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朱震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3~16题。
        朱震字子发, 荆门军人。登政和进士第, 仕州县以廉称。胡安国①一见大器之, 荐于高宗, 召为司勋员外郎, 震称疾不至。会江西制置使赵鼎入为参知政事, 上谘以当世人才, 鼎曰:“臣所知朱震, 学术深博, 廉正守道, 士之冠冕, 使位讲读, 必有益于陛下。”上乃召之。既至, 上问以《易》《春秋》之旨, 震具以所学对。上说, 擢为祠部员外郎。兼川、陕、�!⑾宥级礁暌楣�。震因言:“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观衅而动, 席卷河南, 此以逸待劳, 乃全计也。”迁秘书少监兼侍经筵。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 震言:“千里侵夺民田, 曾经按治, 愿寝新命。“从之。是时, 虔州民为盗, 天子以为忧, 选良太守往慰抚之。将行, 震曰:“使居官者廉而不扰, 则百姓自安, 虽诱之为盗, 亦不为矣。愿诏新太守, 到官之日, 务具本郡及属县官吏有贪墨无状者, 一切罢去, 听其自择慈祥仁惠之人, 有治效者优加奖劝。”上从其言。故事, 当丧无享庙之礼。时徽宗未祔庙②, 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行明堂③之祭。震因言:“《王制》:“丧三年不祭, 惟天地社稷为越绋④而行事。’《春秋》书:‘夏五月乙酉, 吉, 禘⑤于庄公’, 《公羊传》曰:‘讥始不三年也。’国朝景德二年, 真宗居明德皇后丧, 既易月而除服。当时未行三年之丧, 专行以日易月之制可也, 在今日行之则非也。”七年, 震谢病丐祠⑥, 旋知礼部贡举, 会疾卒。
        (节选自《宋史·卷四百三十五·列传第一百九十四》, 有删改)
        【注释】①胡安国:北宋著名学者。②祔庙:安葬逝者之前, 先在祖庙祭祀, 并安放逝者的牌位。③明堂:古代举行朝会、祭祀等大典的场所。④越绋:指不受私丧的限制, 在丧期参加祭祀天地和社稷的典礼。⑤禘:一种祭祀大典。⑥祠:祠禄官或主管祭祀的官。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    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B.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    寇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C.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    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D.荆/襄之间/沿汉上下/膏腴之田七百余里/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招集流亡/务农种谷/寇    来则御/寇去则耕/不过三年/兵食自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参知政事, 唐初开始出现参知政事职衔。宋代曾成为常设官职, 职权、礼遇相当于宰相。
               B.经筵, 汉唐以来帝王为研习经史而专门设立的御前讲席, 宋代开始称“经筵”。
               C.河南, 宋代时全国划分为若干个行�。幽鲜瞧渲兄�。地域与现在的河南省相当。
               D.《公羊传》, 是我国古代阐释《春秋》的著作之一, 相传为战国时齐人公羊高所著。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朱震学识渊博, 为官清正廉洁, 著名学者胡安国非常器重他, 将他推荐给高宗, 朱震以身体有病为由, 没有接受高宗的征召。
               B.赵鼎入朝担任参知政事, 向皇上推荐了朱震, 皇上召见朱震并听了他的答对后很高兴, 提拔他担任祠部员外郎, 兼任川、陕、�!⑾宥级礁南暌楣�。
               C.朱震认为造成虔州一带老百姓偷盗成风的根本原因在于各级官员贪腐扰民, 他建议皇上, 应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
               D.徽宗去世后还没有举行祭祀祖庙的典礼, 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朝廷举行明堂祭祀大典, 朱震认为丧期未满, 不应该举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郭千里除将作监丞, 震言:“千里侵夺民田, 曾经按治, 愿寝新命。”(5分)
                        
        (2)七年, 震谢病丐祠, 旋知礼部贡举, 会疾卒。(5分)
                        
         
         
