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藩镇连兵》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通鉴纪事本末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四年春二月, 李泌自陈衰老, 独任宰相, 精力耗竭, 既未听其去, 乞更除一相, 上曰:“朕深知卿劳苦, 但未得其人耳。”上从容与泌论即位以来宰相曰:“卢杞忠清强介, 人言杞奸邪, 朕殊不觉其然。”泌曰:“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 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傥陛下觉之, 岂有建中之乱乎。杞以私隙杀杨炎, 挤颜真卿于死地, 激李怀光使叛, 赖陛下圣明窜逐之, 人心顿喜, 天亦悔祸。不然, 乱何由弭。”上曰:“杨炎以童子视朕, 每论事, 朕可其奏则悦, 与之往复问难, 即怒而辞位。观其意, 以朕为不足与言故也。以是交不可忍, 非由杞也。建中之乱, 术士豫请城奉天, 此盖天命, 非杞所能致也。”泌曰:“天命, 他人皆可以言之, 惟君相不可言。盖君相所以造命也, 若言命, 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纣曰:我生不有命在天, 此商之所以亡也。”上曰:“朕好与人较量理体, 崔祐甫性躁, 朕难之, 则应对失次, 朕常知其短而护之。杨炎论事亦有可采, 而气色粗傲, 难之辄勃然怒, 无复君臣之礼, 所以每见令人忿发。余人则不敢复言。卢杞小心, 朕所言无不从。又无学, 不能与朕往复, 故朕所怀尝不尽也。”对曰:“言无不从, 岂忠臣乎。夫言而莫予违, 此孔子所谓一言丧邦者也。”上曰:“惟卿则异彼三人者朕言当卿常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向来纣及丧邦之类。朕细思之, 皆卿先事而言, 如此则理安, 如彼则危乱, 言虽深切而气色和顺, 无杨炎之陵傲。朕问难往复, 卿辞理不屈, 又无好胜之志, 直使朕中怀已尽屈服而不能不从, 此朕所以私喜于得卿也。”泌曰:“陛下所用相尚多, 今皆不论, 何也。”上曰:“彼皆非所谓相也。”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卷第三十三, 藩镇连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A.惟卿/则异彼三人者/朕言当/卿常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向来纣及丧邦之类/
        B.惟卿/则异彼三人者/朕言当卿常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向来纣及丧邦之类/
        C.惟卿则异彼三人者/朕言当卿常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向来纣及丧邦之类/
        D.惟卿则异彼三人者/朕言当/卿常有喜色/不当/常有忧色/虽时有逆耳之言/如向来纣及丧邦之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正确的一项是(     )
        A.除, “除官”即“解除官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亦指解除官职。
        B.卿, 三公九卿, 高级官员名, 能跟随皇帝左右参与决策, 本文所用即此意。
        C.颜真卿, 创颜体楷书, 书法家,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D.小心, 指的是小心应对, 唯唯诺诺, 本文中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意不尽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 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泌因精力不济难以“独任宰相”, 遂向皇帝辞职, 未能获允后, 又提出再增加一名宰相以减轻自己的工作负担, 皇帝也未从其请并好言相对。
        B.你们都说卢杞是奸邪, 我不同意, 我觉得他是个“忠清强介”之人, 这既说明观察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文中还强调皇帝要有主见, 不能人云亦云。
        C.李泌与皇上争辩在于对建中之乱起因的看法、赶走杨炎与卢杞有没有关系, 君臣一来一往, 畅所欲言地交流, 圣君明君、诤臣贤臣的形象溢于字里行间。
        D.臧否人物, 皇帝亦然;选文中的李泌、卢杞、杨炎作为下级, 具有突出的下级学意义, 《通鉴》“可以自淑, 可以诲人, 可以知道而乐”, 所言不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杨炎以童子视朕, 每论事, 朕可其奏则悦, 与之往复问难, 即怒而辞位。
        (2)盖君相所以造命也, 若言命, 则礼乐刑政皆无所用矣。
        14.文末皇上所说的“此朕所以私喜于得卿也”, 这句话暗含什么道理?他这样说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0.D
        11.C
        12.C
        13.(1)杨炎把我看做是小孩, 每每讨论政事, 我答应他所奏请的事项, 他就开心, 我与他讨论棘手问题只要多几个回合被问住时, 他马上发怒且说要辞掉职位。
        (2)皇帝与宰相是创造天命的人, 如果他们都说天命, 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就都没有什么用了啊。
        14.第一问:得人识人用人评人是皇帝的基本功。
        第二问:旨在告知李泌, 你才是真正的宰相, 希望一如既往, 且以杨炎为戒, 克心厥职为朝廷尽忠效劳, 间接告知李泌“未得其人耳”乃实话实说, 非虚以为蛇。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只有你与他们三人是不同的。朕讲得妥当, 你的脸上是喜气洋洋的, 朕讲得不妥当, 你的脸上便常常要显出忧愁的样子。虽然你时而会说出刺耳的话来, 就如刚才你谈到商纣王以及使国家丧失掉这一类话一样。
        “卿常有喜色”中“卿”作主语, 在前面断开, 排除BC;
        “常有忧色”省略了主语“卿”, 句意完整, 在前面断开, 排除A。
        故选D。
        11.
