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唐书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 杨恭仁, 弘农华阴人, 隋司空、观王雄之长子也。隋仁寿中, 累除甘州刺史。恭仁务举大纲, 不为苛察, 戎夏安之。文帝谓雄曰:“恭仁在州, 甚有善政, 非唯朕举得人, 亦是卿义方所致也。”大业初, 转史部侍郎。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荻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谓曰:“我闻破陵之阵, 唯卿力战, 功最难比。虽知卿奉法清慎, 都不知勇决如此也。”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蕴等皆受诏参掌选事, 多纳贿赂, 士流嗟怨。恭仁独雅正自守, 不为蕴等所容, 由是出为河南道大使, 讨捕盗贼。时天下大乱, 行至谯郡, 为朱粲所败, 奔还江都。高祖甚礼遇之, 拜黄门侍郎, 封观国公。寻为凉州总管。恭仁素习边事, 深悉羌胡情伪, 推心驭下, 人吏悦服, 自葱岭已东, 并入朝贡。未几, 遥授纳言, 总管如故。俄而突厥颉利可汗率众数万奄至州境, 恭仁随方备御, 多设疑兵, 颉利惧而退走。属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作乱, 朝廷惮远, 未遑征讨。恭仁乃募骁勇, 倍道兼进, 贼不虞兵至之速, 克其二城。恭仁悉放俘虏, 贼众感其宽惠, 遂相率执威而降。贞观五年, 迁洛州都督。太宗曰:“洛阳要重, 古难其人。朕之子弟多矣, 恐非所任, 特以委公也。”恭仁性虚澹, 必以礼度自居, 来尝忤物, 时人方之石庆。恭仁弟师道, 尚桂阳公主 , 弟子思敬, 尚安平公主, 连烟帝室, 益见崇重。后以老病乞骸骨 , 听以特进归第。十三年卒, 册赠开府仪同三司, 陪葬昭陵, 谥曰孝。 (选自《旧唐书·杨恭仁传》) (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 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B . 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C . 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D . 杨玄感作乱/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与玄感战于破陵/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恭仁与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炀帝召入内殿/ (2) 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可汗, 我国古代鲜卑、突厥、回纥、蒙古等部分游牧民族首领的尊号。 B . 尚公主, 尚指仰攀婚姻;尚公主意即和公主成婚。文中公主出嫁称为下降。 C . 乞骸骨, 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吏告老还乡的委婉说法。 D . 谥号, 古时专用于诸侯、文臣、武将死后, 朝廷据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杨恭仁身出名门, 功业显赫。他出任地方官时, 颇有政绩, 且具有军事才能, 战功卓著, 以至隋朝两代帝王都对此大加赞赏。 B . 杨恭仁为人正直, 坚守道义。他雅正自守, 遭到裴蕴等人的排挤, 因此出京担任河南道大使, 但因被贼寇打败而未能到任。 C . 杨恭仁熟知边情, 深得人心。他熟悉当地少数民族情况, 又能推心驭下, 受到官吏和百姓的拥戴, 后又吓退突厥颉利可汗。 D . 杨恭仁才能出众, 很受尊崇。他被唐太宗委以重任, 授予洛州都督之职;他的弟弟和侄子都与皇室联姻, 一门颇受赏识。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恭仁乃募骁勇, 倍道兼进, 贼不虞兵至之速, 克其二城。 ②恭仁性虚澹, 必以礼度自居, 未尝忤物, 时人方之石庆。
答案: 10C(杨玄感作乱, 炀帝制恭仁率兵经略, 与玄感战于破陵, 大败之。玄感兄弟挺身遁走, 恭仁与 屈突通等追讨获之。军旋, 炀帝召入内殿 1D(“专用”表述错误, 例如古时帝王也可以有谧号。帝王的谥号, 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谧号由朝廷赐予。) 12_A(“他出任地方官时具有军事才能”表述与文意不符;“两代帝王都对此大加赞赏”, 概括错误隋文帝只赞扬了他的政绩 13.(1)杨恭仁就招募勇猛的将土, 一天走两天的路兼程前进, 叛贼没料到军队来得这么快, 攻下两座城池 (“募”“骁勇”“倍道”“虞”“克”五处, 每译对一处给1分) (2)杨恭仁秉性谦虚淡泊, 必定用礼仪法度约束自己, 未曾得罪他人。当时人将他比做石庆。 (“虚�!薄耙浴薄拔闯ⅰ薄扳琛薄胺健蔽宕�, 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杨恭仁, 是弘农郡华阴县人, 是隋朝司空、观王杨雄的长子。隋朝仁寿年间, 多次升迁担任甘州刺史。杨恭仁为政致力于抓住大政方针, 不做苛刻烦琐的细察, 因此戎人汉人都能安居乐业。隋文帝对杨雄说:“杨恭仁在州中任职, 很有政绩, 不只是我用人得当, 也是你良好的做人的規范和教化的结果。隋炀帝大业初年, 改任吏部侍郎。杨玄感叛乱, 炀帝命杨恭仁率军筹划攻取。与杨玄感在破陵交战, 大败杨玄感。杨玄感兄弟脱身逃走。杨恭仁与屈突通等人追寻并擒获了他们。得胜回朝, 炀帝召他进内殿, 对他说:“我听说破陵之战, 只有你奋力作战, 功劳最大他人难以相比。”当时左卫大将军宇文述、御史大夫裴蘸等都接受诏命掌管官吏选拔事务, 大都收受贿赂, 士人感慨怨愤。惟独杨恭仁自己独守正直, 不被裴蘊等人所容纳, 因此出京任河南道大使, 讨伐收捕盗贼。当时天下大乱, 杨恭仁走到谯郡, 被朱粲打败, 逃回江都。高祖很敬重他, 以礼相待, 授任为黄门侍郎, 封为观国公。不久任凉州总管。杨恭仁一向熟悉边境事务, 很了解羌胡的人情虛实, 对部下以诚相待, 官吏百姓都心悦诚服, 从葱岭以东的各部落全都入朝进贡。没多久, 朝廷遥授他钠言之职, 依旧任总管。不久, 突厥頔利可汘率军数万人突然进過州郡边境。杨恭仁随机防御。多设置疑兵, 顿利恐惧退走。正值瓜州刺史贺拔威拥兵叛乱, 朝廷怕路远, 没时间征讨。杨恭仁就招募勇猛的将士, 一夭走两夭的路兼程前进, 叛贼没料到军队来得这么快, 攻下两座城池。杨恭仁全部释放了俘虏, 叛贼兵众为他的宽大恩惠所感动, 于是共同捉住贺拔威后授降。贞观五年, 迁任洛州都督。太宗说:“洛阳是要卫重地, 古今难得人选。朕的子弟虽很多, 恐怕没有能够胜任的, 特地把洛阳委托给你。”杨恭仁秉性谦虚淡洎, 必定用礼仪法度约柬自己, 未曾得罪他人。当时人将他比做石庆。杨恭仁的弟弟杨师道, 和桂阳公主成婚, 他的侄子杨思敬和安平公主成婚, 都和皇宝联姻, 杨氏一门更加被尊崇器重。后来因年老有病乞求退休, 皇帝批准他以特进身份回家。贞观十三年去世。册赠开府仪同三司, 陪葬昭陵, 谥号孝。
|