        答案:
        10、D【解析】原文标点为:“�!⑾逯�, 沿汉上下, 膏腴之田七百余里, 若选良将领部曲镇之, 招集流亡, 务农种谷, 寇来则御, 寇去则耕, 不过三年, 兵食自足。”
        11、C【解析】元朝才开始设立“行省”, 文中“河南”指的是黄河以南。
        12、C【解析】“由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担任太守”错, 据文章可知, 是让新太守到任后, 让当地百姓自行选择有仁爱之心的人替代本郡及属县那些贪赃枉法的官吏。
        13、(1)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 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 曾经受到追究惩处, 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侵夺”“按治”“寝”“新”各1分, 句意1分)
        (2)景德七年, 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请求担任宫观官, 不久任礼部贡举, 之后生病而去世。(“谢”“丐”“知”“会”各1分, 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朱震字子发, 荆门军人。政和年间应试考中进士, 在州县任职时以廉洁著称。胡安国一见到他就非常器重他, 将他推荐给高宗, 高宗征召他为司勋员外郎, 朱震称病没有赴任。恰逢江西制置使赵鼎进入朝中担任参知政事, 皇上向他询问当世的人才, 赵鼎说:“臣所了解的朱震, 学问渊深广博, 清廉正直, 恪守正道, 在读书人中首屈一指, 如果让他担任讲读的职位, 一定会对陛下有所裨益。”皇上于是下令召见朱震。朱震到了以后, 皇上用《易》《春秋》的意旨来问他, 朱震都用自己的所学来答对。皇上(听了之后)很高兴, 提拔朱震担任祠部员外郎, 兼任川、陕、�!⑾宥级礁南暌楣�。朱震于是上书说:“�!⑾逯�, 沿着汉江上下, 肥沃的田地绵延七百余里, 如果挑选优秀将帅率领军队镇守这里, 召集流落逃亡的百姓, 发展农业生产, 种植粮食, 贼寇来了就抵御, 贼寇逃走了就耕作, 不超过三年, 军粮就会自足自给。(然后)选择有利的时机出兵, 席卷黄河以南, 这是以逸待劳。万无一失的计策。”(不久)朱震升任秘书少监兼御前侍讲。这时郭千里被授职将要担任监丞, 朱震说:“郭千里侵占强夺百姓的田地, 曾经受到追究惩处, 希望(皇上)停止(对他的)新的任命。”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这时, 虔州(很多)百姓做盗贼, 皇上对这付事感到担忧, 于是挑选优秀的太守前往虔州以安抚当地百姓。在新太守将要赴任时, 朱震对皇上说:“如果让当官的人廉洁奉公而不侵扰百姓, 那么百姓自然安定, 即使引诱他们当盗贼, 他们也不会当的。希望皇上诏令新太守一到任, 就把本郡及其所属各县中贪赃枉法、行为不端的官吏一一列出, (将他们)全部罢免。听凭百姓自己选择慈爱和善有仁德之心的人(担任官职), 有政绩的人加以优待勉励。”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按照先例, 皇上正逢丧期不能参加祭祀庙堂的礼节。当时徽宗的灵位还没有归祭祖庙, 太常少卿吴表臣奏请皇上举行明堂祭祀。朱震于是上书说:“《王制》中说:‘(天子)居丧时三年内不举行祭礼, (期间)只有祭祀天地和社稷可以在服丧期间参加行祭。’《春秋》上写着:‘夏五月乙酉这一天是吉日, 大祭庄公’, 《公羊传》解释说:‘这是讥讽开始不实行三年的丧制啊。’本朝景德二年, 真宗处于明德皇后的丧期, 一个月之后就除去了丧服。(因为)当时没有实行三年的丧制, 专门实行以一天代替一月的制度, 在今天来实行就不对了。”景德七年, 朱震因病辞去职务而请求担任宫观官, 不久任礼部贡举, 之后生病而去世。
         



        相关文言文练习
        《宋史·杨业传》《苏轼徙知徐州》
        《程门立雪》《宋史·宋绶传》
        《宋史·钱惟演传》《宋史·薛居正传》
        《宋史·吕端传》《宋史·王鼎传》
        《宋史·叶清臣传》《宋史·李允正传》
        《宋史·辛弃疾列传》《宋史·郭浩传》
        《宋史·侯可传》《宋史·洪咨夔传》
        《宋史·康保裔传》《宋史·刘汲传》
        《宋史·刘珙传》《宋史·吕公著传》
        《宋史·苏轼列传》《宋史·黄庭坚传》
        《宋史·富弼传》《宋史·杨邦乂传》
        《宋史·莫濛传》《宋史·张洞传》
        曾国藩《谕纪泽纪鸿》《汉书·盖宽饶传》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明史·杨廷麟传》
        《清史稿·黄宗羲传》苏洵《仲兄字文甫说》
        《明史·廖永忠传》《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晋书·郭舒传》《范文正公文集》序
        《三国志·蒋济传》《明史·蓝玉传》
        《新唐书·许孟容传》《后汉书·左雄传》
        李梦阳《邵道人传》沈德潜《游虞山记》
        《宋史·谢瞻传》《金史·张中彦传》
        《宋史·孙固传》《新唐书·郭子仪传》
        《史记·韩长孺列传》《北齐书·崔暹传》
        沈复《浪游记快》《宋史·赵方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