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伏隆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后汉书

        伏隆传
        隆字伯文, 少以节操立名, 仕郡督邮。建武二年, 诣怀宫, 光武甚亲接之。
        时, 张步兄弟各拥强兵, 据有齐地。拜隆为太中大夫, 持节使青、徐二州, 招降郡国。隆移檄告曰:“乃者, 猾臣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 除乱诛莽, 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 杀戮贤良, 三王作乱, 盗贼从横, 忤逆天心, 卒为赤眉所害。皇天祐汉, 圣哲应期, 陛下神武奋发, 以少制众。故寻、邑以百万之军, 溃散于昆阳, 王郎以全赵之师, 土崩于邯郸, 大肜、高胡望旗消靡, 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 幸以宗室属籍, 爵为侯王, 不知厌足, 自求祸弃, 遂封爵牧守, 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 已拔睢阳, 刘永奔迸, 家已族矣。此诸君所闻也, 不先自图, 后悔何及!”青、徐群盗得此惶怖, 获索贼右师郎等六校即时皆降。张步遣使随�。桡谏鲜�, 献鳆鱼。
        其冬, 拜隆光禄大夫, 复使于步, 并与新除青州牧守及都尉俱东, 诏隆辄拜令长以下。隆招怀绥缉, 多来降附。帝嘉其功, 比之郦生。即拜步为东莱太守, 而刘永复遣使立步为齐王。步贪受王爵, 犹豫未决。隆晓譬曰“高祖与天下约, 非刘氏不王, 今可得为十万户侯耳。”步欲留隆与共守二州, 隆不听, 求得反命, 步遂执隆而受永封。隆遣间使上书曰:“臣隆奉使无状, 受执凶逆, 虽在困厄, 授命不顾。又吏人知步反畔, 心不附之, 愿以时进兵, 无以臣隆为念。臣隆得生到阙廷, 受诛有司, 此其大愿;若令没身寇手, 以父母昆弟长累陛下。陛下与皇后、太子永享万国, 与天无极。”帝得隆奏, 召父湛①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其后步遂杀之, 时人莫不怜哀焉。
        五年, 张步平, 车驾幸北海, 诏隆中弟咸收隆丧, 赐给棺敛, 太中大夫护送丧事, 诏告琅邪作家, 以子瑗为郎中。
        (节选自《后汉书·伏隆传》, 有删节)
        (注)①湛:伏湛, 伏隆的父亲。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贼从横, 忤逆天心   忤:违反
        B.大肜、高胡望旗消靡   靡:倒下
        C.隆招怀绥缉            绥:安抚
        D.虽在困厄, 授命不顾   授:接受
        6.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督邮, 汉代设置督察地方驿亭转运文书及物资的官员, 如《三国演义》中写到“张飞怒打督邮”。
        B.节, 指古代使臣奉命出行作为凭证的符节, 如《苏武传》“杖汉节牧羊, 卧起操持, 节旄尽落”。
        C.牧守, 州牧和郡太守的合称, 州官称牧, 郡官称守, 如《三国志·文帝纪》“朝士明制度, 牧守由政事”。
        D.万户侯, 古代食邑万户的高官,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诸君所闻也, 不先自图, 后悔何及!
        (2)帝得隆奏, 召父湛流涕以示之曰:“隆可谓有苏武之节。恨不且许而遽求还也!
        8.伏隆出使青、徐二州通告各郡的檄文讲了哪两层意思?请简要概括。

         
        答案:
        5.D
        6.A
        7.(1)这是各位听说过的事, (你们)如果不事先考虑自己, 后悔怎么来得及!
        (2)皇帝看到伏隆的奏章, 召见他的父亲伏湛流着泪把奏章给他看, 并说:“伏隆可以说具有苏武的节操。遗憾不能暂且答应他并立即救他回来!”
        8.①分析天下形势;②劝说群盗投降。
        【解析】
        【分析】
        5.D项, “授:接受”错误。“授”在这里的意思是“交还、献出”。
        故选D。
        6.A项, “汉代设置督察地方驿亭转运文书及物资的官员”错误。督邮, 汉代设置的郡中重要属吏, 代表太守督察县乡, 宣达教令, 兼司狱讼捕亡。唐朝废除。
        故选A。
        7.(1)“此诸君所闻也”, 判断句;“自图”, 考虑自己;“何急”, 反问句, 怎么来得及。
        (2)“涕”, 泪;“以示之”, 省略句, 把奏章给他看;“恨”, 遗憾;“许”, 答应;“遽”, 立即。
        8.檄文分为两部分:“乃者, 猾臣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 除乱诛莽, 故群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而任用贼臣, 杀戮贤良, 三王作乱, 盗贼从横, 忤逆天心, 卒为赤眉所害。皇天祐汉, 圣哲应期, 陛下神武奋发, 以少制众。故寻、邑以百万之军, 溃散于昆阳, 王郎以全赵之师, 土崩于邯郸, 大肜、高胡望旗消靡, 铁胫、五校莫不摧破。梁王刘永, 幸以宗室属籍, 爵为侯王, 不知厌足, 自求祸弃, 遂封爵牧守, 造为诈逆。今虎牙大将军屯营十万, 已拔睢阳, 刘永奔迸, 家已族矣”是在分析天下形势;最后一句“此诸君所闻也, 不先自图, 后悔何及!”是在劝说群盗投降。

