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陈处士墓志铭 王阳明 处士讳泰, 字思易。父刚, 祖仲彰, 曾祖胜一。世居山阴之钱清。刚戍辽左, 娶马氏, 生处士。正统甲子, 处士生十二年矣, 始从其父自辽来归。当是时, 陈虽巨族, 然已三世外戍, 基业凋废殆尽。处士归, 与其弟耕于清江之上, 数年遂复其故。处士狷介纯笃, 处其乡族亲党, 无内外少长戚疏, 朴直无委曲;又好面折人过, 不以毛发假借, 不为斩险刻削。故其生也, 人争信惮;其死也, 莫不哀思之。处士于书史仅涉猎, 不专于文;敦典崇礼, 务在躬行。郡中名流以百数, 皆雕绘藻饰, 熻熠以贾声誉;然称隐逸之良, 必于处士, 皆以为有先太丘之风焉。弘治癸亥正月庚寅以疾卒, 年七十二。九月己丑, 其子琢卜葬于郡西之回龙山。 初, 处士与同郡罗周、管士弘、朱张弟涎友, 以善交称。成化间, 涎以岁贡至京。某时为童子, 闻涎道处士, 心窃慕之。至是归, 求其庐, 则既死矣。涎侄孙节与予游, 以世交之谊为处士请铭。且曰:“先生于处士心与之久矣, 即为之铭, 亦延陵挂剑之意耶。”予曰:“诺。”明日, 与琢以状来请。 惟陈氏世有显闻。刚之代父戍辽也, 甫年十四。主帅壮其为人, 召与语, 大说, 遂留参幙下。累立战功, 出奇计。当封赏, 辄为当事者沮抑, 竟死牖下。处士亦状貌魁岸, 幼习边机, 论议根核, 的然可施于用。性孝友, 属其家多难, 收养其弟侄之孤, 掇拾扶持, 不忍舍去, 遂终其身。琢亦能诗有行。次子玠、三孙徕、卫、及皆向于学。夫屡抑其进, 其后将必有昌者, 铭曰: 嗟惟处士, 敦朴厚坚;犹玉在璞, 其辉熠然。秉义揭仁, 乡之司直。邈矣太丘, 其孙孔式。胡溘而逝!其人则亡, 德音孔迩。乡人相告, 毋或而弛;无宁处士, 愧其孙子。回龙之冈, 其郁有苍;毋尔刍伐, 处士所藏。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基业凋废殆尽 殆:危险 B. 甫年十四 甫:刚刚 C. 辄为当事者沮抑 沮:阻遏 D. 秉义揭仁 秉:坚持 6.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处士:古代称有德才而隐居不仕的人, 后泛指未做过官的人。 B. 癸亥:古代用天干地支记年法, 后文“庚寅”“乙丑”与此同。 C. 岁贡:明清两代, 从府、州、县学中选送廪生升入国子监读书。 D. 童子:明清时期, 士子考取秀才前不论年龄大小都被称为童子。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好面折人过, 不以毛发假借, 不为斩险刻削。 (2)主帅壮其为人, 召与语, 大说, 遂留参幙下。 (3)处士亦状貌魁岸, 幼习边机, 论议根核, 的然可施于用。 8. 根据第一段, 概括陈处士在治学、守礼方面的特点。 【答案】5. A 6. B 7. (1)(处士)还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 不因事情小就宽容, 不做苛刻严酷的事。 (2)主帅认为他为人勇猛, 招来与他谈话, 听后非常高兴, 于是就留在他账下参议 。 (3)处士也是形体相貌魁梧伟岸, 幼年便熟悉边防要务, 议论触及根本, 的确可以施用。 8. 治学:仅涉猎, 不专门研究;守礼:崇尚礼法, 身体力行。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 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项, “基业凋废殆尽”的意思是“家族基业衰落荒废几乎没有剩余的”, 所以“殆”的意思是“几乎”。故选A。 【6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 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B项, “……后文‘庚寅’‘乙丑’与此同”说法错误, 后文的“庚寅”“己丑”是干支记日, 不是用天干地支记年。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 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的“又好面折人过”, 省略主语“处士”, 翻译时补齐;“好”, 喜欢;“面”, 名词作状语, 当面;“折”, 指责;“面折”, 当面指责;“过”, 过失;“以”, 因为;“毛发”, 指事情�。弧凹俳琛�, 宽容;“为”, 动词, 做;“斩险刻削”, 指苛刻严酷的事。(2)中“壮”, 形容词意动用法, 认为……勇猛;“其”, 代词, 他;“壮其为人”, 认为他为人勇猛;“召与语”, 省略句, “语”, 谈话;“召(之)与(之)语”, 招来他与他谈话;“说”, 通“悦”, 高兴;“遂”, 于是;参”, 参议;“幙”, 通“幕”, 古代战争时将帅的帐篷, 指营帐;“参幙下”即“参于幙下”, 在他账下参议。(3)句中, “状貌”, 形体相貌;“魁岸”, 魁梧伟岸;“习”, 熟悉;“边机”, 边防要务;“习边机”, 熟悉边防要务;“根核”, 指触及根本;“的”, 的确;“然”, 词尾, ……的样子;“可”, 可以;“施于用”, 施用;“的然可施于用”, 的确可以施用。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 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 要通读文章, 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 在此基础上明确题目要求, 确定答题区域, 仔细阅读, 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 回答问题。本题要求根据第一段, 概括陈处士在治学、守礼方面的特点。关键词为“治学”“守礼”, 题干已经明确答题区域为文章第一段, 仔细阅读第一段, 从中筛选出“处士于书史仅涉猎, 不专于文”“敦典崇礼, 务在躬行”等信息, 根据这些信息整合概括陈处士在治学、守礼方面的特点。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 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 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 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 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 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