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阅读练习及答案

        通鉴纪事本末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梁王武以窦太后少子故, 有宠, 王四十余城, 居天下膏腴地。府库金钱且百巨万, 珠玉宝器多于京师。延四方豪俊之士, 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每入朝, 上使使持节, 以乘與驷马迎梁王于阙下。既至, 宠幸无比, 入则侍上同辇, 出则同车。及栗太子之废也, 太后意欲以梁王为嗣, 尝因置酒谓帝曰:“安车大驾, 用梁王为寄。”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 帝以访诸大臣。袁盎等曰:“不可。昔宋宣公不立子而立弟, 以生祸乱, 五世不绝。”梁王由此怨袁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谋, 阴使人刺杀袁盎。天子意梁, 逐贼, 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太后忧梁事不食, 日夜泣不止。会田叔等按梁事来, 取火悉烧梁之狱辞, 空手来见帝。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问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 是汉法不行也。伏法, 而太后食不甘味, 卧不安席, 此忧在陛下也。”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太后闻之, 立起坐餐, 气平复。梁王伏斧质于阙下谢罪, 太后、帝大喜, 相泣, 复如故。然帝益疏王, 不与同车辇矣。六年冬十月, 梁王来朝。上疏欲留, 上弗许。王归国。夏四月, 王薨。窦太后闻之, 哭极哀, 不食, 曰:“帝果杀吾子。”帝哀惧不知所为。与长公主计之, 乃分梁为五国, 尽立男五人为王, 女五人, 皆食汤沐邑。奏之太后, 太后乃说, 为帝加一餐。孝王未死时, 财以巨万计, 及死, 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四·梁孝王骄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B.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C.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D.上大然/使叔等谒/太后且曰/梁王不知也/造为之者/独在幸臣胜/诡之属为之耳/已伏诛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膏腴, 这里指肥沃的土地, 与贾谊《过秦论》中“东割膏腴之地”的意义一致。
        B.阙下, 阙是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 阙下即宫阙之下, 这里借指帝王所居的宫廷。
        C.嗣, 嗣字有继承、子孙的含义, 文中太后打算让梁王成为太子, 以继承皇位。
        D.伏斧质, 质是砧板, 斧质即杀人的刑具, 也指杀身、杀头, 这里是指梁王向皇帝请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王是窦太后的小儿子, 深受窦太后宠爱, 占据四十多座城市和大量土地, 他的珠玉宝器比京城还多, 他死后府库中仍然留存巨额财富。
        B.皇帝对梁王也非常宠爱, 每次梁王入朝觐见, 皇帝都会派使者拿着符节、用四匹马拉的车迎接他, 还让他和自己同乘一辆车, 荣宠无比。
        C.栗太子被废掉后, 太后想让梁王继承皇位, 袁盎等大臣力谏, 指出这样做的�:�。此举得罪了梁王, 于是他派羊胜、公孙诡亲手刺杀了袁盎。
        D.梁王去世后, 太后非常悲痛。皇帝为安慰太后, 将梁国一分为五, 将梁王的儿子都封为王, 女儿也都封有汤沐邑, 此举赢得了太后的欢心。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延四方豪俊之士, 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之属皆与之游。
        (2)天子意梁, 逐贼, 果梁所为。上由是怨望。 
        14.田叔为什么甘冒奇险烧毁“梁之狱辞”?请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0.B【解析】A项“属”是这类人的意思, “胜诡之属”意义完整, 不能断开, 排除A、D项;“上大然”陈述内容完整, 须断开, 排除C;“使叔等谒太后”语义完整, 不能断开, 排除C、D项;“曰”后的内容是田叔的奏对, 并非太后的话, 排除D项。故选B。
        11.C【解析】从袁盎的进言中可以知道梁王是皇帝的弟弟, 不可能成为太子。故选C.