        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 理解古今异义现象的能力。
        A.“‘除官’即‘解除官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亦指解除官职”说法错误, 除官应该指授予官职, 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亦指授予官职。
        B.“本文所用即此意”说法错误, 本文是君称臣, 相当于“你”。
        D.“本文中的古义与现代汉语意不尽相同”说法错误, 是相同的, 都有谨慎的意思。
        故选C。
        12.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C.“李泌与皇上争辩在于对建中之乱起因的看法、赶走杨炎与卢杞有没有关系”说法不正确, 原文为“卢杞忠清强介, 人言杞奸邪, 朕殊不觉其然”“人言杞奸邪而陛下独不觉其奸邪, 此乃杞之所以为奸邪也”, 可知主要在争辩卢杞是不是奸邪。
        故选C。
        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视”, 看待;“可”, 答应;“往复”, 几个回合。
        (2)“所以”, 用来……的;“造命”, 创造天命;“无所用”, 没有什么用。
        1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第一问:由“朕好与人较量理体, 崔祐甫性躁, 朕难之, 则应对失次, 朕常知其短而护之。杨炎论事亦有可采, 而气色粗傲, 难之辄勃然怒, 无复君臣之礼, 所以每见令人忿发。余人则不敢复言。卢杞小心, 朕所言无不从。又无学, 不能与朕往复, 故朕所怀尝不尽也”可知任命的这些宰相都不能完全使皇上称心如意, 皇上说得到李泌而高兴是因为李泌与他们不同, 为得到人才而开心, 可见得人识人用人评人是皇帝的基本功。
        第二问:由“彼皆非所谓相也”可知皇上说得到李泌而高兴旨在告知李泌, 李泌才是真正的宰相, 希望一如既往, “杨炎论事亦有可采, 而气色粗傲, 难之辄勃然怒, 无复君臣之礼, 所以每见令人忿发”, 且以杨炎为戒, 克心厥职为朝廷尽忠效劳, “朕深知卿劳苦, 但未得其人耳”, 间接告知李泌“未得其人耳”乃实话实说, 非虚以为蛇。
        参考译文
        四年春二月, 李泌上言说自己年老体弱, 独自担任宰相的职务, 精神气力消耗殆�。热徊荒芴舅肟辔�, 请求再任命一位宰相。德宗说:“朕深深了解你的劳碌, 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罢了。”德宗不慌不忙地与李泌谈论自己即位以来的宰相说:“卢杞忠实而清廉, 强干而耿直, 人们说卢杞邪恶, 朕觉得他实在不是这个样子。”李泌说:“人们都说卢杞是邪恶的, 唯独陛下不能觉察他的邪恶, 这正是卢杞堪称邪恶的道理所在啊。倘若陛下觉察了他的邪恶, 难道会发生建中年间的变乱吗?卢杞因私人的嫌隙而杀了杨炎, 将颜真卿排挤到必死之地, 激怒李怀光, 使他背叛了朝廷, 全仗着陛下神圣英明, 将他流放了, 人们的心情顿时高兴起来, 上天也追悔所造成的灾祸。否则, 变乱怎么能够消弭呢!”德宗说:“杨炎把朕看作小孩子, 每当议论事情时, 朕赞成他的奏陈, 他就高兴, 朕与他反复辩论诘难, 他便气冲冲地要求辞去相位, 朕看他的本意, 是认为不值得与朕交谈吧。由于这个原因, 朕与他相互不能容忍, 这并不是由于卢杞啊。建中年间的变乱, 道术之士预先便建议修筑奉天城, 这恐怕是天命如此, 而不是卢杞能够招致的!”李泌说:“天命, 别人都可以谈论它, 只有君王和宰相不能谈论。皇帝与宰相是创造天命的人, 如果他们都说天命, 礼法、乐教、刑罚以及各项政令就都没有什么用了啊。殷纣王说:‘我生来不就是由天命决定的吗!’这正是商朝灭亡的原因�。 钡伦谒�:“朕喜欢跟别人比较治国的经验。崔祐甫性情狭隘急躁, 朕诘问他, 他回答得语无伦次, 朕知道他的短处, 便经常维护他。杨炎议论事情, 还是有可以采纳的意见的, 但是他态度粗率狂傲, 朕诘问他, 他动不动就勃然大怒, 毫不顾及君臣的礼节。所以一看到他, 就叫人生气, 其余的人则不敢再说话了。卢杞小心谨慎, 凡是朕所说的, 他没有不听从的, 加上他没有学识, 不能与朕反复争论, 所以朕想要说的话经常是没有穷尽的。”李泌回答说:“卢杞对陛下的话无不听从, 难道就是忠臣吗!‘我讲的话, 是没有人敢于违背的。’这正是孔子所说的‘一句话讲出来可以使国丧失掉’的意思�。 钡伦谒�:“只有你与他们三人是不同的。朕讲得妥当, 你的脸上是喜气洋洋的, 朕讲得不妥当, 你的脸上便常常要显出忧愁的样子。