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陶节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司马迁的《鸿门宴》(节�。�, 完成8~11题。
          陶节夫字子礼, 饶州鄱阳人, 晋大司马侃之裔也。第进士, 起家为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寇暴山谷间, 捕系狱, 屡越以逸, 且不承为盗, 既累年。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囚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楶重其材楶帅泾原, 辟入府。
          崇宁初, 为讲议司检讨官, 进虞部员外郎, 迁陕西转运副使, 徙知延安府。以招降羌有功, 加集贤殿修撰。筑石堡等四城。石堡以天涧为隍, 可趋者唯一路, 夏人窖粟其间, 以千数。既为宋有, 其酋惊曰:“汉家取我金窟埚!”亟发铁骑来争。节夫分部将士遮御之, 斩获统军以下数十百人。夏人度不可得, 敛兵退。连擢显谟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方议城银州, 谍告夏人已东。节夫料必西趋泾原, 官属不肯从, 节夫曰:“吾计之熟矣。”乃遣裨将耿端彦疾驱至银州, 五日城成, 夏人果从泾原至, 则城备已固, 遂遁去。进枢密直学士。
          节夫在延安日久, 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 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 拒弗纳。放牧者执杀之, 夏人怨怒, 大入镇戎军, 杀卤数万口。节夫寻领经制环庆、泾原、河东边事, 言:“今既得石堡, 又城银州, 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横山之地, 十有七八, 兴州巢穴浅露, 直可以计取。”遂陈取兴、灵之策。加龙图阁学士。会朝廷罢经制司, 且弃所城地, 节夫乃求内郡。徙洪州, 改江宁府, 历青、秦二州、太原府。
        群盗李勉起辽州、北平之间, 河东、河北骚动, 两路帅臣、宪臣皆罪去, 至出台郎督捕之。节夫请悉罢所遣兵, 卒以计获勉。坐上疏乞留本道兵勿移戍, 降为待制、知永兴军, 数月, 卒。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陶节夫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菜重其材/
        B.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 章橐重其材/
        C.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菜重其材/
        D.节夫诘/以数语元/即吐服/将适市/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广守/章橐重其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司马, 我国古代对中央政府中专司武职的最高长官的称呼, 也作大臣追赠封号。
        B.谍, 间深。文中指陶节夫安插在夏人中的内线, 专门负责打探夏人的军事情报。
        C.裨将, 副将。裨, 副的, 古代祭祀时穿的次等礼服;将, 将领, 带兵打仗的人。
        D.卒, 去世。《礼记》: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 大夫死日不禄, 士日卒, 庶人日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节夫德行高尚, 受人敬服。他审问顽固面狡猾的罪犯杨元, 杨元把他视为“长者”, 崇敬他, 于是服罪, 甘愿接受刑�!�
        B.陶节夫守边有功, 屡得晋升。他成功招降羌人, 加官集贤殿修撰;他身先士卒击退前来抢粮的夏人, 升任显谟阁待制。
        C.陶节夫料事如神, 未雨绸缪。他料定夏人的动向, 下令加强银州城防, 夏人果然袭击银州, 银州因城防坚固, 得以保全。
        D.陶节夫足智多谋, 恪尽职责。他兼任泾原等地经制司时, 提出攻取兴、灵二州的计谋奉命抓捕盗贼时, 成功计擒李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蔡京、张康国从中助之, 故唯京意是徇。夏人欲款塞, 拒弗纳。
        译文:                                  
        (2)今既得石堡, 又城银州, 西夏洪、宥皆在吾顾盼中。
