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范云字彦龙, 南乡舞阴人。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日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齐建元初, 竟陵王子良为会稽太守, 云为府主簿, 王未知之。后克日登秦望山, 乃命云。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 此文三句一韵, 人多作两句读之, 并不得韵, 又皆大篆, 人多不识, 乃夜取《史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 子良令宾僚读之, 皆茫然不识。末问云, 云曰:“下官尝读《史记》, 见此刻石文。”乃进读之如流。子良大悦, 因以为上宾, 深相亲任。子良为云求禄, 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 政当流之。”子良对曰:“云之事臣, 动相箴谏, 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 言皆切至。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 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 亦甚勤劳, 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初, 梁武为司徒祭酒, 与云俱在竟陵王西�。楹没渡�。及帝受禅, 柴燎南郊, 云以侍中参乘。云性笃睦, 好节尚奇, 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垓善, 云起宅新成, 移家始毕, 垓亡于官舍, 尸无所归, 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 躬自营含, 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 任寄隆重, 书牍盈案, 宾客满门, 云应答如流, 无所壅滞, 时人咸服其明赡。武帝九锡之出[注], 云忽中疾, 居二日半, 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 欲速即时愈, 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 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焉, 重衣以覆之。有顷, 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 诏赠侍中卫将军, 敕赐谥曰文。 (节选自《南史·范云传》) 【注】武帝九锡之出:指梁武帝萧衍接受齐和帝禅让, 即将称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B.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 时人每疑其宿构/ C.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 时人每疑其宿构/ D.陈郡殷琰名知人候/叔明见之/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有识具/善属文/下笔辄成时/人每疑其宿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 古代官职名, 是一种属官, 一般负责掌管文书、办理具体事务。 B.大篆, 汉字字体;秦朝创制小篆后, 将此前笔画比较繁复的篆书通称为“大篆”。 C.殿下, 本指殿阶之下, 后来成为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 文中指文惠太子。 D.改容, 文中指文惠太子改变神色, 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现在还可指改换面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云聪慧敏捷, 善于抓住机遇。他登山时能准确流畅地读出石刻文字而深受竟陵王器重, 其他官员虽连夜研读了《史记》, 但仍然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 B.范云体察民生, 敢于直言规劝。他跟从齐文惠太子到田园观看收获庄稼, 及时劝导太子知晓农事的艰难和辛劳, 不要贪求一时的享乐, 使太子受到教育。 C.范云讲究节义, 及时伸出援手。他的朋友王垓去世后, 其尸骸无处停放, 他把王垓的尸骸停在自己刚建成的住宅里, 并为王垓料理后事, 深受时人赞许。 D.范云举重若轻, 具有突出才干。他负责选拔官员, 地位尊贵显赫, 书信文件堆满公案, 宾客盈门, 他却能应对自如, 毫无壅塞阻滞, 当时的人们都很佩服他。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云之事臣, 动相箴谏, 谏书存者百有余纸。 (2)及帝受禅, 柴燎南郊, 云以侍中参乘。 14.范云为什么要选择快速治愈疾�。壳爰蛞得�。(3分) 答案: 10.B 11.C(“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不当, 殿下是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 12.A(连夜研读《史记》的是范云。) 13.(1)范云侍奉臣下, 动辄告诫劝谏我, 保存下来的劝谏文书就有一百多份。(译出大意给2 分, “事”“箴”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2)等到梁武帝接受禅让登上皇位, 到南郊去举行祭天的仪式, 范云以侍中的身份陪同乘车。(译出大意给2 分, “受禅”“参乘”两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当时正是用人之际, 范云急于康复, 以便辅佐梁武帝处理繁重政务。(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范云字彦龙, 是南乡舞阴人。范云六岁时就跟着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每天诵读九页。陈郡的殷琰有知人之明, (有一天)他到袁叔明家见到了范云, 就对袁叔明说:“(这个孩子)是三公及辅相一类的人才�。 狈对粕曰槊艚�, 颇有见地, 善于写文章, 下笔即成, 当时的人�;骋伤窃は裙顾己玫�。南齐建元初年, 竟陵王萧子良担任会稽太守, 范云任府主簿, (当时)竟陵王并不了解他。后来竟陵王约定日期登秦望山, 命范云随行。范云因为山上有秦始皇刻石, 石刻上的文字三句一个韵, 人们多按两句一韵读, 因而读不出韵脚, 加上文字都是大篆, 人们大多不认识, 范云于是连夜取出《史记》反复诵读, 直至朗朗上口。第二天登山, 萧子良让宾客幕僚读石刻, (这些人)都很茫然, 不认识石刻上的文字。最后问范云, 范云说:“下官曾经读《史记》, 见到过这些石刻文。”就走上前很流畅地朗读石刻。萧子良非常高兴, 于是把范云当作上宾, 对范云非常亲近信任。萧子良为范云向齐武帝谋求禄位, 齐武帝说:“我听说范云对你阿谀奉承, 正应当流放他。” 萧子良回答说:“范云侍奉臣下, 动辄告诫劝谏我, 保存下来的劝谏文书就有一百多份。”齐武帝索取谏书观看, 规劝的言辞都恳切备至。文惠太子曾到东园去观看收割稻子, 范云当时随行。文惠回头对范云说:“看他们割得多快呀!”范云说:“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的农事, 也非常辛劳, 希望太子殿下能够体察农事的艰难, 不要追求一时的逸乐。”文惠听后神情肃然, 并向范云致谢。当初, 梁武帝担任司徒祭酒, 与范云同在竟陵王官舍, 感情很好, 亲密无间。等到梁武帝接受禅让登上皇位, 到南郊去举行祭天的仪式, 范云以侍中的身份陪同乘车。范云性格忠厚和蔼, 讲究节义, 崇尚奇伟, 专门帮人解决危难的急事。范云年轻时与领军长史王垓友善, 范云新建住宅落成, 刚搬完家, 王垓恰好死在官舍, 尸骸没有停放之处, 范云就让出东厢房供停尸之用。让王垓尸骸从大门移入, 亲自料理后事, 当时的人都认为非常难得。后来范云在吏部任职, 皇上对他的委任、托付非常盛大庄重, 每日来往公文堆满了几案, 来访的宾客充塞门庭, 范云却应对自如, 没有任何壅塞阻滞, 当时人们都钦佩他聪敏明鉴。当时武帝接受禅让即将称帝, 范云忽然发病中风, 在家中待了两天半, 请医生徐文伯来诊视。文伯说:“慢慢调理则一月之后就会康复, 想要快速即时治愈, 只恐怕两年之后(发�。┚兔挥邪旆ň戎瘟�。”范云说:“早上得知真理, 要我晚上死都可以, 何况两年呢!”文伯于是就用艾灸来加以攻治, 用很厚的衣物覆盖在范云的身上。过了一会儿, 范云就汗流浃背, 马上可以起床。但两年后范云果然去世了。皇上为他悲泣流泪, 下诏追赠为侍中卫将军, 下令赐其谥号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