虽然你时而会说出刺耳的话来, 就如刚才你谈到商纣王以及使国家丧失掉这一类话一样, 但是, 朕仔细琢磨过你讲的话, 全是你在事情发生以前所做的忠告, 按照这些话去做, 就会政治清明, 国家安定, 而按照朕原来那些想法去做, 就会招致�;�, 引发变乱。虽然你说的话深深切中朕的缺失, 但是面色和蔼温顺, 不象杨炎那样傲气凌人。朕反复对你诘责, 你在言辞和道理上并不屈从, 但又没有逞强好胜的意图, 直至使朕内心已经完全屈服, 因而不能不听从你的意见。这便是朕为得到你而自己高兴的原因啊。”李泌说:“陛下任用的宰相还多着哩, 如今一概不加评论, 这是为什么呢?”德宗说:“他们都不是人们所说的宰相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通鉴纪事本末·光武中兴》《通鉴纪事本末·曹操篡汉》
        《通鉴纪事本末·河决之患》《通鉴纪事本末·石勒寇河朔》
        《通鉴纪事本末·宋文图恢复》《通鉴纪事本末·魏伐匈奴》
        《通鉴纪事本末·临菑人主父偃上书》《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东》
        《通鉴纪事本末·梁氏亡乱》《通鉴纪事本末·南诏归附》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三)《通鉴纪事本末·刘渊据平阳》
        《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三)《通鉴纪事本末·桓温灭蜀》
        《通鉴纪事本末·明帝奢靡》《通鉴纪事本末·世宗征淮南》
        《通鉴纪事本末·梁孝王骄纵》《通鉴纪事本末·吐蕃请和》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二)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七)《通鉴纪事本末·梁魏争淮堰》
        《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二)《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三)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六)《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通鉴纪事本末·邺都之变》《通鉴纪事本末·西域归附》(二)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二)《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二)
        《通鉴纪事本末·晋灭吴》《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二)
        《通鉴纪事本末·魏灭蜀》《通鉴纪事本末·李克用归唐》
        《通鉴纪事本末·江左经略中原》《通鉴纪事本末·两税制弊》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易太子》《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二)
        《通鉴纪事本末·南越称藩》《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二)
        《通鉴纪事本末·庞勋之乱》《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归汉》
        《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二)《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蜀》
        《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通鉴纪事本末·汉武帝惑神怪》
        《通鉴纪事本末·魏博归朝》《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渔阳》
        《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后秦》《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篡晋》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