机, 及宣帝即位, 乃归政。上谦让不受, 诸事皆先白光, 然后奏御天子。光每朝见, 上虚己敛容, 礼下之己甚。薨, 上及皇太后亲临光丧, 谥曰宣成侯。
        初, 霍氏①奢侈, 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 不逊必侮上;侮上者, 逆道也。在人之右, 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 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 而又行以逆道, 不亡何待!”乃上疏, 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 宜以时抑制, 无使至亡。”书三上, 辄报闻。
        宣帝始立, 谒见高庙, 大将军霍光从骖乘, 上内严惮之, 若有芒刺在背。后车骑将军张安世代光骖乘, 天子从容肆体, 甚安近焉。及光身死。而宗族竟诛。故俗传之曰:“威震主者不畜。霍氏之祸, 萌于骖乘。”   (出自《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有删节。)
        【注】①霍氏:西汉权臣霍光子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B.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C.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D.武帝六男独有广陵王胥在/群臣议所立/咸持广陵王/王本以行失道/先帝所不用光/内不自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崩, 皇帝去世。古代对“死”称呼有严格规定, 皇帝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士死曰“不禄”。
        B.疏, 一种文体。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 请求、建议时用, 一般具有言情的成分。
        C.骖乘, 陪乘或陪乘的人。古时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又一人在右,称车右或骖乘, 常由武士充任。
        D.汉书, 又称《前汉书》。它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记事始于汉高祖刘邦元年, 终于王莽地皇四年。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霍光本性端正, 富有气量。宫中曾现怪异现象, 大臣们一夜惊扰不安。霍光欲夺尚符玺郎玉玺, 郎官宁死不从, 霍光非但不生气, 反而赞赏此人忠义。
        B.昭帝故世, 没有后代, 昌邑王就位, 行为淫乱。霍光和众大臣一起见告皇太后, 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 皇太后诏令把刘贺送回昌邑。
        C.霍光位高权重, 秉政多年, 为人骄奢, 凡事都先汇报霍光, 然后才奏给天子。其亲族多在廷中任职, 连成一体, 植根盘踞。宣帝就位, 霍光才归还政权。
        D.宣帝高庙祭祀, 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 宣帝惧怕霍光, 如芒刺背。霍光死后, 全族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霍氏的祸, 是从骖乘开始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日, 诏增此郎秩二等。众庶莫不多光。(4分)
        (2)光每朝见, 上虚己敛容, 礼下之已甚。(4分)
        14.茂陵徐生认为霍氏必亡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3分)
         
         
        答案:
        10.  C
        11.  B (“请求”“具有言情的成分”是“表”的内容)
        12.  C (霍光“为人骄奢”错)
        13.  (1)第二天, 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字词“秩”“多”各1分, 句意2分。秩:官吏的俸禄;引申为职位、品级。多:赞美, 称颂。)
        (2)霍光每次朝见, 宣帝都虚怀若谷, 神色敬肃, 礼节上屈己退让到了极点。(字词“敛容”“礼下”各1分, 句意2分。敛容:正容。显出端庄的脸色。礼下:降低身份, 以礼相待。)
         
        14.  茂陵徐生认为霍氏必亡的原因:①霍氏奢侈就会不谦虚, 不谦虚就一定会玷辱皇上, 背叛天道; ②霍氏地位太高, 大家一定会嫉妒他;③霍氏掌权时间太久, 嫉妒他的人太多。
         
        文言文参考译文:
         
           霍光表字子孟, 是骠骑将军霍去病的弟弟。武帝逝世, 太子继承天子的尊号, 就是孝昭皇帝。昭帝年方八岁, 国家大事全由霍光决断。霍光为人沉着冷静、细致慎重, 资质本性端正。殿中曾出现过怪异的现象, 一夜间大臣们互相惊扰, 霍光召来符玺郎要玺, 郎官不肯交给霍光。霍光想夺玺, 郎官手按着剑把说:“臣子的头可以得到, 国玺你不能得到!”霍光很赞赏他的忠义。第二天, 下诏提升这位郎官官阶两级。老百姓没有不称颂霍光的。
         
