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清史稿·朱之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清史稿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4题。
        朱之弼, 字右君, 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进士, 授礼科给事中, 转工科都给事中。八年, 疏言:“国家宜重名器。旧制, 胥吏供役年久无过, 予以议叙, 选用佐贰。今户、兵等部书役别系职衔, 非官非吏, 有玷班行。此曹起自贫乏, 不数年家赀钜万, 衣食奢侈。非舞文作奸, 何以致此?请严察褫夺。”上韪其言, 并严饬行。
        又疏言:“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上下相诿, 彼此相安。国家事安得不废, 百姓安得不困?臣愚谓今日求治, 首在择人。上面召诸大臣亲试才品, 因能授任;复考其历事后兴利几何, 除弊几何, 定功罪, 信赏罚, 则法行而事举矣。”上纳之弼言, 谕六部去怠忽旧习。
        世祖恶贪吏, 命官得赃十两、役得赃一两, 皆流徙。令既行, 之弼疏论其不便, 略谓:“自上谕宣传后, 抚按所纠, 必无大贪。何则?一经提问, 有司无不图保身命, 虽盈千累百, 而及其结谳, 期不满十两而止。而今普天之下, 皆不取十两之有司, 岂真出古循吏哉?良以令严则思遁, 徒有名而无其实也。上但择一大贪者惩之, 一大廉者奖之, 则众贪惧、众廉奋矣。”上甚嘉之。
        会岁旱求言, 与尚书王弘祚廷辨, 卒从之弼议。康熙八年, 疏言:“世祖严治贪官蠹役, 特立严法, 如非官役, 不用此例。今不论有禄无禄, 通用重典。贪蠹事发, 被证畏同罪, 刑讯不承, 使大贪漏网。如逼抑出钱, 倘非官役, 许用旧律。”诏并如所请。
        十四年, 以母丧去官。二十二年, 会推湖北按察使, 之弼举道员王垓, 不当上意。以所举非材, 吏部议降三级调用。寻卒。
        之弼内行修笃, 事亲孝, 与其弟之佐相友爱。之佐, 顺治十四年进士, 选庶吉士, 历官侍读学士。严事之弼, 虽白首, 执子弟礼甚谨。
        (选自《清史稿·列传五十》,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B.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C.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D.国家章制/大备部臣实心/任事利自知/举弊自知/革今乃尽若事外/遇事至/才者不肯决/无才者不能决/稍重大即请会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名器,名号与车服方面的仪制。封建社会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
        B.六部, 隋唐至清代, 中央行政机构分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C.循吏, 徇私枉法的官吏。《史记·太史公自序》“作循吏列传五十九”。
        D.庶吉士, 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 是内阁辅臣的重要来源。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之弼认为兵部户部的一些小吏职衔混乱, 有辱兵部户部的整体形象。
        B.朱之弼建议皇上亲自考察任用各部大臣, 再根据他们的政绩奖优罚劣。
        C.惩治贪官蠹役方面, 朱之弼建议康熙借鉴顺治朝的办法, 康熙采纳了。
        D.朱之弼家风孝谨, 兄弟友爱, 弟弟虽然头发白了仍然对哥哥非常恭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旧制, 胥吏供役年久无过, 予以议叙, 选用佐贰。(4分)
        (2)二十二年, 会推湖北按察使, 之弼举道员王垓, 不当上意。(4分)
        14.对于世祖惩治贪腐的法令, 朱之弼认为“不便”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 20分)
        10.(3分)B
        11.(3分)C(循吏, 善良守法的官吏)
        12.(3分)A(原文“有玷班行”, 意思是玷污混乱了正常的官阶班列行次)
        13.(8分)(1)(4分)按照过去的制度, 官府小吏工作时间长了如果没有过失, 就给予核议奖励, 选择任用为副职。(“旧制”“供役”“过”“议叙”各1分)
        (2)(4分)康熙二十二年, 适逢推荐湖北按察使, 朱之弼举荐道员王垓, 不符合皇上的心意。(“会”“推”“当”“上意”各1分)
