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阅读练习及答案
        苏辙
        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5~8题.
        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苏辙
            公讳轼.姓苏, 字子瞻, 一字和仲, 世家眉山。公生十年, 太夫人亲授以书, 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太夫人尝读《东汉史), 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 太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 吾顾不能为滂母那?”公亦奋厉, 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否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 属文日教千言。 公之于文, 得之于天。少与辙皆师先君。初好贾谊、陆贽书, 论古今治乱, 不为空言。既而读《庄子》, 喟然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 口未能言, 今见《庄子》, 得吾心矣”乃出《中庸论》, 其言微笑妙, 皆古人所未喻。尝谓辙曰:“吾视今世学者, 独子可与我上下耳。”既而谪居于黄, 杜门深居, 驰骋翰墨, 其文一变, 如川之方至, 而辙瞠然不能及矣。后读释氏书, 深悟实相, 参之孔、老, 博辩无碍, 浩然不见其涯也。 先君晚岁作《易传》, 未完, 疾革, 命公述其志。公泣受命, 卒以成书, 然后千载之徽言, 焕然可知也。复作《论语说》, 时发孔氏之秘。最后居海南, 作《书传》, 推明上古之绝学, 多先儒所未达。既成三书, 抚之叹曰:“今世要未能信, 后有君子当知我矣。”
            公诗本似李、杜, 晚喜陶渊明, 追和之者几遍, 凡四卷。幼而好书.老而不倦.自言不及普人, 至唐褚、薛、颜、柳, 仿佛近之。平生笃于孝友, 轻时好施。其于人, 见善称之, 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 如恐不�。患逵掠诟椅�, 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恨。孔于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 曰:“求仁而得仁, 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苏辙集》, 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 不平确的一项是(3分)
        A.学通经史, 属文日数千言 属:写作
        B.既而谪居于黄, 杜门深居 杜:关闭
        C.复作《论语说》, 时发孔氏之秘 发:发展
        D.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恨 恨:遗憾
        6.下列句子中, 全都表现苏轼学术成就的一组是(3分)
        ①比冠, 学通经史 ②论古今治乱, 不为空言
        ③今见《庄子》, 得吾心矣④其言微妙, 皆古人所未喻
        ⑤博辩无碍, 浩然不见其涯也⑥用此数困于世, 然终不以为恨
        A.②④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少年时即胸怀大志, 以前贤为榜样, 渴望用自己的才干造福社会。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 他发奋学习。
        B.谪居黄州, 是苏轼人生的一个分水岭。此前的苏轼, 才高而自负;此后的苏轼, 潜心读书, 学贯儒佛道三家。
        C.苏轼继承父亲的遗志, 完成了《易传》《论语说》和《书传》。苏轼担心这三本书在当世无人能够理解。
        D.苏轼晚年特别喜爱陶渊明的诗歌, 把陶渊明的诗几乎追和了一遍。书法造诣也很高, 可与唐代书法名家比肩。8.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闻古今成败, 辄能语其要。
        (2)其文一变, 如川之方至, 而辙瞠然不能及矣。
        (3)其于人, 见善称之, 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 如恐不尽。
         
        答案:
         
        5.C(发:发掘, 发现)
        6.B(②句突出治学态度, ③句为苏轼学习中的感受, ⑥句赞美苏轼的人品)
        7.C(苏洵只要求苏轼完成《易传》, 后两本书, 是苏轼自己主动完成的, 并非父亲遗志。)
        8.(1)(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 就能说出它的要旨。(“成败”“要”各1分, 整句通顺1分。)
        (2)他的文风一变, (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 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川”“瞠然”各1分, 整句流畅1分。)
        (3)他对待别人, 见到好的就赞美他, 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 唯恐不彻底。(“于”“善”“称”“斥”各1分)
         
        译文:
         
        先生讳名轼, 姓苏, 字子瞻, 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岁时, 母亲亲自教育他, 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 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 母亲读《后汉书》读到《范滂传》, 慨然叹息。苏轼侍立在一旁, 说:“我如果是范滂, 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 我怎么不能成为范滂的母亲呢?”先生更加勤奋有志于效力社会。母亲欣喜道:“我真有一个好儿子啊。”等到苏轼成年, 学问通贯儒家经典和史书, 写文章一天能下笔千言。

        公的文章, 是上天赋予的。小的时候和我一起向父亲学习, 起初喜好贾谊、陆贽的文章, 议论古今成败, 不说空话。后来读《庄子》, 感慨万千说:“我过去心中有所得, 但不能说出, 今天看《庄子》, 说出了我的心里话。”于是写成《中庸论》, 语词精妙, 都是古人所不知道的。他曾经对我说:“我看当今做学问的人, 只有你可和我不相上下。”后来贬谪到黄州, 关门读书, 挥洒文墨, 他的文风一变, (文章气势就)像大河奔流而来, 我只能惊叹却无法企及。后来他读佛书, 深刻地感悟到宇宙人生, 融合儒道, 广博雄辩没有阻碍, 知识渊博, 无边无际。

        父亲晚年作《易传》, 没有完成, 就病重了, 让公继承他的遗志。公哭着接受父命, 最后完成了这本书, 从这以后, 千年以前的精微道理才鲜明彰显而能让人知晓。又写《论语说》, 不时发掘孔子的深奥道理。最后在海南, 写《书传》, 推测探索上古宏伟独到的学说, 许多都是先儒所未能达到的。三本书写成后, 公抚着书叹息道:“今生今世如果不能有人理解我, 后世也一定有君子理解我。”

        公诗本来与李白、杜甫相近, 晚年喜欢陶渊明, 追和陶诗之作差不多遍及每一首, 诗共有四卷。年轻时喜爱书法, 老了也不厌倦, 自称比不过晋代书家, 唐时的褚、薛、颜、柳, 差不多可以比得上。一生忠于孝道友情, 看轻财物, 乐于救助。他对待别人, 见到好的就赞美他, 唯恐不能达到做的那么好;见到不好的就责备他, 唯恐不彻底;只要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 并不顾那样做(有无)�:�, 因此多次被当世所困扰, 但始终不感到遗憾。孔子称伯夷、叔齐是古代的贤才, 说:“追求仁爱而得到仁爱, 又有什么怨恨?”公确实具有仁爱的品德。




        相关文言文练习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古今家戒》叙·《黄州快哉亭记》(二)
        苏辙《南康直节堂记》苏辙《藏书室记》
        《东坡先生墓志铭》《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东轩记》苏辙《乞者赵生传》
        苏辙《东坡先生墓志铭》苏辙《颍滨遗老传》
        苏辙《武昌九曲事记》苏辙《隋论》
        苏辙《君术策五》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孟德传》《书《孟德传》后》苏辙《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汉书·天文志》
        《梁书·刘季连传》归有光《顾隐君传》
        苏辙《东轩记》《怒蛙说》
        王若虚《焚驴志》《零陵三亭记》
        《宋史·欧阳修传》戴名世《河墅记》
        《辽史·韩延徽传》方良永《厓门吊古记》
        《清史稿·李文耕传》《元史·宋子贞传》
        《南史·吕僧珍传》《宋史·叶衡传》
        《关木匠传》《汉书·丙吉传》
        《明史·平安传》《宋史·杨亿传》
        归有光《庄氏二子字说》颜元《漳南书院记》
        苏轼《墨妙亭记》《宋史·毕再遇传》
        李贽《赞刘谐》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