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三国志·张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三国志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5 ~18题。(19分)
        张温, 吴郡吴人也。温少修节操, 容貌奇伟。权闻之, 以问公卿曰:“温当今与谁为比?”大司农刘基曰:“可与全琮为辈。”太常顾雍曰:“基未详其为人也。温当今无辈。”征到延见, 文辞占对, 观者倾竦, 权改容加礼。罢出, 张昭执其手曰:“老夫托意, 君宜明之。”议郎、选曹尚书, 徙太子太傅, 甚见信重。时年三十二, 以辅义中郎将使蜀。权谓温曰:“卿不宜远出, 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 以故屈卿行。若山越都除, 便欲大构于蜀。行人之义, 受命不受辞也。”温对曰:“臣入无腹心之规, 出无专对之用, 惧无张老誉之功, 又无子产陈事之效。然诸葛亮达见计数, 必知神虑屈申之宜, 加受朝廷天覆之惠, 推亮之心, 必无疑贰。”温至蜀, 阙拜章, 蜀甚贵其才。还, 顷之, 使入豫章部伍出兵, 事业未究。权既阴温称美蜀政, 又嫌其声名大盛, 众庶炫惑, 恐终不为己用, 思有以中伤之。会暨艳事起, 遂因此发举。艳亦吴郡人也, 温引致之, 以为选曹郎, 至尚书。艳性狷厉, 好为清议, 见时郎署混浊淆杂, 多非其人, 欲臧否区别, 贤愚异贯。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温宿与艳彪同意, 数交书疏, 闻问往还, 即罪温, 权幽之有司, 下令曰:“昔令召张温, 虚己待之, 既至显授, 有过旧臣, 何图凶丑, 专挟异心!呜呼温也, 免罪为幸!”将军骆统表理温, 权终不纳。后六年, 温病卒。二弟祗、白, 亦有才名, 与温俱废。
        (节选自《三国志·张温传》)
        1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议郎、选曹尚书             拜:授予
        B. 惧无张老誉之功             延:邀请
        C. 阙拜章                     诣:去、往
        D. 权既阴温称美蜀政           衔:怀恨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B.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C.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选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D.而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竞言艳及进曹郎徐彪/专用私情/爱憎不由公理/艳彪皆坐/自杀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温少修节操, 声名远扬。朝中公卿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 孙权也对他礼遇有加, 非常信任。
        B.张温受命出使, 娴于辞令。他用既谦虚又透彻的分析劝慰消解孙权对蜀国的担忧, 出使时又赢得了蜀国对他的尊重。
        C.张温才高名显, 招致嫌忌。张温使蜀遭孙权猜忌, 孙权借张温与改革弊政却遭祸的暨艳等人有往来的由头, 治了他的罪。
        D.张温始兴终废, 为才所累。他以才名被孙权发掘重用, 又因才高被猜忌冶罪, 侧面折射了统治者对待贤才上的得失。
        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卿不宜远出, 恐诸葛孔明不知吾所以与曹氏通意, 以故屈卿行。(5分)
          
         
        (2)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5分)
         
         
        答案:
        15.B(延:传布、扩展)
        16.B【解题思路】“怨愤之声积”与“浸润之谮行”句式相同, 中间应断开, 排除A、D两项;“爱憎不由公理”意为“爱憎不出自公理”, 句意完整, 中间不能断开, 排除C项。故选B项。
        17.A【解题思路】“朝中公卿……纷纷表示愿与他结交”于文无据, 文中只写到张昭对张温的亲近之意。
        18.(1)您(本来)不适合出使远地, (但是我)担心诸葛亮不了解我和曹氏互通心意的原因, 所以委屈您前去出使。(“宜”所以”“通意”“屈”“以故”各1分)
         



        相关文言文练习
        《三国志·邓艾传》(二)《三国志·陆逊传》
        《三国志·夏竦传》《三国志·魏书·王基传》
        《三国志·魏书·张鲁传》《三国志·夏侯尚传》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二)《三国志·傅嘏传》
        《三国志·郭淮传》《鲁肃过蒙屯下》
        《刘馥传》《三国志·魏志·夏侯尚传》
        《三国志·刘馥传》《三国志·陆抗传》
        《三国志·顾雍传》《三国志·魏书十四·郭嘉传》
        《三国志·士燮传》《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三国志·魏书·国渊传》
        《三国志·赵云传》《三国志·谯周传》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三国志·崔琰列传》
        《三国志·吉茂传》《三国志·任峻传》
        《三国志·张温传》《三国志·霍峻等传》
        《三国志·步骘传》《三国志·吴范传》
        《三国志·杜畿传》《三国志·费祎传》
        《三国志·蜀书·秦宓传》《三国志·程昱传》
        《三国志·刘放传》《三国志·韦曜传》
        《三国志·魏书·桓阶传》《三国志·魏书·裴潜传》
        《三国志·宗预传》《三国志·武帝纪》
        《三国志·袁涣传》《三国志·陈思王曹植传》
        《三国志·马超传》《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三国志·杨俊传》《三国志·吴书·朱治传》
        《三国志·吴书·张昭传》《三国志·关羽传》
        《三国志·魏书·袁涣传》《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