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冯立, 同州冯翊人也。有武艺, 略涉书记, 隐太子建成引为翊卫车骑将军, 托以心膂。建成被诛, 其左右多逃散, 立叹曰:“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 苦战久之, 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曰:“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在东宫, 潜为间构, 阻我骨肉, 汝罪一也。昨日复出兵来战, 杀伤我将士, 汝罪二也。何以逃死!”对曰:“出身事主, 期之效命, 当职之日, 无所顾惮。”因伏地歔欷, 悲不自胜。太宗慰勉之。立归, 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 幸而获济, 终当以死奉答。” 甚众未几, 突厥至便桥。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杀获甚众。太宗闻而嘉叹, 拜广州都督。前后作牧者, 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由是数怨叛。立到, 不营产业, 衣食取给而已。尝至贪泉, 叹曰:“此吴隐之所酌泉也。饮一杯水, 何足道哉!吾当汲而为食, 岂止一杯耶, 安能易吾性乎!”遂毕饮而去。在职数年, 甚有惠政, 卒于官。(《旧唐书•忠义传》) 辛酉, 冯立、谢叔方皆自出;薛万彻亡匿, 世民屡使谕之, 乃出。世民曰:“此皆忠于所事, 义士也。”释之。(《资治通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 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武艺, 略涉书记 书记:抄录书写公文书信 B.汝在东宫, 潜为间构 间构:挑拨离间 C.太宗闻而嘉叹 嘉叹:叹息 D.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黩货:贪图钱财 2.下列各组句子中, 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 ②青, 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B.①遂解兵遁于野 ②权起更衣, 肃追于宇下 C.①因伏地歔欷, 悲不自胜。 ②因击沛公于坐 D.①终当以死奉答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3.下列各组句子中, 分别表明冯立“知恩图报”和“清廉”的一组是 A.①遂解兵遁于野 ②在职数年, 甚有惠政 B.①有武艺, 略涉书记 ②遂毕饮而去 C.①苦战久之, 杀屯营将军敬君弘 ②前后作牧者, 多以黩货为蛮夷所患 D.①立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 ②不营产业, 衣食取给而已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立身怀武艺, 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事务, 曾侍奉隐太子李建成。太子被杀之后, 太子左右的侍从都逃跑离散了, 只有冯立率领士兵进行反击。 B.冯立杀了军将敬君弘后, 已经逃跑到了野外, 可不久又回来向太宗请罪。太宗对他一番训斥, 又宽赦他后, 他决心痛改前非, 一心一意为太宗效劳。 C.文中写冯立经过贪泉, 发表一番感慨, 并大饮一顿才离去, 是以吴隐之作对比, 更加突出冯立的清廉之志。 D.《资治通鉴》认为冯立自动出来请罪, 是义士之举;从《旧唐书》所写看, 不仅可看出冯立知恩图报的品质, 同时也可看出他憨厚的性格。 答案: 1.C(嘉奖赞赏) 2.C(A都是表转折;B都是介词, 表处所;C①表承接, 于是;②表方式, 趁着;D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对象, 用。) 3.D 4.B(文中并没有表现冯立痛改前非的意思。) 5.①当王羲之不愿受人勉强而做官的时候, 他曾遍游越东各地, 泛舟东海之上, 以快心于山光水色之中。 ②王羲之的书法到了晚年才渐入佳境, 看来他所以能有这么深的造诣, 是因为他刻苦用功所达到的结果, 而不是天才所致。 ③或者是想推广王羲之临池苦学的事迹来勉励这里的学生吗? 【参考译文】 冯立, 同州冯翊人。身怀武艺, 偶尔也做做抄抄写写的事务, 隐太子李建成引荐为护卫将军, 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太子被杀后, 太子左右侍从全都逃跑离散了。冯立感慨地说:“哪里有一生受其恩惠, 而在他遭难时逃走的道理!”于是率领士兵攻打玄武门, 一番苦战, 杀了将军敬君。然后对他手下说:“稍稍可以报答太子了。”于是放下武器逃跑到野外。不久又回来请罪。太宗训斥他道:“你离间我兄弟, 阻隔我手足之情, 你罪过之一;发兵攻打玄武门, 杀死我的将领, 你罪过之二, 怎么能免于死呢?”冯立回答说:“委身侍奉主子, 只图为主子效命, 该为主子而战的时候, 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了。”于是痛哭流涕, 悲不能已。太宗宽敕了他, 冯立回去后, 对他的亲友说:“受此不杀之莫大恩惠, 有朝一日当以死相报。” 不久突厥攻到便桥。冯立率领数百人奋力作战, 斩杀俘虏了很多敌人。太宗大为嘉赏, 派冯立往南海任广州都督。他的前任后任多为贪财之徒, 当地少数民族对他们颇为厌恶, 曾多次反叛。冯立到了之后, 不贪钱财, 取足衣食之用而已。他曾到贪泉, 在那里感慨地说“这就是吴隐之饮过的贪泉吧。只饮一杯有什么好夸耀的?我要用它来做饭吃, 怎能只是一杯, 就能改变我的品性!”于是大饮一顿方才离。在那里任职几年, 有很好的政绩, 后死于任职期间。 辛酉(初五), 冯立和谢叔方都自动出来。薛万彻逃亡躲避起来以后, 李世民多次让人晓示他, 他也出来了。李世民说:“这些人都能够忠于自己所事奉的人, 是义士�。 庇谑嵌济獬堑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