        译文:                                 
         
         
         
        答案:
        10.(3分)C(断句题应先理解句意。本题设误点只有两处:一是“以数语元”句意不通, 二是“知新会县广守”莫名其妙。比对四个选项可知, A项错在前边断句, B项错在后面断句, D项前后两处都断错了句。只有C项句意通畅, 断句无误。附原文标点:节夫请以数语, 元即吐服, 将适市, 与诸因诀曰:“陶公长者, 虽死可无憾。”知新会县, 广守章重其材。)
        11.(3分)D(按《礼记》的说法, 应为“大夫死曰卒, 士曰不禄”。文中陶节夫是朝中大臣, 应为大夫。) 
        12.(3分)B(“身先士卒”与文意不符。原文是说, 他分派手下的将士去抵抗夏人进攻。) 
        13.(10分)(1)蔡京、张康国从中帮助他, 所以他完全听从蔡京的意图。夏人想要议和, 他不接受。(得分点:“唯……是……”“徇”“款塞”各1分, 句意2分, 共5分。) 
        (2)现在已经得到石堡, 又在银州筑城, 西夏的洪州、有州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得分点:“既““城”“顾盼”各1分, 句意2分, 共5分) 
        【参考译文】 
        陶节夫, 字子礼, 饶州鄱阳人, 晋大司马陶侃的后代。考中进士, 初任广州录事参军。杨元在山谷中做强盗, 被抓入狱中, 多次越狱逃跑, 并且不承认做过强盗, 已经有好几年。陶节夫用几句话责问他, 杨元就吐露实情服罪了, 将要到菜市口处决, 和众囚犯決别说:“陶公是德高望重的人, 我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憾。”陶节夫担任新会县知县, 广州守臣章棠器重他的才能。章棠任泾原统帅时, 召他进入府中。 
        崇宁初年, 陶节夫任讲议司检讨官, 晋升为虞部员外郎, 升任陕西转运副使, 后调任延安知府。因为招降羌人有功劳, 加官集贤殿修撰。主持修筑石堡等四城。石堡把天洞作为护城壕, 可供通行的只有一条道路, 夏人在那里挖窑藏粮, 有数千石。归宋所有后, 他们的首长惊叹说:“汉人占领了我们的全窑埚!”立即派铁骑兵来抢。陶节夫分派手下的将士抵抗, 斩杀捕获他们将领以下的人上百个。夏人估计不能得到, 收兵退回。陶节夫被擢升为显谟待制、龙图阁直学士。 
        正议论在银州筑城之事, 内线说夏人已经东来。陶节夫预料夏人一定会西去泾原, 属官们不认同, 陶节夫说:“我的计策已经考虑好了。”就派遗副将耿端彦迅速赶到银州, 五天筑好城, 夏人果然从泾原到来, 但城的守备已经加固, 夏人于是逃走。
        陶节夫在廷安的时间很长, 蔡京、张康国从中帮助他, 所以他完全听从蔡京的意图。夏人想要议和, 他不接受。碰到放牧的人就抓起来杀掉, 夏人怨恨, 大举入侵镇戒军, 杀掠数万人。陶节夫不久兼任环庆、泾原、河东经制司, 负青边防事务, 上奏说:“见在已经得到石堡, 又在银州筑成, 西夏的洪州、宥州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中。横山的地盘我们已占据十分之七八, 兴州的巢穴浅显直露, 只需要用计谋攻取。”随即陈述了攻取兴州、灵州的计策。加官龙图阁学士。恰逢朝廷废除经制司, 又舍弃了筑城之地, 陶节夫于是请求到内地做官。调到洪州, 改任江宁知府, 先后任青、秦二州和太原府知府。
        李魅等盗贼在辽州、北平之间兴起, 河东、河北一带骚动不安, 两路的将官、检官都因犯罪离去, 朝延于是派谴台郎督查捕捉他们。陶节夫请求把派遣的军队全部撤去, 最终用计谋捕获李勉。因为上疏请求本路的军队不要提防而获罪, 被降为待制, 负责水兴军, 几个月后去世。追任他恢复龙图阁学士。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朱竹君先生传》《赵韩王普为相》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聊斋志异·种梨》《楚人学舟》
        吴敏树《书谢御史》《后汉书·张王种陈列传》
        苏轼《三槐堂铭并序》《宋史·杨业传》
        唐甄《室语》《明史·刘基传》
        《核工记》《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明史·鲁穆传》《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旧唐书·杜甫传》蒋坦《秋灯琐忆》
        《李贺作诗》《螳螂捕蛇》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方苞禁酒之议》《苏轼徙知徐州》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