        元平元年, 昭帝故世, 没有后代。武帝六个儿子只剩广陵王刘胥还在, 众大臣议论立谁为帝, 都主张广陵王。广陵王本来因为行为有失道义, 不为武帝所重用。霍光内心感到不妥当。有郎官上奏书说:“周太王不立长子太伯而立幼子王季, 周文王舍弃伯邑考而立武王, 只在于适当, 即使废长立幼也是可以的。广陵王不能承继宗庙。”这话符合霍光心意。当天接受皇太后的诏令, 迎接昌邑王刘贺。昌邑王到了以后, 就位, 行为淫乱。霍光又担忧又气忿。霍光立即跟众大臣一起见告皇太后, 列举昌邑王不能继承宗庙的种种罪状。皇太后诏令把刘贺送回昌邑, 赐给他私邑二千户。霍光坐在朝廷中间, 会合丞相以下大臣讨论决定立谁。近亲只有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号皇曾孙的在民间, 大家都称道他。霍光就跟丞相杨敞等上奏皇太后。皇太后下诏说:“同意。”迎接曾孙到宗正府用斋, 然后进未央宫见皇太后, 受封为阳武侯。霍光捧上皇帝的玺和绶带, 进谒了高皇帝庙, 这就是孝宣皇帝。
         
        从昭帝时起, 霍光的儿子霍禹和侄孙霍云都是中郎将, 霍云的弟弟霍山任奉车都尉侍中, 带领胡骑、越骑。霍光有两个女婿是东、西宫的卫尉, 兄弟、几个女婿, 外孙都得以定期朝见皇帝, 任各部门的大夫、骑都尉、给事中。亲族连成一体, 植根盘踞在朝廷中。霍光从后元年间起掌握国事, 到宣帝就位, 才归还政权。宣帝谦让不肯接受, 凡事都先汇报霍光, 然后才奏给天子。霍光每次朝见, 宣帝都虚怀若谷, 神色敬肃, 礼节上屈己退让到了极点。霍光去世时, 宣帝和皇太后亲临参加霍光的丧礼。
         
        当初, 霍氏奢侈, 茂陵徐生说:“霍氏一定得死。人奢侈就不谦虚, 不谦虚就一定玷辱皇上;此人也就是背叛天道。他的地位比别人高, 大家一定忌妒他。霍氏掌权很久了, 忌妒他的人很多了。全部人都忌妒他, 而他又背天道而行, 不等待死等什么?”于是上疏皇上说:“霍氏宽裕昌盛, 皇上您即使想厚待他, 应当适时抑制他, 不要让他最后到死亡的地步。”上书三次, 才听到。
         
        宣帝刚被立为皇上时, 到高庙祭祀, 大将军霍光以骖乘的身份跟从, 皇上心里害怕他, 像背上长了芒刺一样。后来车骑将军张安世代替光任了骖乘, 天子才能从容地面对, 感觉安全在身旁。一直到光死去。而他一族之人竟然全部被杀。因此民间流传说:“威严震主的人不能活。霍氏的祸, 是从骖乘开始的。”



        相关文言文练习
        《汉书·杨王孙传》《汉书·何武传》(二)
        《汉书·吾丘寿王传》《汉书·黄霸传》(三)
        《汉书·张骞传》(二)《李陵传》
        《汉书·鲍宣传》(二)《汉书·蒯通传》
        《汉书·龚遂传》(二)《汉书·黄霸传》(二)
        《汉书·霍去病传》(二)《汉书·儒林传》
        《汉书·魏相传》(二)《汉书·魏相传》
        《汉书·杜业传》《汉书·扬雄传》
        《汉书·食货志》《管子·治国》《汉书·张禹传》
        《汉书·车千秋传》(二)《汉书·翟方进传》(二)
        《汉书·萧何传》(二)《汉书·杜邺传》
        《汉书·霍光传》《汉书·刘向传》
        《汉书·于定国传》(二)《汉书·鲍宣传》
        《汉书·段会宗传》(二)《汉书·王褒传》
        《汉书·樊宏传》《汉书·魏相并吉传》(二)
        《汉书·公孙贺传》(二)《汉书·公孙贺传》
        《汉书·郑崇传》《汉书·阅王商传》
        《汉书·朱买臣传》《汉书·王尊传》
        《汉书·儿宽传》《汉书·赵充国传》
        《汉书·魏相丙吉传》《汉书·张释之传》(二)
        《汉书·张良传》(二)《汉书·樊哙传》
        《汉书·胡建传》《宣帝时, 渤海左右郡岁饥, 盗起》
        《汉书·赵广汉传》(二)《汉书·张释之传》
        《汉书·傅介子传》《汉书·王温舒传》原文及翻译
        《汉书·孙宝传》《汉书·田蚡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