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善 (五)阅读下文, 完成第21-24题。(12分) 仰高楼记 明·朱善 ①洪武已未正月, 善自辽东归南昌, 秀士罗德厚馆于书楼之上。开窗而望之, 西山屹然于其前。其卓绝, 若中军大将部伍, 旗帜整齐严肃而不可犯也;其靓洁, 若普陀观音, 冠带璎珞尊严端正而不可狎也;其飞动, 则矫然龙骧、翩然凤翥, 雄健俊快而不可羁也:其变化, 则霞飞云敛、阳舒阴惨, 一日之间倏忽晦明而不可测也。 ②德厚曰:“自吾创是楼也, 旦而笑语焉, 夕而寝处焉, 闲居而宴息、宾至而觞咏焉, 无往而不于斯, 固将托是£终吾身, 而奚外物之足慕哉?请子命之名, 而遂为之记, 庶将赖以不朽。” ③予曰:“诺。吾将有以成子之志。按图志, 西山之高与庐阜①等, 而诸峰竞秀, 环三百余里。其岩洞之幽深、泉石之清美、竹箭之茂密、草木之灵异、琳宫梵宇之相望、良田名国之相属, 所蓄之富, 足以衣被城中十万之众, 其利泽之所及者远矣!抑吾因是有感焉。是山之大, 能与庐阜同其高, 则斯人之居是邦者, 独无与是山同其悠久者乎?稽之古人, 忠节如梅子真②、高风如徐孺子③、孝友如黄太史④, 固皆足以敦薄立懦, 若乃烨然道德之光, 粹然言行之懿, 奋乎百世之上, 而百世之下靡不师法而宗仰之者, 其惟濂溪周子⑤乎!诗曰:‘高山仰止, 景行行止。’高山之可仰也, 以喻盛德之可怀也;景行之可行也, 以喻大道之可由也。夫以是邦城池之壮丽、第宅之雄伟、人物之富庶, 挹清光而分爽气者, 岂特兹楼为胜?而连山叠嶂, 延属三百余里, 又岂兹楼所能独专也?惟能知盛德之可怀, 知大道之可由, 则专兹山之胜者, 其必在斯人矣!吾子其不可务乎?” ④德厚曰:“然。某虽不敏, 请终身服膺焉。”遂名斯楼曰“仰高”而为记以遗之。 [注释]①庐阜:庐山。②梅子真:西汉人, 避王莽篡权专政变姓归隐会稽。③徐孺子:东汉人, 拒绝官色官府征召。④黄太史:黄庭坚, 官居太史时每天为母洗马桶。⑤周子:周敦颐, 北宋时儒家理学思组租的开山鼻祖, 文学家、哲学家。 21.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1分) A.以B.乎C.于D.因 【考纲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分值占比】1-2分 【易错点】虚词识记不全。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记诵好规定范围内的�?嘉难孕榇始捌浜� 22.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住在罗德厚书楼, 可欣赏西山美景。 B.西山高耸, 像不可侵犯的中军大将部队。 C.西山秀丽洁净, 如普陀观音般不容狎近。 D.西山灵动多变, 云霞若龙凤般聚散无�!� 【考纲考点】理解句子含义 【分值占比】2-3分 【易错点】文言文基础较薄弱, 不能理解文本。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该类题目实际上是以段落的形式考查句子的含义, 逐句理解清楚即可。 23.罗德厚与作者对书楼的看法并不相同, 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考点】分析概括人物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值占比】3分 【易错点】言文基础较薄弱, 不能理解文本;答题思路不清晰。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先把文中“作者”的观点概括出来, 然后再分析概括出“罗德厚”的观点, 之后两者进行简单比较不同点。 24.对文中“仰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2分) A.西山与庐山同高, 地域广大, 值得仰望。 B.西山的风景优美、物产丰饶, 值得仰望。 C.周敦颐讲学西山, 泽被后世, 值得景仰。 D.诗经名句寓意深, 源远流长, 值得景仰。 【考纲考点】理解词语及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分值占比】2-3分 【易错点】言文基础较薄弱, 不能理解文本。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把考查词语代入文中其所在的句子, 仔细分析词语及整句的含义。 25.第③段表达曲折有致、手法多样, 请加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纲考点】赏析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分值占比】4分左右 【易错点】手法辨别不清;表达效果不明。 【创新点/变化点】无 【解题思路】该题已经把赏析的角度指明了, 我们需要把所考查段落的表达及表现手法给分析出来, 然后结合文本内容(主要是考查段)进行赏析。注意手法的多样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