        参考译文:
        伏隆年轻时因节操成名, 在琅琊郡担任督邮。建武二年(公元26年), 伏隆到怀宫, 光武帝刘秀很亲切地接待他。
        当时张步兄弟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 占据齐地。朝廷任命伏隆为太中大夫, 带符节出使青、徐二州, 招降各郡国。伏隆发送檄文给各郡国说:“先前, 奸臣王莽, 杀害皇帝盗取帝位。宗室起兵, 铲除乱人诛杀王莽, 因此大家拥立圣公刘玄来主持国家。但他任用奸臣, 杀害忠良, 三王作乱, 盗贼横行, 违背天意, 最终被赤眉军杀害。皇天保佑汉室, 圣明的人应运而生, 陛下大发神威, 以少胜多。因此王寻、王邑率领百万大军, 在昆阳被打得大败溃散, 王郎率所有赵地军队, 在邯郸被打得土崩瓦解, 大肜、高胡望见军旗就逃跑, 铁胫、五校也无不被打败。梁王刘永, 很幸运凭宗室成员身份, 受封为侯王, 不知满足, 自找祸害, 于是封爵任官, 做出大逆不道的事。如今虎牙大将军盖延屯兵十万, 已经攻克睢阳, 刘永逃走, 家已被族灭。这是各位听说过的, 你们不事先替自己考虑, 后悔怎么来得及!”青州、徐州的贼兵得到文告后很恐慌, 获索贼人右师郎等六股贼兵立即全部投降。张步派使者随伏隆到朝廷上书, 进贡鳆鱼。
        建武三年(公元27年)冬天, 朝廷任命伏隆为光禄大夫, 再次出使张步那里, 并与新任青州太守和都尉一起东行, 诏书命令伏隆可以直接任命县令以下员。伏隆招抚安慰, 许多地方都投降归附。光武帝嘉奖他的功劳, 把他比作郦生。就地任命张步为东莱太守, 而刘永也派使者封张步为齐王。张步贪恋侯王的爵位, 犹豫不决。伏隆开导他说:“汉高祖和天下约定, 不是刘氏不能封王, 现在你可以做十万户侯了。”张步想留伏隆和他一起守卫二州, 伏隆不肯, 想回朝廷复命, 张步于是拘禁伏隆而接受刘永封爵。伏隆派密使上书说:“臣伏隆出使没有功劳, 被叛贼张步拘禁, 虽身在危难, 舍命不顾。另外官民得知张步反叛, 心中不愿归依他, 希望朝廷按时出兵, 不要担心臣伏隆。臣伏隆能活着回朝廷, 被有关部门处死, 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如果死在敌人手中, 就把父母兄弟长托给陛下了。陛下和皇后、太子永远享受万国, 和上天一样无边无际。”光武帝见到伏隆的奏书, 召见伏隆的父亲伏湛流着眼泪把伏隆的奏书给他看并说:“伏隆可以说是具有苏武一样的节操。恨不能暂且答应他并立即把他救回来!”不久, 伏隆被张步杀害, 当时的人无不为他痛惜悲哀。
        建武五年(29年), 朝廷平定张步, 光武帝到北海, 诏书命令伏隆的弟弟伏威收敛伏隆的尸体, 赐给棺材盛殓, 太中大夫护送丧事, 诏书通知琅琊郡修建坟墓, 任用伏隆的儿子伏瑗为郎中。 




        相关文言文练习
        《后汉书·铫期传》《后汉书·贾复传》原文及翻译
        《鲁恭为中牟令》《后汉书·杨终传》(二)
        《后汉书·党锢传序》《容斋随笔·党锢牵连之贤》《后汉书·王霸传》
        《后汉书·郭躬传》(二)《后汉书·冯衍传》(二)
        《后汉书·窦融传》《后汉书·杜诗传》
        《后汉书·阳球传》《后汉书·班梁列传》(二)
        《后汉书·乐恢传》(三)《后汉书·窦宪传》
        《后汉书·寇恂传》(二)《后汉书·陆康传》
        《后汉书·耿弇传》(二)《后汉书·郭丹传》
        《后汉书·张禹列传》(二)《后汉书·寇恂传》
        《后汉书·郭躬传》《后汉书·冯勤传》
        《后汉书·孔融传》《后汉书·仇览传》
        《后汉书·陈忠传》《后汉书·窦固传》
        《后汉书·许劭传》《后汉书·徐璆传》
        《后汉书·爰延传》《后汉书·杨赐传》
        《后汉书·陈蕃传》(二)《后汉书·刘平传》(二)
        《后汉书·刘平传》《后汉书·徐稚传》(二)
        《后汉书·杨终传》《后汉书·乐恢传》(二)
        《后汉书·冯鲂列传》《后汉书·臧宫传》
        《后汉书·蔡茂传》(二)《后汉书·皇甫嵩传》
        《后汉书·吴汉传》(二)《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后汉书·朱晖传》
        《后汉书·张霸传》《后汉书·范式列传》
        《后汉书·周举传》(二)《后汉书·江革传》
        《后汉书·杨震列传》(二)《后汉书·李业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