        14.(3分)①法令过于严苛;②贪官对应“十两”规定逃避处罚;③法令流于有名无实。(每点1分, 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朱之弼, 字右君, 顺天大兴人。顺治三年考中进士, 授予礼科给事中, 后转任工科都给事中。顺治八年, 他上疏说:“国家应该重视区别尊卑贵贱的等级。官府小吏工作时间长了如果没有过失, 就给予核议奖励, 选择任用为副职。现在户部、兵部等部管办文书的属吏是另外的职位和头衔, 不属于正常的官吏, 玷污混乱了正常的官阶班列行次。这些人从贫穷匮乏人家起步, 不几年就有万贯家财, 衣服食物豪奢侈靡。如果不是玩弄文字做乱法的事, 凭什么到这种地步?请朝廷严格考察依法剥夺他们的官职。”皇上认为他的建议正确, 并且严格要求官员使他们行为谨严合礼。
        他又上疏说:“如果国家规章制度非常完备了, 各部大臣就会认真做事, 自己知道兴办善政革除弊端。现在却好像都置身事外, 遇到事情了, 有才干的不肯决断, 没有才干的不能决断, 稍微重大的事情就请求聚合众人商议。上下级互相推诿, 各自安好。这样, 国家的事情怎么能不被废弃, 老百姓怎么能不受困窘?我愚笨地认为现在要想国家安定, 首先在于选用人才。皇上您当面召集各位大臣亲自考察他们的才干品级, 根据能力授职任命;再考察他们任职后兴办了多少有利的事,革除了多少弊端, 确定功劳和罪过, 彰明奖赏和处罚, 那就会法令可以施行事情可以成功了。”皇上采纳了朱之弼的建议, 告诉六部革除原来怠惰玩忽的作风。
        世祖憎恶贪腐, 下令如果官员贪赃十两银子, 役卒贪赃一两银子, 都要流放。法令颁发以后, 朱之弼上疏议论它不合适, 大致说:“自从皇上这个法令宣布传达后, 巡抚和巡按所稽查的, 一定不会再有大的贪官了。为什么呢?一旦被提审查问, 官员没有不尽力保全身家性命的, 即使贪污了千百两, 等到他结案定罪的时候, 也一定期望贪污不足十两才罢休。现在普天之下, 都是连十两银子都不贪污的官员, 难道真的都超过古代那样的清廉官吏吗?实在是因为法令太严苛了人心就想逃避, 法令也就只有名无实了。皇上只要选择一个大的贪官惩罚他, 选择一个大的清官奖励他, 那么那些贪官就会惧怕, 那些清官就会振奋了。”皇上非常赞赏他。
        适逢这一年大旱朝廷征求建议, 朱之弼跟尚书王弘祚在朝廷上论辩, 朝廷最终采纳了朱之弼的建议。康熙八年, 他上疏说:“世祖严厉惩处贪官污吏, 特意制定了严苛的法律, 如果贪污者不属于官吏衙役, 就不使用这部法律。现在不论贪污者有没有俸禄, 一律使用重典。贪官污吏事情败露, 接受审查害怕罪行一样, 用刑审讯也不会承认, 致使大的贪污犯漏网。如果逼迫勒令交出了赃款, 只要不是官吏, 允许使用原来的法律。”皇帝下诏一并批准了他的建议。十四年, 因为母亲去世辞去官职。二十二年, 适逢推荐湖北按察使, 朱之弼举荐道员王垓, 不符合皇上的心意。因为举荐出来的人不具备才能, 吏部考量将朱之弼降三级调到别处任职。不久去世。
        朱之弼居家言行美好诚恳, 侍奉父母孝顺, 跟弟弟朱之佐友睦仁爱。朱之佐, 顺治十四年考中进士, 被选为庶吉士, 历次做官到侍读学士。恭敬对待朱之弼, 虽然自己头发白了, 遵守弟弟的礼数非常恭谨。
         



        相关文言文练习
        《清史稿·阿桂传》《清史稿·李长庚传》(二)
        《清史稿·冯光熊传》《清史稿·李卫传》
        《清史稿·豪格传》《清史稿·顾炎武传》
        《清史稿·裘曰修传》《清史稿·李鸿章传》(二)
        《清史稿·李奕畴传》《清史稿·沈近思传》
        《清史稿·丁日昌传》《清史稿·白镕传》
        《清史稿·张存仁传》《清史稿·侯方域传》
        《清史稿·施琅传》(二)《清史稿·朱轼传》
        《清史稿·王弘祚传》《清史稿·阎若璩传》
        《清史稿·赵廷臣传》《清史稿·高士奇传》
        《清史稿·曾国藩传》《清史稿·童华传》(二)
        《清史稿·谢济世传》《清史稿·缪遜传》
        《清史稿·宋必达传》《清史稿·马如龙传》
        《清史稿·向荣传》《清史稿·吴琠传》
        《清史稿·阮元传》《清史稿·刘永福传》
        《清史稿·张树声传》《清史稿·刘统勋传》
        《清史稿·施闰章传》《清史稿·王夫之传》
        《清史稿·龚鉴传》《清史稿·李赓芸传》
        《清史稿·冯子材传》(二)《清史稿·魏琯传》
        《清史稿·魏象枢传》《清史稿·宋荦传》
        《清史稿·金德瑛传》《清史稿·张勇传》
        《清史稿·索额图明珠传》《清史稿·尹会一传》
        《清史稿·方苞传》《清史稿·左宗棠传》
        《清史稿·陶澍传》《清史稿·丁宝桢传》
        《清史稿·薛允升传》《清史稿·汤金钊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