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史记·平淮书》阅读练习及答案

        史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初, 匈奴数侵盗北边, 屯成者多, 边粟不足给食, 于是募民能输及转粟于边者拜爵, 爵得至大庶长。孝景时, 上郡以西旱, 得输粟县官以除罪。卜式者, 河南人也, 以田畜为事。是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 卜式上书, 愿输家之半县官助边。天子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曰∶“臣少牧, 不习仕宦, 不愿也。“使问曰;“家岂有冤, 欲言事乎?“式曰∶“臣生与人无分争。式邑人贫者贷之, 不善者教顺之, 所居人皆从式, 式何故见冤于人!无所欲言也。“使者曰;“苟如此, 子何欲而然?“式曰;“天子诛匈奴, 愚以为贤者宜死节于边, 有财者宜输委, 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具其言入以闻。天子以语丞相公孙弘。弘曰∶“此非人情。不轨之臣, 不可以为化而乱法, 愿陛下勿许。“于是上久不报式。式归, 复田牧。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卜式持钱二十万予河南守, 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人者籍, 天子见下式名, 识之, 曰“是固前而欲输其家半助边“, 乃赐式外繇四百人。式又尽复予县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 唯式尤欲输之助费。天子于是以式终长者, 故尊显以风百姓。式不愿为郎。上曰∶“吾有羊上林中, 欲令子牧之。“式乃拜为郎, 布衣腾而牧羊。岁余, 羊肥息。上过见其羊, 善之。式曰∶“非独羊也, 治民亦犹是也。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 毋令败群。“上以式为奇, 拜为维氏令试之, 维氏便之。迁为成皋令, 将潜最。上以为式朴忠, 拜为齐王太傅。南越反, 齐相下式上书曰;“臣闻主忧臣辱。南越反, 臣愿父子与齐习船者往死之。“天子下诏曰;“卜式虽躬耕牧, 不以为利, 有余辄助县官之用。今天下不幸有急, 而式奋愿父子死之, 虽未战, 可谓义形于内。赐爵关内侯, 金六十斤, 田十顷。“
        (选编自《史记·平淮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B.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C.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
        D.岁余会军/数出浑邪王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其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景, 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 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
        B.县官, 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 也可以指朝廷, 西汉时常用县官来称代政府或皇帝。
        C.外繇, 戍边徭役, 汉时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 不去者可每年出钱三百代役。
        D.关内侯, 指汉代军功爵级中高于大庶长低于彻侯的爵位, 有封邑;, 可以收取租税。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卜式慷慨乐施, 爱国无私。卜式欲捐一半家产被拒绝后, 又捐钱给河南太守供给迁徙百
        姓, 并将皇帝赏赐的四百外繇返还朝廷, 最终得到皇帝的认可。
        B.卜式忠厚朴实, 高风亮节。卜式借钱给穷人, 教导身边的人向善, 不会冤枉任何一个人,
        在当地较有威望, 皇帝想要重用他, 让他作为楷模让百姓学习。
        C.卜式颇具才华, 政绩斐然。卜式认为牧羊和治理百姓有相似之处, 后来他做缑氏县令, 得
        到了百姓的夸赞;被调为成皋县令, 他负责的漕运考核最好。
        D.卜式有勇有义, 心怀天下。无论作为种田牧羊的普通百姓, 还是官至齐王太傅, 卜式始终
        关心国家大事;南越反叛时, 他携子主动请缨, 誓死卫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苟如此, 子何欲而然?(3分)
        (2)以时起居;恶者辄斥去, 毋令败群。(5分)
        14.国家需要钱资, 卜式主动捐资, 公孙弘为何阻止皇帝接纳?请根据文本, 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 9分)
         
         
         
