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五代史·赵凤传》《新五代史·赵凤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五代史
        文本一
        赵凤, 幽州人也。少为儒。唐天祐中, 燕帅刘守光尽率部内丁夫为军伍, 而黜其面, 为儒者患之。多为僧以避之, 凤亦落发至太原。顾之, 从刘守奇奔梁, 梁用守奇为博州刺史, 表凤为判官。唐庄宗闻凤名, 得之甚喜, 以为护銮学士。后庄宗即位, 拜凤中书舍人。及入汴, 改授礼部员外郎。庄宗及刘皇后幸张全义第, 后奏曰:“妾五六岁失父母, 每见老者, 忍念尊亲泣下, 以全义年德, 妾欲父事之, 以慰孤女之心。”庄宗许之, 风作笺上全义, 定往来仪注。凤土书极谏, 不纳。天成初, 置端明殿学士。时任圜为宰相, 为安重诲所倾, 至罢相归兹州。及珠守殷以汴州叛, 重诲驰驿赐固自尽。既而风哭谓安重诲曰:“任圃, 义士也, 肯造逆谋羽若父乎?如此滥刑, 何以安国!”重诲笑而不责。明年春, 有僧自西国取经回, 得佛牙大如拳, 进于明宗。风扬言曰:“曾闻佛牙锤锻不坏, 请试之。”随斧而碎。时宫中所施已逾数千缗, 闻毁乃止。及年驾还洛, 留知子州事。长兴中, 安重诲出镇河中, 其后重诲得罪, 人无敢言者, 惟风极言于上前曰:“重诲是陛下家臣, 其心终不背主, 五年乘权, 贤豪俯伏, 但不周防, 自贻浸润。”及闵重蒙尘于卫州夙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上墙迁渡河而北吾集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军校曰:“唯公所使。”将行, 闻闵帝遇弑而止。清泰初, 授大�!7镄曰泶�, 凡士友以穷厄告者, 必倾其资而饷之, 人士以此多之也。既而病足, 不能朝谒。疾笃, 自为著筮, 封成, 授著, 曰:“吾家世无五十者, 而复穷贱;吾年已五十, 又为将相, 岂有遐寿哉!”清泰二年三月卒。
        (选自《旧五代史·赵凤传》, 有删改)
        文本二
        安重诲为边彦温等告变。后数日, 凤奏事中兴殿, 启曰:“臣闻奸人有诬重诲者。”明宗曰:“此闲事, 朕已处置之。”凤曰:“臣所闻者, 系国家利害, 陛下不可以为闻。”因指殿屋曰:“此殿所以尊严宏壮者, 栋梁柱石之所扶持也, 若折其一栋, 去其一柱, 则倾危矣。大臣, 国之栋梁柱石也, 且重诲起微贱, 历艰危, 致陛下为中兴主, 安可使奸人动�。 �
        (选自《新五代史·赵凤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B.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C.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甲/
        D.及闵帝蒙尘于卫州/凤集宾佐/军校垂涕曰/主上播迁/渡河而北/吾辈安坐不赴奔问于礼/可乎/
        11.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黥, 又名为墨黥, 是一种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的刑罚, 文中指防止士兵逃跑的措施。
        B.皇后, 又称椒房、坤极、梓童, 是皇帝的正妻, 统摄六宫, 母仪天下, 地位极显赫。
        C.太保, 古代三公之一, 职位次于太傅;亦指辅导太子的太子太保, 与太尉共掌兵权。
        D.著筮, 指古人用警草占卜吉凶以便趋利而避害, 如《氓》中“尔卜尔筮, 体无咎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凤早年避世, 后遇明主。燕帅刘守光征兵时, 他选择落发隐匿太原;后因名望受唐庄宗赏识, 又为明宗所重用。
        B.赵凤恪守礼法, 有识有谋。他极力反对刘皇后以侍父之礼待张全义;他鼓励别人捶毁佛牙, 阻断了言言。的浪费行为。
        C.赵凤为人耿介, 正直敢言。任圜遇害后, 他当面质问安重诲;安重诲获罪, 没有人敢替他进言, 只有赵凤为他辩白。
        D.赵凤乐善好施, 豁达知命。他常�?犊饽�, 周济穷厄;病情加重时, 还能自己占卜命数, 并不因不能长寿而遗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任圜, 义士也, 肯造逆谋以雠君父乎?(4分)
        (2)凡士友以穷厄告者, 必倾其资而饷之, 人士以此多之也。(4分)
        14.两则文本中, 赵凤替安重诲说情时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但文本二的言辞技巧更为高超, 请简要分析。(3分)


        10.B
        11.C“与太尉共掌兵权”错误。
