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5题。(13分) 苦斋记 明·刘基 ①苦斋者, 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室十有二楹, 覆之以茅, 在匡山之巅。匡山在处之龙泉县西南二百里, 剑溪之水出焉。山四面峭壁拔起, 岩皆苍石, 岸外而臼中。其下唯白云, 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 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 其味皆苦;而物性之苦者, 亦乐生¨。 ②于是鲜支、黄檗、苦楝、侧柏之木, 黄连、苦杕、亭历、苦参、钩天之草, 地黄、游冬、箴、芑之菜, 槠、、草斗之实, 竹之笋, 莫不族布而罗生焉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 味亦苦, 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 能已积热, 除烦渴之疾。其茶亦苦于常茶。其泄水皆啮石出, 其源沸沸汩汩, 密折, 注入大谷其中多斑文小鱼, 状如吹沙, 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③山去人稍远, 惟先生乐游, 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 故遂择其洼而室焉。携童几数人, 启陨箨以艺粟菽, 茹啖其草木之荑实间则蹑屐登崖, 倚修木而啸, 或降而临清冷。樵歌出林, 则拊石而和之, 人莫知其乐也。 ④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 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 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 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 燕坐于华堂之上, 口不尝茶蓼之味, 身不历农亩之劳, 寝必重褥, 食必珍美, 出入必舆隶, 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 颠沛生于不测, 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 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虽欲效野夫贱隶, 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 庸非日之乐, 为今日之苦也耶?被之苦, 吾之乐;而彼之乐, 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 李以苦存, 夫差以酣酒亡, 而勾践以尝胆兴, 无亦犹是也夫?” ⑤刘子闻而悟之, 名其室曰“苦斋”, 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 【注】①处:指处州府, 治所在今浙江丽水。②陨箨:落下的笋壳。③茶鉴:指野苦菜。④:野草 21.填入第①段方框处最恰当的虚词是( )。(1分) A.也 B.哉 C.焉 D.耳 22.简析第①段画线句“其下唯白云”的作用。(2分) 23.下列对第①段内容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匡山的植物被山中甘而善苦的北风吹刮, 因而味道是苦的。 B.山中野蜂所酿之蜜味苦, 但能“已积热, 除烦渴之疾”。 C.剑溪水中的鱼喜欢吹沙, 味道苦有点微辣, 可以醒酒。 D.作者目之所见, 口之所食, 足之所至, 心之所想, 无一不苦。 24.下列句子与本文思想不相符的一项是( )。(3分) A.祸兮, 福之所倚;福兮, 祸之所伏。 B.(士生于世)使其中坦然, 不以物伤性, 将何适而非快? C.饭疏食, 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 D.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25.结合文章内容, 分析第④段写膏粱之子的用意。(5分) 答案: 21.(1分) C 22.以白云缭绕的之景, 衬托出匡山之高。(手法“衬托”1分, 特点“高”1分) 23.(2分)B 24.(3分)D 25.膏粱之子富贵时住华屋、睡厚褥、吃珍馐美食, 出则仆役相拥, 不历农耕辛劳, 而一旦运穷福艾遭遇不测, 他们不适应粗食劣物, 缺乏生存能力。通过举例, 具体阐发了“乐与苦, 相为倚伏羲”的道理;借批评膏粱之子只图安逸享乐, 赞扬了苦斋主人苦中求了, 已然子安的宽敞胸怀。 (或寄托了苦斋主人安贫乐道的情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