        12.C【解析】“派羊胜、公孙诡亲手刺杀了袁盎”错。从原文“与羊胜、公孙诡谋, 阴使人刺杀袁盎”可知, 梁王是与羊胜、公孙诡谋划, 并不是他们二人亲手刺杀袁盎。
        13.(1)他邀请四方豪杰, 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这一类人, 都与他交往。(“延”, 邀请、招揽;“属”, 类, 等辈;“游”, 交往。各1分, 句意1分)
        (2)皇帝怀疑是梁王干的, 便追查刺客的行踪, 发现果然是梁王所为。皇帝因此怨恨梁王。(“意”, 怀疑;“逐”, 追逐, 这里理解为追查;“怨望”, 怨恨。各1分, 句意1分)
        14.(1)如果不烧毁案卷, 就必须惩处梁王, 否则国法威严尽失;(2)如果惩处梁王, 则太后寝食难安, 令皇帝担忧;(3)烧毁案卷, 将罪责推给羊胜、公孙诡, 避免皇帝左右为难。(每点1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 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梁王刘武因是窦太后小儿子的缘故, 受到宠爱, 封给梁国统辖的有四十多座城, 封地是天下肥沃的土地。府库中所藏金钱近百万, 珠玉宝器超过京城。他邀请四方豪杰, 吴人枚乘、蜀人司马相如这一类人, 都与他交往。每当梁王入朝, 汉景帝都派使者持符节用四匹马拉的车, 到阙下宫城的外门迎接梁王。到了之后, 所受到的宠幸无人可与之相比, 进入皇宫与景帝同坐一辆辇车, 出宫与景帝同坐一辆御车。等到栗太子被废后, 窦太后想确定梁王为皇帝的继承人, 曾经特设酒宴对景帝说:“你出入乘安车和大驾, 让梁王陪你身旁。”景帝跪在席上挺起身子说:“是。”酒宴结束, 景帝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袁盎等人说:“不可以。当年宋宣公传位给弟弟不传给儿子, 由此产生祸乱, 持续五代不得安宁。”梁王因此怨恨袁盎及参加议论的朝廷大臣。便与羊胜、公孙诡商议, 暗中派人刺杀了袁盎。皇帝怀疑是梁王干的, 便追查刺客的行踪, 发现果然是梁王所为。皇帝因此怨恨梁王。窦太后因担心梁王的事而不吃东西, 日夜哭泣不�!G『锰锸宀榘焱炅和醯氖禄氐匠ぐ�, 田叔用火烧毁了从梁国办案取得的所有证词材料, 两手空空来拜见景帝。景帝问:“梁王有罪吗?”田叔回答说:“不但有罪, 而且是死罪!”景帝问:“证据在哪里?”田叔说:“请您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了。”景帝问:“为什么?”田叔说:“如果不诛杀梁王, 法律就无法施行。如果杀死梁王, 太后会伤心得吃不下东西, 睡不好觉, 陛下也会因此忧虑。”景帝赞同他说的话, 便派田叔等人去拜见太后, 并且说:“梁王根本不知道此事, 是梁王的宠臣羊胜、公孙诡之流阴谋策划的, 他们都依照法令被处死了。”太后听了这些话, 立即坐起来吃饭, 心情也平静下来。梁王来到宫门前, 解衣露体伏在刑具上, 承认过错, 请求原谅。太后、景帝都非常高兴, 与梁王对着哭泣, 又和好如初。然而, 景帝越来越疏远梁王, 不再同他乘坐一辆车。六年冬十月, 梁王入朝觐见, 上书给景帝想请求在长安多留一段时间, 景帝没有允许。梁王返回封国。第二年夏季四月, 梁王去世。窦太后知道后, 哭得非常伤心, 不吃东西, 说:“皇上果然杀了我儿子!”景帝悲痛恐惧, 不知该怎么办才好。便与长公主商议, 将梁国分成五国, 把梁王的五个儿子全都封为诸侯王, 梁王的五个女儿也都封有汤沐邑, 汉景帝将这一情况禀报窦太后, 太后才高兴起来, 为皇上的这个做法多吃了一顿饭。梁孝王生前就有数以万计的财产, 他死后, 府库所藏剩余的黄金还有四十多万斤。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二)《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七)
        《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三)《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六)
        《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二)《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二)《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
        《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制弊》《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
        《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二)《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二)《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二)
        《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蜀》《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
        《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篡晋》《通鉴纪事本末·突厥叛唐》
        《通鉴纪事本末·两税之弊》《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五)
        《通鉴纪事本末·智伯请地于韩康子》《通鉴纪事本末·祖逖北伐》(二)
        《通鉴纪事本末·吴蜀通好》《通鉴纪事本末·仆固怀恩之叛》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通鉴纪事本末·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四)《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二)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三)《通鉴纪事本末·豪杰亡秦》(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迁洛阳》(三)《通鉴纪事本末·朋党之祸》
        《通鉴纪事本末·伾文用事》《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二)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