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明史·张居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张居正, 字叔大, 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 曰:“国器也。”嘉靖二十六年, 居正成进士, 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 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 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 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 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 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 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 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 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 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 抚视帝, 内任保, 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 群盗猬起, 至入城市劫府库, 有司恒讳之, 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 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 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 例皆斩, 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 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 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 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 请帝置坐隅时省览, 量入为出, 罢节浮费。疏上, 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 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 不听。居正为面请, 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 居正侍讲读毕, 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 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 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 剥民罔上, 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 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 裁省禁止。”帝首肯之, 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 帝为辍朝, 谕祭九坛, 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 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一项是(3分)
        A.嘉靖, 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 这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 是古代常用纪年法之一, 此外常见的还有干支纪年法。
        B.庶吉士, 亦称庶常, 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 负责起草诏书, 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户部, 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 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D.织造, 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 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正富有才华, 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 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建议皇帝并尊两宫太后, 后来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 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 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 居正规定马上斩首, 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 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 动用国库银两, 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 节俭无谓开支, 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 以此救济受灾各地, 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 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 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 下令设九坛祭奠, 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恒讳之, 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 虽循吏必黜。(5分)
        (2)上爱民如子, 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 剥民罔上, 宜痛钳以法。(5分)
         
         
        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 19分)
        10.(3分)D。划线句子的大意是: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 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 国库日益充实, 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 张居正生�。实燮灯捣㈦肺难什∏�, 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句中“输”承上句作“赋”的谓语。“国藏”是指国库, 作“充”的主语, 中间要断开, 排除A和C。“亡何”, 是时间词, 不久的意思, 要断开, 排除B项。故选D。
        11.(3分)C。C, 屯田应由工部掌管。
        12.(3分)C。C项曲解文意, 原文“帝首肯之, 有所蠲贷”, 皇帝不是没有采纳, 而是答应有所减免。
        13.(1)有关部门(或地方官员)常常隐瞒, 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如果隐瞒不报的, 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也要贬退。(匿:隐瞒。黜:贬退。虽:即使。词汇各1分, 文意2分)。
        2)皇上爱民如子, 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 违法求利, 剥夺百姓欺骗皇上, 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罔:欺骗、蒙蔽。钳:惩治。宜痛钳以法, 状语后置。词汇各1分, 句式1分, 文意2分。)
        【参考译文】
        张居正, 字叔大, 是江陵人, 少年时即有过人的聪明机敏, 十五岁时就中了秀才。巡抚顾璘对他的文章感到惊奇, 说道:“将来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嘉靖二十六年, 张居正考中进士, 又改为翰林院庶吉士。宰相徐阶等人都很器重他。张居正升任右中允, 兼任国子司业。他和国子监祭酒高拱关系很好,他们以宰相为目标,相互鼓励。许阶代替严嵩为内阁首辅, 推心置腹地委任张居正。张居正和宦官冯保关系很好。他劝皇帝应该尊崇两宫太后。按照旧制规定, 皇后和天子的生母都称为皇太后, 但称号有区别。冯保想讨好皇帝的生母李贵妃, 暗示张居正让他提出两宫并尊的建议, 张居正不敢违抗, 议定皇后的尊号为仁圣皇太后, 皇贵妃为慈圣皇太后, 于是两宫地位就没有区别了。慈圣皇太后迁移到乾清宫, 抚养皇帝, 宫内事情任用冯保, 朝廷的大权全交给张居正。当时因长时间天下太平, 各地的群盗纷纷起事, 甚至攻入城市抢劫官库。有关部门常常隐瞒, 张居正下令严厉禁止这种行为, 如果隐瞒不报, 即使是奉公守法的官员, 也要贬退。捕获盗贼, 当即处死, 有关部门都不敢掩饰真实情况。盗窃供应边备和海防用的钱粮, 超过一定数额, 一律斩首, 但往往是长年关押或病死狱中。只有张居正规定马上斩首, 并且追捕犯人的家属, 这样盗贼气焰才被打下去以至最后被消灭。当时皇帝逐次修缮六宫, 国库的银两很多被调进宫中花销。张居正乘户部进呈皇帝审阅国库出入账目之机, 上书对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 他认为每年的收入少于支出, 请皇帝把账目放在御座旁边, 时时翻看, 做到量入为出, 节俭无谓的开支。他的奏疏呈上去, 皇帝没有批复。皇帝又令工部铸钱, 供给宫中开销, 张居正认为这样铸钱之利也不能抵偿宫中的消费, 便加以制止。言官建议停止苏州、松江织造贡品, 皇帝也不听从。张居正当面请求, 才得以减去一大半。皇帝坐在文华殿, 张居正为皇帝讲读经书完毕, 把给事中所上各地灾害情况的奏章给皇帝看, 因而请求加以救济, 并说:“皇上爱民如子, 而外派机构的官员损公肥私, 违法求利, 剥夺百姓欺骗皇上, 应按法律痛加惩治。皇上也要格外节俭, 对于宫中的一切开支、服饰器用、赏赐布施, 应加以裁省禁止。”皇帝点头答应, 有所减免。张居正鉴于江南贵家豪族仗势不交纳赋税以及各种奸民猾吏巧于拖欠, 认为应派精悍大员前去严行督责。这样赋税才按时交纳, 国库日益充实, 但那些豪民猾吏大都怨恨张居正。没过多久, 张居正生�。实燮灯捣㈦肺难什∏�, 并拿出大量金钱作为药费。等到他去世以后, 皇帝为此不上朝, 下令设九坛祭奠, 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相关文言文练习
        《明史·刘基传》《明史·鲁穆传》
        《明史·赵彦传》《明史·后妃列传》
        《吴与弼, 字子传》《明史·张溥传》
        《熊鼎传》《况钟传》
        《明史·费宏传》《明史·郑赐传》
        《明史·熊廷弼传》《明史·刘基传》(二)
        《明史·杨瑄传》《明史·黄道周传》
        《明史·唐顺之传》《明史·王恕传》
        《明史·唐顺之传》(二)《明史·秦良玉传》
        《明史·卓敬传》《明史·王宪传》
        《明史·归有光传》《明史·申时行传》
        《明史·姚夔传》《明史·马森传》
        谢翱《登西台恸哭记》《宋史·李廌传》
        《晋书·华恒传》张养浩《驿卒佟锁住传》
        《明史·魏大中传》归有光《玄朗先生墓碣》
        《明史·陈寿传》戴名世《与刘言洁书》
        唐甄《大命》《待漏院记》
        《隋书·高劢传》《宋史·赵上交传》
        张岱《梅花书屋》《明史·吴祯传》
        《长清僧》曾巩《书魏郑公传后》
        《明史·毛吉传》《晋书·王衍传》
        顾炎武《廉耻》《三国志·杜袭传》
        侯方域《悯獐》《宋史·陈尧佐传》
        《后汉书·张鲁传》《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