        答案:
        二、(35分)
            (一)10.A   11.A   12.B   13.(1)如果这样, 你想要什么才这样做?(苟、何欲、然各1分)   (2)让他们按时作息, 不好的就让他离开, 不要让他败坏了群体。(以、起居、斥去、败各1分, 句意1分)    14. ①公孙弘认为卜式捐出一半家产却不求回报, 不符合人之常情。②公孙弘认为接纳这笔钱固然可以教化百姓, 但会扰乱律法。(答对1条2分, 答对2条3分)
        译文:
        匈奴常常侵扰北部边境, 汉朝在那里屯驻很多戍守的士兵, 边境屯粮不足供给, 于是招募百姓能纳粮给官府或者运送粮食到边地的封拜爵位, 最高的可封军功爵位至大庶长。孝景帝时, 上郡以西发生旱灾, 允许百姓向官府缴纳粮食来免除罪过。卜式是河南人, 以种田养畜为业。这时候汉朝廷正数次遣将出兵对匈奴作战, 卜式上书说, 愿意把一半家产交给官府作为边境作战费用。天子派使者问他:“你是想做官吗?”卜式说:“为臣自幼放牧, 不熟习官场的事, 不愿做官。”使者问:“是家中有冤屈, 有话要对天子说?”卜式道:“臣生来与人无争, 同邑人有贫穷的我就借贷给他, 不善良的我就教导他, 使他驯良, 邻里人都愿听我的话, 我怎会受人冤屈!没有要对天子说的话。”使者说:“如果这样, 你想要什么才这样做?”卜式道:“天子要讨伐匈奴, 我认为有才华与能力的应该到边境去效力, 有钱的出钱, 这样才能灭掉匈奴。”使者把他的话回报了天子。天子又转告公孙弘丞相。公孙弘说:“这不合人情。不守法度的人, 不可以作天下楷模来扰乱了法纪, 愿陛下不要再去理会他。”于是天子很久没给卜式答复。卜式回家后, 依旧种田放牧。过了一年多, 正赶上汉军屡次出征, 浑邪王等人投降, 县官花费很大, 仓库空虚。第二年, 贫民大迁徙, 都靠官府供给, 官府没有力量全部负担起来。卜式拿着二十万钱交给河南太守, 作为给迁徙的百姓的花费。河南呈上富人资助贫人的登记册, 天子见到上面卜式的名子, 尚能记得, 说道“这是前些日子, 要献一半家产助边的那个人”, 于是赐给卜式戍边徭役四百人的费用。卜式又把它全都交给官府。那时富豪人家为了逃税争着隐匿家产, 唯有卜式热衷于输资帮助官府。天子于是认为卜式的确是位有德长者, 就给他显官尊荣让百姓向他学习。卜式不愿做郎官。天子说:“我有羊在上林苑中, 想请你替我放牧。”卜式才做了郎官, 穿着布衣草鞋放羊。一年多后, 羊群肥壮且繁殖了很多。天子路过这里看到羊群, 夸奖他一番。卜式道:“不但牧羊是这样, 治理百姓与这是同一道理。让他们按时作息, 不好的就让他离开, 不要让他败坏了群体。”天子听了很是惊奇, 封他为缑氏县令试一试他的本领, 果然缑氏百姓反映很好。升任为成皋令, 办理漕运的政迹又被评为最好。天子认为卜式为人朴实忠厚, 封他做了齐王太傅。南越反叛, 齐国相卜式上书说:“为臣曾闻说天子有忧虑, 是臣子的耻辱。如今南越反叛, 臣父子情愿与齐国的操船兵卒一起战死于南越战场。”天子下诏说:“卜式虽然是个耕田放牧人, 并不以此求利, 每有剩余就帮助朝廷缓解经费的困难。如今天下不幸有危急的事发生, 而卜式奋勇请求父子为此献身, 虽然还没有参加战斗, 心中的义念可说是已表现出来了。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 黄金六十斤, 农田十顷。”
         



        相关文言文练习
        《史记·田仁传》《史记·田儋传》
        《史记·伍子胥列传》《史记·戎王使由余于秦》
        《李牧守边》《史记·淮阴候列传》
        《史记·鲁仲连传》《史记·张廷尉释之者》(二)
        《史记·三王世家》《史记·张耳陈馀列传》
        《史记·朝鲜列传》《史记·燕召公世家》
        《史记·孔子世家》(四)《史记·管晏列传》(三)
        《史记·孔子世家》(三)《史记·张骞出使西域》
        《史记·叔孙通传》《史记·乐毅传》(二)
        《史记·司马穰苴传》《史记·张良传》
        《史记·卫青传》《史记·穰侯列传》(二)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完璧归赵论》《史记·苏秦列传》(二)
        《史记·曹相国世家》(二)《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史记·游侠列传·郭解传》(二)《史记·灌将军夫者》
        《史记·老子传》《史记·彭越传》
        《史记·货殖列传序》(二)《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史记·春申君列传》
        《史记·货殖列传》(二)《魏公子列传》(三)
        《史记·孝景本纪》《大史公自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史记·汲黯传》(二)《魏文侯卜相》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三)《史记·张汤传》
        《史记·田叔列传》(二)《史记·吴太伯世家》(二)
        《报任安书》(二)《史记·孔子世家》(二)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史记·陈丞相世家》(三)
        《史记·司马穰苴列传》(二)《史记·陆贾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