        12.B“他唆使别人捶毁佛牙”理解错误, 原文指他自己捶毁佛牙
        13.(1)任圜, 是天下的仁义之士, 怎么肯愿谋划叛逆的阴谋来把君主视为仇人呢?(《判断句十分;疑问句1分, 造1分, 雠1分)
        (2)凡是士人好友有因为穷苦不得志告诉他的人, 一定会倾尽他的家产来资助他们, 士人们因此赞扬他。(凡1分, 穷厄1分, 饷1分, 多1分)
        14.巧喻法(1分):将国家喻为殿屋, 将安重诲喻为栋梁(1分), 生动形象地说明膨股之臣被诬则社稷不安, 引起唐明宗重视(1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赵凤, 是幽州人, 年轻是儒士。唐天祐年间, 燕帅刘守光全部率领部内服力役的人进入行伍, 并且在面部施加墨刑, 是懦士的忧患。他们大多成了僧人来躲避祸患, 赵凤也剃了头发来到太原。不一会儿, 跟从刘守奇投奔后梁, 后梁任用刘守奇担任博州刺史, 上弗骄荐赵凤担任判官。唐庄宗听说赵凤的名声, 得到他为己用, 感到欢喜, 任命他作为护銮学士。后来唐庄宗即位, 任命赵风为中书舍人。等到赵风进入汴州, 改授他礼部员外郎的官职。唐庄宗和刘皇后莅临河南尹张全义的府第, 后来上奏说:“我五六岁失去了父母双亲, 每次见到年长的人, 想到亲属就落下眼泪, 因为张全义年纪大、品德高, 我想要用侍奉父亲的礼仪侍奉他, 来宽慰我作为孤女的心。”唐庄宗答应她, 任命赵凤写作文书上书张全义, 确定下来往的制度和礼仪。赵凤呈上奏章极力进谏, 谏言不被采纳。天成初年, 设置端明殿学士的官职。当时任圆担任宰相, 被安重诲倾轧, 以至于罢去宰相回到磁州。等到珠守殷据汴州叛乱, 安重诲驾乘驿马赐任圈自尽。不久, 赵凤哭着对安重诲说:“任圆, 是天下的仁义之士, 怎么肯愿谋划叛逆的阴谋来仇杀君主呢?像这样任意施刑, 用什么来使国家安定呢!”安重诲笑, 却不责备他。第二年春天, 有一个僧人从西域取经回来, 得到大如拳头的佛牙, 进献给唐明宗。赵凤扬言说:“我曾经听说佛牙是锤击不坏的, 请让我试试。”随即用斧锤击并且捶碎了它。当时宫中施舍的钱财已经超过了几千文钱, 听说佛牙毁坏了才停止。等到皇帝还到洛阳, 留他掌管汴州事务。长兴年间, 安重诲出京镇宁河中, 那以后安重诲获了罪, 没有教替他说话的人, 只有赵凤极力向皇帝进谏说:“安重诲是陛下的家臣, 他的心始终不肯叛君主, 掌权五年, 贤能豪杰之人屈服, 只是不谨密防患, 使自己被浸染”。等到闽皇帝流亡到了卫州, 赵佩集结宾佐与军校, 流下眼泪说道:“君主流离, 渡过黄河向北, 我们这些人怎能安坐不赶赴问候呢!在礼节上可行吗?”军校说:“唯听凭您的驱遣。”将要出行, 听说阅帝被杀害而停下。清泰年间, 授予太�!U苑镄郧榛泶�, 凡是士人好友有因为穷苦不得志告诉他的人, 一定会倾尽他的家产来资助他们, 士人们因此赞扬他。不久患了足疾, 不能上朝拜谒。病重了, 自己用著草占卜, 下封成了, 扔下著草, 说:“我家世代没有活过五十岁的人, 又都很穷困低贱;我现在年龄超过了五十, 又担任将相, 怎会还能有长寿呢!”清泰二年三月去世。
        文本二:安重诲被边彦温等人诬告发动兵变。几天后, 赵凤在中兴殿上奏事情, 说:“我听说有诬告安重诲的坏人。”唐明宗说:“这是小事, 我已经处理了”赵凤说:“我听说的事情, 关系国家利害, 陛下不能认为无关紧要。“于是指着殿屋说:“这个殿之所以庄严宏伟, 是由于有栋梁柱石的支撑。大臣是国家的栋梁柱石, 况且安重诲出身微贱, 经历了艰难危险, 才使陛下成为中兴的君主, 怎么能让坏人动摇他呢!”唐明宗改变脸色道歉说:“你说得对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旧五代史·符习传》《旧五代史·王思同传》
        《旧五代史·杨凝式传》《旧五代史·翟光邺传》
        《旧五代史·王清传》《旧五代史·刘赞传》(二)
        《旧五代史·夏鲁奇传》《旧五代史·王师范传》
        《旧五代史·徐怀玉传》《旧五代史·刘赞传》
        《旧五代史·冯道传》《旧五代史·张希崇传》
        《旧五代史·赵莹传》(二)《旧五代史·李琪传》(三)
        《旧五代史·康福传》《旧五代史·李袭吉传》
        《旧五代史·马全节传》《武皇帝贞简皇后曹氏》
        旧五代史·葛从周传》《旧五代史·周德威传》
        《李专美传》《旧五代史·皇甫遇传》
        《旧五代史·张策传》《旧五代史·赵莹传》
        《旧五代史·高汉筠传》《旧五代史·钱镠传》
        《旧五代史·庄宗传》《旧五代史·李琪传》(二)
        《旧五代史·龙敏传》《旧五代史·王建传》
        《旧五代史·后唐庄宗纪一》《旧五代史·王晏球传》
        《旧五代史·赵光逢传》《旧五代史·刘词传》
        《旧五代史·李愚传》《旧五代史·王审知传》
        《旧五代史·克宁传》《旧五代史·梁书·李珽传》
        《旧五代史·李琪传》《旧五代史·王瑜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