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墨子·尚贤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墨子
        三、文言文阅读(15分)
        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
        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不辟贫贱,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则由得士也。”
        (选自《墨子·尚贤上》,有删改)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B.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C.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D.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亲者,指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近者,指在左右侍奉君主的人;远者,指关系疏远、不在君主身边的人。
        B.国,指诸侯国;郊,指都城外百里以内的地方;远鄙,指远方边邑;四鄙之萌人,指生活在边境的百姓。
        C.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大区,历来说法不一,有《禹贡》九州、《尔雅》九州、《周礼》九州等,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D.爵位,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各诸侯国内亦置卿、大夫、士等。
        8.下列有关选文内容的分析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墨子认为,对国家的贤良之士要“富之,贵之,敬之,誉之”,这样以后,才能吸引更多的贤良之士参与国家的管理。
        B.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墨子希望通过“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等手段来发掘人才。
        C.墨子指出了富贵者、亲者、近者、远者等人不得不为义的情形,突出了君主“尚贤事能”的重要影响及意义。
        D.墨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运用了一连串的类比,如文章第二段以修墙筑门作比,生动阐明了治理国家的有效方法。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
        (2)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
        10.第三段中,墨子举“尧”“禹”“汤”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5分)
         
         
         
        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
        【答案】6. C    7. B    8. B    
        9. (1)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 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 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
        (2)所以, 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   
        10. 墨子举这些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如果任用有德才的士人, 就可以建立名声、成就功业。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 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 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 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列德”和“尚贤”对举, 由“而”字连接, 中间不能断开, 说的是“古者圣王之为政”的特点, 据此排除A、D两项;
        “高予之爵”和“重予之禄”为对称结构, 故应在“高”“重”之前断开, 且“举”的宾语是“之”, 动宾后要断开, 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7题详解】
        B项, “国, 指诸侯国”错误, “国”指国都。
        故选B。
        【8题详解】
        B项, “墨子所说的‘贤良之士’即‘国之善射御之士’”错误, 从文中来看, “贤良之士”并非指“国之善射御之士”, 而是指“厚乎德行, 辩乎言谈, 博乎道术者”。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 翻译以直译为主, 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 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 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 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1)举, 拿、把;授, 授予;贤者, 贤能的人;三者, 指上文提到的高爵、厚禄以及政令决定权;为, 因为。
        (2)故, 所以;所以, 用来……的;为, 担任, 做;辅相, 宰相;承嗣, 即丞司, 属官。
        参考译文:
        墨子说:“比如想要增加这个国家擅长射箭、驾车的人, 一定要使他们富足, 使他们显贵, 尊敬他们, 赞誉他们, 这样以后, 国家中擅长射箭、驾车的人就可以得到增加了。何况贤能的人又具有敦厚的德行, 善辩的言谈, 广博的学识呢, 这本来就是国家的珍宝和社稷的良佐, 也一定要使他们富足, 使他们显贵, 尊敬他们, 赞誉他们, 这样以后, 国家的贤能之士也就可以得到增加了。”
        所以古代的圣王治理国政, 说道:”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富有, 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让他尊贵, 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亲密, 行为不合乎道义的人就不与他接近。”因此, 国家中富裕而显贵的人听到这话, 都回来商量说:“先前我们所凭借的是富贵, 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贫贱的人, 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与君主关系亲密的人听到这话, 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与君主的亲密关系, 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关系疏远的人, 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在君主身边的人听到这话, 也回来商量说:“起初我们所凭借的是在君主身边, 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 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远离君主的人听到这话, 也回来商量说:“我们先前因为远离君主而无所凭借, 如今君主提拔行为合乎道义的人不避开不在身边的人, 那么我们不可不做合乎道义的事。”等到边邑郊外的臣子, 宫中的宿卫之官, 国都中的一般人, 四方边地的人听到了, 都争先做合乎道义的事。这是什么原因呢?墨子说:君主用来役使臣下的, 只有一种东西;臣下借以侍奉君主的, 只有一种途径。就好像富足的人家, 有高墙和很大的屋子, 墙修完了, 仅在墙上开一扇门, 有盗贼进入, 关闭他进来的门再寻找他, 盗贼就无从出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就是因为君主抓住了关键。
        “所以古代圣王处理政事, 按德行排列位次, 崇尚贤能的人。即使是农田和工坊中的人, 只要有能力就提拔他。给予他很高的爵位, 给予他很多的俸禄, 任用他来做事情, 给他决断的权力。就是说:如果爵位不高, 那么百姓就不敬重他;如果俸禄不多, 那么百姓就不会信任他;如果在施行政令时没有决断权, 那么百姓就不会畏惧他。把这三种东西授予贤能的人, 并不是因为他有才德而赏赐他, 而是希望他做事能成功。所以在那个时候, 按德行来排列位次, 按官级担任职务, 按照功劳来决定赏赐, 衡量功绩而分发俸禄。因此, 官员并不会永远富贵, 百姓也不会一直贫贱。有能力就提拔他, 没有能力就罢免他。出以公心, 抛开私怨, 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古时候尧在服泽的北边提拔了舜, 把政事交给他, 天下太平;大禹在阴方之中提拔了伯益, 把政事交给他, 九州统一;商汤在厨房里提拔了伊尹, 把政事交给他, 他的治国谋略得以施行;周文王在渔猎者中提拔了闳天和泰颠, 把政事交给他们, 西方的人臣服。所以在那个时候, 即使是有优厚俸禄和尊贵地位的大臣, 也没有不谨慎警惕施政的;即使是农田与工坊中的人, 也没有不竞相劝勉而崇尚德行的。所以, 贤士是用来担任宰相的属官的。因此得到了士的辅佐, 谋划国事就不会陷入困境, 身体就不会劳累。功成名就, 美善彰显而丑恶杜绝, 这是得到了贤士的缘故啊。”
         



        相关文言文练习
        墨子《所染》《墨子·兼爱》
        《墨子·法仪》《墨子·尚同上》
        《岳阳楼记》《桃花源记》(09茂名市中考题)
        《送东阳马生序》《宋史·刘汲传》
        王安石《壬辰寒食》《烛之武退秦师》
        《淳于髡》原文和翻译《宋史·刘珙传》
        曾巩《学舍记》《明史·秦良玉传》
        《治国犹栽树》《元史·何实传》
        《三国志·甘宁传》苏轼《秋阳赋》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国语·楚语》
        《鸿门宴》(二)《游敬亭山记》
        《李太虚》《钱神问对》
        《新唐书·吴武陵传》《游荷叶山记》
        《曹马能收人心》《明史·卓敬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